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word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15 14: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6.6g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8g气体全部是O2
B.3.8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2.2g
C.反应后的固体是混合物
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5.9g
2.下列物质中,所含碳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C
B.CaCO3
C.CO
D.CO2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图书馆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
C.不慎打翻酒精灯而着火,用湿抹布扑灭主要是降低着火点
D.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和更耐用
4.化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灼烧法法鉴别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
5.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总质量
B.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C.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D.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相等
6.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科研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H2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
7.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实际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A.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CaCO3
CaO+CO2↑
B.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2H2SO4
2FeSO4
+2H2O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2NaOH+SO2
Na2SO4
+H2O
D.用磁铁矿炼铁:Fe3O4+4CO
3Fe
+4CO2
8.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有三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O2CO
B.NaOH+H2SO4═Na2SO4+H2O
C.CaCO3+2HCL═CaCL2+CO2
D.C+2CuO2Cu+CO2↑
10.为预防手足口病,可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对生活用品消毒,用酒精是不管用的.有关NaCl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NaClO是一种钠盐
C.NaClO由三种元素组成
D.NaClO中Na、Cl、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
11.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甲是单质,乙、丙均为氧化物
B.丁的化学式为H2O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

1
D.该反应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1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13.某物质完全燃烧后,消耗4.8
g
O2,生成4.4g
CO2和3.6g
H2O,则该物质中
(
)
A.只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4.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5.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A.
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
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B.NaCl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化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不能再分
D.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质子、电子也是不带电的粒子
二、填空题
16.用符合要求的化学用语表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3个氢原子

(3)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元素

(4)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

(5)2个氢氧根离子

(6)负2价的氧元素

(7)硫酸铵的化学式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中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序数,回答下列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第一周期
1
2
第二周期
3
4
5
6
7
8
9
10
第三周期
11
12
13
14
15
16
17
Ar
(1)表中铝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
(2)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9号和12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8.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干旱池区.农业上采用喷灌、滴灌的优点是________.
(2)硫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后生成的气体排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写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常附著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以用盐酸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用稀硫酸除去自行车钢圈上的铁锈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在书写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时,违背了什么原则:
(1)Al+O2Al2O3违背了______________原则。
(2)Fe+O2FeO2违背了______________原则。
三、推断题
20.下图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已知D、E、F、G为气体,且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是一种黑色固体,H是一种红色金属单质。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____,G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属于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3)反应⑤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填物质名称),反应前后固体减少的质量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的D中氧元素质量。
(4)物质A中含有的元素有____(填元素符号)。
2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D可能是_____。
四、实验题
22.某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图1:
(1)甲装置: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②甲和乙装置均可以用来制取气体,乙和甲相比,乙的优点是_____。
(2)乙装置:
若实验室用装置制取O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丙装置:欲使气球胀大,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水,少量水于锥形瓶中则锥形瓶中可能装_____固体(填化学式)。
实验二: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发生装置如图2所示,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填序号)。
A
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B
加热
C
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处理,其原理为:Cl2+2NaOH═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A
HCl
B
Cl2
C
Na2O
D
NaClO
(3)利用反应后的残余清液进行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①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
②反应完些,每间隔1min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_____
(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五、计算题
23.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克,完全溶于127.8g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克平均分五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数
1
2
3
4
5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20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1.45
x
4.35
5.8
5.8
(1)上表中x的数值为_______克。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3)计算第四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24.工业上可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制金属镁,其反应的原理是:
MgCl2(熔融)Mg
+
Cl2↑。如欲制得24
kg镁,计算需要电解的氯化镁的质量。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B
6.C
7.A
8.C
9.D
10.A
11.B
12.A
13.C
14.B
15.A
16.(1)O;(2)3H;(3)Hg;
(4)Ca2+;(5)2OH﹣;(6);(7)(NH4)2SO4.
17.13
MgF2
18.节约用水S+O2SO2Mg(OH)2+2HCl═MgCl2+2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19.质量守恒
客观事实
20.O2
CO
2Cu+O22CuO
化合
一氧化碳
小于
H、C、O、Cu
21.O2
CO
CO2+C2CO
碳酸钙(合理即可)
22.长颈漏斗
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
2H2O22H2O+O2↑
NH4NO3
ACB
D
向水准管中注水,直至左右两边管内形成稳定高度差,说明装置不漏气
装置中气体没有冷却到室温,气体在冷却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
23.2.9
47.5%
10%
24.9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