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1: 
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有形的世界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辽海2011 
章节 
第一节 
课时 
第 2 课时 
年级 
二年级 
二、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各种常见的基本形, 
初步认识各种形状,了解生活中的物体由各种基本形组合而成。 
 2继续学习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涂色、画线的方法,学画各种基本形及简单的组合形,画画身边的物品和景象,并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组合表达自己对形的感受.记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形的感受力、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形的描绘能力和撕贴等造型能力。 
3.激发学生用各种基本形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不同物体的兴趣,培养对形的审美感受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是6-7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 
2.学生在学习中表现随意性明显,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2.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基本形,并用基本形画或撕贴身边的物品或景象。 
难点:用基本形去观察、理解生活中的由基本形组合的物体。 
解决措施:多看多画多动手多讨论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趣味导感受基本形 
10分钟 
认识物体 
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的纸盒或袋子,让-”位学生上来摸- ~模。 
(2)拿出这三个常见的基本形物体,让学生猜猜写在上面的谜语,谜底是一些基本形明显的常见物体。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物体,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些形状。 
学生产生兴趣 
示例物体让学生认识物体 
结合生活,深入观察,感受基本形的特征 
10分钟 
观察物体的特征 
(1)让学生按小组观察实物的各种基本形,深入感受各种基本形特征。 
2)让学生在教师准备的模具中找出与实物相对应的基本形,并说说特征。 
学生积极讨论,两两一组 
平常所能看见建筑,学生讨论回答 
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方法,激发撕画兴趣 
20分钟 
抓住特征激发撕画的兴趣 
(1)让学生探讨如何画好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基本形,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用弧线画圆、用三条直线画三角形、用四条直线画长方形等等。 
(2)让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比赛,看哪组画得多和抓住特征画得好,教师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与修改。 
(3)让学生在黑板上记忆想象添画基本形。 
(4)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撕纸的方法撕出基本形,探讨怎样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彩纸撕出各种基本形,感受与绘画不同的审美情趣,并提示学生IE确的用纸方法 
学生动手能力起来了 
让她们自己充满想像,看到别人小朋友的图画,结合自己想象 
修改画、评价 
5分钟 
共同评价、修改作品 
1.让学生展示作品,启发学生自取题目,自我评价作品,并说说撕贴的画与画的画有什么 
各有各的想法,交流激烈 
看别的小朋友修改后的图画,让他们自己观察修改 
六、教学流程图 
趣味导入,感知基本形——结合生活深入观察——抓住特征探究表现,激发撕画兴趣——修改画,评价 
附表2: 
教学反思表 
学校 
课名 
有形的世界 
教师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 
1.应用了哪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应用了PPT教学,学生充满了兴趣 课堂上气氛活跃,动手能力全都带动起来了 
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起止时间(如:5'20''-10'40''),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课2-3段),引起了哪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在让学生结合自己平常所看到的物体,讨论上面有什么图形时,想法各个不同想法新颖,结合那些特征自己作画 
3.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 
4.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1.使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将文字、声音、图像融于一体帮助教师突破重点,解决了难点。荀子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将闻与见合为一体,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借助计算机教学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的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借助计算机教学,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地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内因。 
3、利用投影仪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增加过程的可信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投影仪所展示的一般为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具,也可通过投影仪的放大效果展示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总结和归纳的结果。 
在数学课中,在讲解“立体几何”的“平行六面体”时,学生大多对于定义的理解觉得很绕口,特别是在做一些相关选择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可活动的平行六面体,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变化的过程。如判断“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时,可以通过在投影仪下移动教具说明问题,也可以有学生自己动手判断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2.利用计算机的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网上指导 
互联网对广大学生来说已经是不再陌生的,操作都很熟练,也很喜欢操作电脑。利用这一心里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一些相关知识。在预习的过程中既能够帮助学生有兴趣去做。 
因为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并以回帖子的形式或答疑、或质问。而且一个博客、飞信、QQ可以多人同时登陆。种种好处,不仅体现在阅读课上,更体现在作文批改上。 
如果说,学习是一幅壮锦,那么博客网和多媒体的作用就是锦上添花。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种新技术也是如此。那么对于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应注意什么呢? 
3.新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和认识误区。比如在理论上显的超前和乐观。把多媒体技术会带来的优质课堂教学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同时片面的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多媒体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甚至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环节方面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对新技术的过分依赖,忽视了传统的教学资源。 
从古到今,可以提供学习资源的方法很多。比如图书馆、比如教科书、甚至教学挂图。我们接受新技术想找到一个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的教学途径。通过对新技术的使用来辅助我们的教学,使我们的教学臻于完美。我们不是找一个依赖,找一个主宰。不是让新技术占领我们的课堂。最终不是没有新技术就上不了课的结果。 
2、先进的教学手段与相对滞后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我们有可能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使教学的效果更显著,但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并没有利用现代化技术突破陈旧的传递式的教学设计,只是由“人灌”变成了“机灌”,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某些能力的培养,这就难免失去了CAI的本意。 
4.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忽视课件的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因为多媒体课件作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广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所造成后果就远远不是一个教师的失误了,其对学生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学科《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的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因此加强学生知识之间联系的意识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中会对新信息进行建构,并将其与其它信息关联起来,以便理解更复杂的信息。这就要求多媒体课件不能有一点一滴的知识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