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的信》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给女儿的信》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2 20:3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致女儿的信》说课稿
归州中学 梅英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作者通过童话,巧妙地回答了女儿的问题。委婉地告诉女儿: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真正的爱情,包含美好的理想,共同的劳动,延续后代,忠贞不渝。应该说,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篇极好的爱情观教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用优美的童话来阐释道理的方法,学会分析童话中的思想内涵。
(2)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引导学生的丰富情感,感受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学会理智地生活,善于生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和爱情的真谛。
(2)理解爱情是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爱情是人类所特有的感情。
3、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学会懂得爱,珍惜生活,成为真正的人。
4、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童话中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早恋的方式,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二、说学生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青春期,处在成长发育期,对爱情这样的话题比较敏感,却也比较感兴趣。在他们的脑中已经有了朦胧的想法。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应该深深尊重这种感情,同时还应当不失时机地教育他们该如何面对爱,如何正确对待爱。真正理解什么是爱情。
三、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本课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创设一个有歌有诗有画,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2、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速读课文,复述故事,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本文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四、说教学过程及步骤
1、引用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在孩子没学会劳动前,先教会他劳动;在孩子没有涉及爱情前,先告诉他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孩子只有了解了爱情,知道爱是理性与智慧的选择,他们才不会为了好奇,过早地盲目追寻爱情,直接明了地导入课文。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
请学生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再次熟悉课本内容。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流程。第一环节“知人论世”,让学生了解作者与作品,从而实步了解文本。第二环节,“知文释情”,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课文中描述的是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让学生试着概述文中的故事内容,从而引出本文所探讨的问题:什么是爱情?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答案。第三个环节“读文悟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爱情的真谛,并从文本走进生活;第四个环节“品(赏)句议情”,摘取文中的句子以及生活中经典的爱情名句,让学生进行品析,以此对“爱情的真义”有更深一层的领悟;第五个环节“就事论情”结合学生的实际,拓展文本主题,让学生谈谈对早恋的看法,设计这一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完完全全明白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可以去追求和拥有的。在此时教师加以恰当的小结:“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
3、作业:(1)、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等等。
(2)、评点中外经典爱情故事(不少于200字)。
最后这一个环节主要是巩固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并加以情感教育渗透:“据经议情”,布置学生课外观赏古今中外经典爱情名片、评点中外经典爱情名著,层层深入本课主题,思考品位爱情的含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五、说板书
《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板书设计
第一次不可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爱情)勃然大怒
第二次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忠诚)怒不可遏
第三次 不可理解的美和同过去一样的力量(心灵的追念)伫立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