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

文档属性

名称 芦花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2 10:3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寄语: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巴顿
《芦花荡》学案
设计人: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 王亮 审核人:高密市教科院 王丽
【学习目标】
1、把握作品的故事内容,培养爱国情感。
2、朗读小说的精彩语言,分析人物的传奇色彩。
课前延伸案
1、芦苇荡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战士打击日伪和养伤的天然屏障,当时大片的芦苇荡与农田、村落交织在一起,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现在还存有200亩左右,仍见当年“春来碧水绿芦接蓝天,鱼欢鸟歌;秋到金谷白玉铺沃土,花放稻香”的景象。苇内河港纵横交错,泛舟其间,怡然自得;苇中鸟儿婉啼,凉风习习,清香扑鼻,心旷神怡,使人们充分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情趣。
2、朗读课文,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标好段落序号,积累生字新词,注意它们的音形义,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温馨提示:借助工具书吧,可查字典哦!)
易写错的字:寒噤( ) 蹿 ( ) 仄歪( ) 泅( )
易读错的字:提防( ) 竹篙( )
3、文学常识。
(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著有 ,该集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内容主要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一带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生活的情景,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芦花荡》与 为“姊妹篇”。语言简练质朴、清新明净。
(2)小说的三要素是: 、 、
4、反复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故事。
5、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温馨提示:归纳文中主人公的性格,并找出表现其性格的语句,然后紧扣语句,紧扣重点字词加以分析,在课本上圈点勾画。)
6、搜集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
课内探究案
1、整体感知,复述故事
2、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老头子是一位怎样性格的老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结合具体语句点评分析。
学法链接
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段以及抓住重点的字词,来分析人物的形象。
3、英雄所见,畅谈感受
假如你就是苇叶下面的女孩子,看到了单身痛打群寇的场面,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
课后提升案
1、关于白洋淀及“荷花淀”派作品的特点。
白洋淀在河北省安新县,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交错,足有两三千条,有数不清的块状苇田和左盘右旋的迷宫似的水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白洋淀芦苇丛蔽,淀与淀之间壕沟相连,成为白洋淀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利条件,为抗日根据地之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的抗日武装力量“雁翎队”以芦苇做掩护,乘小船来往于苇田壕沟,神出鬼没,歼灭敌人,袭击日军汽艇,粉碎了敌人用津保航线运输军用物资扫荡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企图。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白洋淀回到人民手中,随着“雁翎队”英雄事迹的传颂和以白洋淀军队抗日为题材的小说《新儿女英雄传》、《荷花淀》等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白洋淀已驰名中外,家喻户晓。形成了文学上的“荷花淀派”,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使小说独树一帜。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2、姊妹篇欣赏。
荷花淀(节选)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洞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我的读书感悟:
剥 削( )
剥莲蓬( )

疟子( )
疟疾( )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