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 《回顾整理》教学课件(17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 《回顾整理》教学课件(17页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6 14:1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分数(一)
——回顾整理
回顾反思
整体回顾
综合应用
系统梳理
一、整体回顾
百分数的意义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
百分数
对于百分数的知识你都了解了哪些?
二、系统梳理
百分数的读写:
百分数的读法:先读百分号,再读出前面的数字。
例:25% 读作:
百分之二十五
百分数的写法:先写前面的数字,再写百分号。
例:百分之十六写作:
16%
二、系统梳理
百分数的意义:
这瓶饮料中野山楂汁成分占果汁总成分的 。
98
100
例:
中98%表示: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二、系统梳理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
意 义
单位名称
百分数
分 数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分数在表示具体数量时可以带单位名称。
百分数不能带单位名称。
75%= =
75
100
3
4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系统梳理
小数
分数
百分数
0.75
0.75= =75%
75
100
75%
3
4
75%= =0.75
75
100
0.75= =
75
100
3
4
=3 4=0.75
3
4
÷
75%= =
75
100
3
4
=3 4=0.75=75%
75
100
÷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先写成分数,再约分
先用分数表示,再约分
分子除以分母
二、系统梳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六年级一班有40人,其中男生22人。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答:男生人数占全班的55%。
22 ÷ 40
= 0.55 = 55%
二、系统梳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联系?
22 ÷ 40
= 0.55 =
11
20
答: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
11
20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解题思路与计算结果都相同,只是计算结果的表示形式不同,前者是百分数,后者是分数。
例如:六年级一班有40人,其中男生22人。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答:男生人数占全班的55%。
22 ÷ 40
= 0.55 = 55%
男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呢?
成活率
合格率
出勤率
二、系统梳理
说说常见的百分率,并说明其表示的意义与求法。
合格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成活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总人数
出勤人数
×100%

产品总数
合格数
×100%

总的数量
成活的数量
×100%

说说常见的百分率,并说明其表示的意义与求法。
投球的命中率
小麦的出粉率
及格率
面粉质量占小麦质量的百分之几。
及格人数占考试人数的百分之几。
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
总人数
及格人数
×100%

小麦质量
面粉质量
×100%

投球总数
投中数
×100%

二、系统梳理
三、综合应用
(1)分母是100的分数一定是百分数?。?? (? )
1.火眼金睛辨对错。
(2)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 )
(3)最大的百分数是 100%。 ?????? ( )
(4)一杯糖水含糖率是20%,喝了一半后,剩下糖水的含糖率是10%。 ( )
×
×
×
×
2.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125%
37.5%
三、综合应用

5
4

3
8

9
5

3
4

5
8
= 3÷4 = 0.75 = 75%
= 5÷8 = 0.625 = 62.5%
= 9÷5 = 1.8 = 180%


3.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20%
12.8%
三、综合应用
= 3.2
= 0.128
0.5
3.09
1.1
= 50%
= 309%
= 110%
三、综合应用
4.
答:文艺书是科技书的20%。

15 ÷ 75
= 0.2 = 20%
75 ÷ 15
= 5 = 500%
科技书是文艺书的500%。
图书角有科技书75本,文艺书15本。文艺书是科技书的百分之几?科技是文艺书的百分之几?
三、综合应用
5.
答:发芽率是96%。
发芽率=
发芽种子数
试验种子总数
×100%
×100%

288
300
= 0.96×100%
= 96%
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三、综合应用
(1)哪个学校的优秀率高?
(2)哪个学校的不合格率低?
育才小学的优秀率高一些。
光明小学的不合格率底。
6.
四、回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