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10月)
地理试题
选择题(50分)
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分析回答第1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 )
A.(20°N,60°W) B.(20°N,120°E)
C.(20°S,60°W) D.(20°S,120°E)
9525166370
2.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径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2~3题。
79438550679352.与该客机飞机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路线长
B.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
C.飞经a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
D.飞经a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
3.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4?? B.1/3 C.1/2?? D.3/4
4.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
左下图是“风向标示意图”,右下图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此时M地盛行(??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6.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气候变化引起冰川上积累量和消融量的变更,导致冰川物质平衡盈亏、冰面高度和运动速度等变化,最终导致冰川面积增减和末端位置进退。冰川平衡线高度是冰川上年物质积累与年物质损耗相等位里处的海拔。下图为天山乌鲁木齐河涯1号冰川变化图,回答下列7-8题。
7.1964—1965年到1980—1981年,冰川平衡线(???)
A.高度上升 B.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
C.高度下降 D.变化方向与等高线数值增加方向相反
8.影响冰川平衡线高度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海拔 D.地表形态
下图为北美洲沿45°N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及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势起伏变化的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大约为(? ?)
A.3000米B.4000米C.5000米D.6000米
10.关于图中甲、乙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西坡,迎风坡B.乙为西坡,背风坡C.甲为东坡,背风坡D.乙为东坡,迎风坡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我国西北地区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12.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
A.珠江 B.塔里木河C.淮河 D.松花江
读图,回答13题。
13.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三门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对渭河下游的显著影响是( )
A.含沙量明显减小 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C.流速明显加快 D.洪涝灾害明显加剧
15.如果甲地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对下列水循环环节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
A.水汽输送 B.植物蒸腾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17.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 C.呈下降趋势 D.反复升降
18.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图为“某地区地形略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受断层的制约 B.侧蚀作用明显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下蚀作用强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该地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 D.该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凸岸一侧
下图曲线表示北半球某地大棚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农作物吸收CO2的变化,读图回答21题: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昼长夜短。
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源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到该流域相关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22~24题。
22.图中AB、CD两河段长度相同,则两河段流速( )
A.AB段流速较快 B.CD段流速较快 C.两河段流速相等 D.无法比较
23.图中P处与湖泊沿岸的高差最接近( )
A.170 m B.180 m C.190 m D.200 m
24.当Q居民点遭受泥石流威胁时,最佳逃生路线是( )
A.1 B.2 C.3 D.4
514350284480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25题。
25、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材料分析题(50分)
2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下图中甲图示意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以及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位置,乙图为渭河咸阳至潼关段纵剖面图。
(1)分析黄河兰州至潼关段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6分)
(2)请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甲区域水土流失对该地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3)结合图示说明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后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6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马匹与茶叶互换),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丽江是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重镇,至今保留着较完整的古道遗迹。
材料二:图1为云南略图,图2为2016年丽江第三产业结构图。
图1
图2
(1)写出茶马古道对丽江古城形成的有利影响。(3分)
(2)与古代相比,阐述现代丽江交通条件的变化及对其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 (3分)
(3)云南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分析现代交通发展加重云南地质灾害危害的主要原因。(3分)
(4)大理洱海水位季节变化很小,湖面的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负相关。比较并分析晴朗的二至日洱海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与总反射量的大小。 (3分)
28、(20分)阅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5左图为“沿8930'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丙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表格中为甲、乙两地区相关气候数据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丙山地北坡 的牧民们有随季节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的迁徙游牧方式,夏季,牧民们将牛羊赶到山上放牧,冬季又将牛羊赶到山下饲养,这种放牧方式也被称为转场。
(1)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说明甲、乙两盆地在气候上的主要差异及原因。(8分)
(2)分析丙山地北坡形成转场放牧的原因。(4 分)
(3)丁地素有“火洲”之称,被公认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请分析原因。(4分)
(4)简述丙山地北坡雪线低于南坡的原因。(4 分)
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10月)
地理试题答案
选择题
1、ACDDC 6 BAAAA 11 CDADA 16 DABBD 21 CBADB
材料分析题
26、(18分)(1)兰州一河口段流量减少。原因: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两个重要农业区,引黄灌溉取水量大;气候干旱,降水量小,支流汇入较少。河口一潼关段流量增加。原因:众多支流汇入;降水量增加。
(2)地表崎岖,千沟万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气候变干,温差变大,生态趋于恶化。
(3)水库蓄水,渭河水位抬高,淹没沿岸土地、村落;渭河落差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易引发洪涝灾害;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
27、(12分)(1)古代商队在丽江古城进行粮食、水源等物资补给和休息,有利于人流和物流集中,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形成大的商品集散地。(3分)
(2)茶马古道衰落,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化、高速化;商业比重降低,旅游业的比重升高。(3分)
(3)交通建设破坏植被和地质稳定性,交通运输量和运输频率增加,影响地质稳定性,经济损失增加。(3分)
(4)平均反射率夏至日小于冬至日,夏至日平均太阳高度角更大。总反射量夏至日大于冬至日,夏至日昼更长,平均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更强。 (3分)
28、(20分)
(1)甲盆地的年均温比乙低;(1分)因为甲盆地的纬度位置比乙盆地高,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2分)
甲盆地的年降水量比乙地区大;(1分)甲盆地西北部的山谷地形有利于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空气进人,受天山的抬升作用,易形成地形雨;(2分)乙盆地距海远,而且地形闭塞,水汽难以进入,所以降水较少。(2分)
(2)丙山地(即天山山脉)北坡的牧场属于山地牧场,受海拔高度的影响,水热条件和植被有着明显的垂直变化;(2分)夏季,林带之上的高山草甸牧草肥美,牧民将牲畜赶到山上放牧;(1分)冬季,由于气温降低,牧民又将牲畜赶到山下放牧,因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必须进行转场放牧。(1分)
(3)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晴天多,太阳辐射强;(1分)地形为盆地,空气不流通,热量易积聚;(1分)地势低,即此处大气层厚度大,大气吸收地面幅射能力强,热量不易散失。(2分)
(4)丙山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2分)丙山地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故雪线低于南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