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燕
齐
楚
秦
韩
赵
魏
请欣赏战国时期两件出土于湖北的文物。
一幅完整的、独立的艺术品
战国时期水陆攻战铜壶
——世界最早的冰箱
铁器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拉开了社会风潮的巨大变化
铜冰壶
一般认为,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475年前后,其标志性事件是——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被大夫田氏取代,象征着分封制瓦解。周王室高开低走,日渐式微,处境越发尴尬,徒有其名。各诸侯国国君不再正眼看待周天子,维系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一首凉凉透心凉在周天子心中不时泛起……
田釐(xi,一声)子乞(田乞)事齐景公为大夫,其受赋税与民以小斗受之,其予民与大斗,行阴德于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田氏祖上是来齐国避乱的破落贵族,为什么最终能取代齐国政权?
财力雄厚,分利于民,大肆收买人心。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实际上是新兴地主阶级向旧贵族夺权的胜利,地主阶级势力开始壮大。
战国的形成
最重要的两块拼图——?
科普一下
赵
韩
楚
秦
魏
齐
燕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数量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趋势?
诸侯国减少,趋向大统一。
图示:春秋结束
战国开始
巧助记
七雄名称:喊赵薇出演齐秦——韩赵魏楚燕齐秦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制作
六中
剑气箫声
目标导学
燕
齐
楚
秦
韩
赵
魏
战国七雄图
马陵之战减灶计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赵
燕
秦
齐
魏
韩
楚
兼并之战
胜者为王
智术、诈术
战术、实力
魏
军事篇:新旧更替,兼并战争——战国七雄
(大动荡)
战国三大战役了解一下
燕
齐
楚
秦
韩
赵
魏
军事篇:新旧更替,兼并战争——战国七雄
(大动荡)
春秋和战国相比,在军事上有什么变化?
争霸目标:
从“尊王攘夷”的争霸战争到利益至上的兼并战争
春秋
战国
“诸侯强并弱(诸侯变强,兼并弱国),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权掌握在诸侯手里)”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老氏却思天竺住,便将徐甲去流沙。
——唐朝胡曾《咏史诗·流沙》
各诸侯国名为“尊王”实则“攘夷”,争霸是为了拥有周天子高高在上的地位,号令天下,获得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不再逐虚名,以求实利,各自为政,扩充军队,扩大疆域,兼并、消灭其他诸侯国。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天下大乱
人心思定
政治意味浓厚
实权威严上位
春秋无义战
战国接着干
?
战争特点变化
从小规模车战变为大规模的军团作战
退避三舍的晋楚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争夺霸权的决战之一。此战晋军出动战车700乘,在郑国城濮一天就击败楚军,晋军俘获楚军战车百乘,步兵千人,楚国饮恨。
纸上谈兵的秦赵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的战略决战。此战双方投入总兵力达80余万人,围绕赵国上党地区展开三年拉锯战,结果秦胜赵败,秦俘虏赵军45万人,全部坑杀,从此秦无敌。
对比春秋、战国两次重要决战,想一想,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变化?
规模更大,参战兵力更多,交战区域广,伤亡巨大,持续时间长。
军事篇:新旧更替,兼并战争——战国七雄
(大动荡)
?
春秋
战国
中考实战题:读图,找出至少两点主要变化,并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变化:(1)政治:经过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逐渐形成战国七雄;(2)民族关系: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侵扰内地,北方出现了长城。
2.历史趋势:政治上,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大变革时代,谁主沉浮?
秦,本为居住在渭水沿岸的一支部族,周孝王时,因养马有功成为周朝封臣。春秋时期,在秦穆公的领导下,秦国短暂称霸,但在穆公死后,秦国重新受到东方各国的鄙视与敌对。
秦国地处最西边,偏僻,发展基础远不如东方六国。名副其实的“屌丝”一枚。
燕
齐
楚
秦
韩
赵
魏
河山以东强国六……周室衰,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被当作野兽对待)。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养马养得好,适合当领导
祖述尧舜,垂拱而治
帝道
爱惜民力,施行仁政
王道
霸道
改弦更张,顺势崛起
在烽烟四起的战国,各国竞相变法,如果你是秦国国君,如何才能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胜出,走上人生巅峰,你会选择哪条道路?
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后,在魏国做官失意的商鞅来到秦国,他用霸道之术打动渴望一雪前耻的秦孝公,公元前356年,25岁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政治篇:富国强兵,竞相革新——商鞅变法
(大变革)
富国强兵?瞌睡遇到枕头。走运了!
,
夷翟遇之?真滴吗?
俺觉得吧,屌丝可以逆袭,你信吗?
秦孝公:好!就你了,死马当活马医。
政治篇:富国强兵,竞相革新——商鞅变法
(大变革)
类型
措施
变革(破旧立新,改弦更张)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5页“商鞅变法的内容”,指出它们如何变革了旧制度?
废除分封制,实行集权制,国君加强对地方和臣民的直接管理。
废除了奴隶主土地公有制,建立地主土地私有制,富国举措,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
废除爵位世袭制,实行爵位军功制,提高军队战斗力。
1.为什么要实行县制?
聚焦拐点
县制有利于加强对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维护统一,提高行政效率。
县,系也……本是悬挂之悬。
——《说文解字诂林》
提线木偶
政治篇:富国强兵,竞相革新——商鞅变法
(大变革)
第一次打造官僚体系,实行中央集权制政府,不再打亲情牌、摒弃裙带风。
政治篇:富国强兵,竞相革新——商鞅变法
(大变革)
2.为什么要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井田制概念图
今以众地者,公作(耕作公田)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篇》
井田制下集体耕作公田的生产方式不利于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适应铁犁牛耕的发展。
废除井田制固然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解放生产力,但也为土地兼并打开了方便之门,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
第一次让地主阶级尝到甜头,农民也看到微茫的机会。
聚焦拐点
唯物史观: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篇:富国强兵,竞相革新——商鞅变法
(大变革)
3.为什么要实行军功授爵
延伸思考:如果秦国政府中充斥着因立军功而授爵的军人官僚,会给国家行政带来怎样的影响?有隐患吗?
长平之战遗址
秦人,其生民也陿阸(闭塞,无见识),其使民也酷烈……忸(习惯)之以庆赏,鰌(驾驭)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因此)最为众强长久。
——《荀子·议兵篇》
平民百姓可以通过杀敌立功获得爵位跻身统治阶级,有利于提升军队作战积极性,且能进一步瓦解贵族政治。
第一次打通了职级晋升通道,开始迎来平民时代。
爵位制,有利于秦国打造一支令人生畏的“虎狼之师”!
聚焦关键点
政治篇:富国强兵,竞相革新——商鞅变法
(大变革)
秦孝公去世后,太子即位,当初被割掉鼻子的公子虔诬陷商鞅谋反,商鞅兵败被捕,被处以五牛分尸的酷刑。但是,商鞅死后,商鞅变法的各项法令得到坚持,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商鞅在推行变法中遭受到了旧势力的阻挠,阅读这则材料,想一想,商鞅是如何推行变法的?
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法办)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老师)公子虔(秦孝公的兄长)……刑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割掉鼻子)之。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1.舆论先导,取信于民;2.公正严明,执法如山;3.不畏强权,敢于斗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迅速崛起,从公元前365年商鞅变法开始,到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前夕,秦国用一百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卑秦”到“强秦”的华丽蜕变,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政治篇:富国强兵,竞相革新——商鞅变法
(大变革)
政治篇:富国强兵,竞相革新——商鞅变法
(大变革)
学习了商鞅变法,你受到了这样的启发?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①背景: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
③影响
(1)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2200多年来,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恩泽后世,充满智慧。
主持者: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时间:公元前256年(商鞅变法整100年)
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首
鱼嘴:分水堤坝。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宝瓶口: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人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飞沙堰: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功能:防洪、灌溉、运输并举,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是一座生态型、无堤坝、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图片秀
巧助记
都江堰
一人主持
三大功能
三大工程
一大影响
李冰
天府之国
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防洪灌溉运输
经济篇:兴修水利,造福千秋——都江堰
(大发展)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②
震不跨的工程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经济大崛起的四十年,与其说这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但不如说是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因为我们顺应了潮流,开放了市场,恢复了经济的活力,这是我们中国特色制度发挥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借鉴历史,继往开来的表现。
畅想篇:中国崛起,民族复兴——改革开放
(大趋势)
以史为鉴,汲取智慧
李克强总理说:“我们会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战国大变革时代
本课小结
各国变法渴求发展
秦国变最“强”
战国七雄兼并战争
诸侯国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