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中的动点问题培优训练(五 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中的动点问题培优训练(五 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5 23: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有理数》中的动点问题培优训练(五)
1.根据下面给出的数轴,解答下面的问题:
(1)请你根据图中A、B两点的位置,分别写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A 
 ;B 
 ;
(2)观察数轴,与点A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是 
 ;
(3)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B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
(4)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8(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中折叠后互相重合,求M、N表示的数.
2.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从A出发,沿AC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到点A、C的距离,PA= 
 ;PC= 
 .
(2)当点P运动到点B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A点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目的地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①当t= 
 ,点P、Q相遇,此时点Q运动了 
 秒.
②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在P、Q同时运动的过程中PQ的长.
3.邮递员骑摩托车从邮局出发,先向东骑行2km到达A村,继续向东骑行3km到达B
村,然后向西骑行9km到C村,最后回到邮局.
(1)以邮局为原点,以向东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km,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C三个村庄的位置;
(2)C村离A村有多远?
(3)若摩托车每1km耗油0.03升,这趟路共耗油多少升?
4.【新知理解】
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若BC=πAC,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圆周率点,线段AC、BC称作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
(1)若AC=3,则AB= 
 ;
(2)若点D也是图①中线段AB的圆周率点(不同于点C),则AC 
 BD;(填“=”或“≠”)
【解决问题】
如图②,现有一个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片,将圆片上的某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并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无滑动地滚动1周,该点到达点C的位置.
(3)若点M、N是线段OC的圆周率点,求MN的长;
(4)图②中,若点D在射线OC上,且线段CD与以O、C、D中某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请直接写出点D所表示的数.
5.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是﹣3,已知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点A表示的数﹣3,将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 
 .A、B两点间的距离是 
 .
(2)如果点A表示的数3,将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 
 .A、B两点间的距离是 
 .
(3)如果点A表示的数x,将点A向右移动p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n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的数是 
 .A、B两点间的距离是 
 .
6.如图,半径为1个单位的圆片上有一点A与数轴上的原点重合,AB是圆片的直径.(注:结果保留π)
(1)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滚动半周,点B到达数轴上点C的位置,点C表示的数是 
 数(填“无理”或“有理”),这个数是 
 ;
(2)把圆片沿数轴滚动2周,点A到达数轴上点D的位置,点D表示的数是 
 ;
(3)圆片在数轴上向右滚动的周数记为正数,圆片在数轴上向左滚动的周数记为负数,依次运动情况记录如下:+2,﹣1,+3,﹣4,﹣3.
①第 
 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近,第 
 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远.
②当圆片结束运动时,A点运动的路程共有 
 ,此时点A所表示的数是 
 .
7.已知,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10,B点对应的数为70.
(1)请写出AB的中点M对应的数;
(2)现在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A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B点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请你求出C点对应的数;
(3)若当电子蚂蚁P从A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B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经过多长时间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相距35个单位长度,并写出此时P点对应的数.
8.探究:数轴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与这两点对应的数的关系.
(1)如果点A表示数5,将点A先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 
 ,A、B两点间的距离是 
 .
如果点A表示数﹣2,将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 
 ,A、B两点间的距离是 
 .
(2)发现:在数轴上,如果点M对应的数是m,点N对应的数是n,那么点M与点N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 
 (用m、n表示,且m≥n).
(3)应用:利用你发现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P与Q之间的距离是3,则x= 
 .
9.已知A、B两地相距54米,小乌龟从A地出发前往B地,第一次它前进1米,第二次它后退2米,第三次再前进3米,第四次又向后退4米…,按此规律行进,如果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7.
(1)求出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若B地在原点的右侧,经过第九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点M,第十次行进后到达点N,点M到A地的距离与点N到A地的距离相等吗?说明理由.
(3)若B地在原点的右侧,那么经过50次行进后,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0.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例如:若数轴上数2表示的点与数﹣2表示的点重合,则数轴上数﹣4表示的点与数4表示的点重合,根据你对例题的理解,解答下列问题:
(1)若数轴上数2表示的点与﹣2表示的点重合,则数轴上数﹣6表示的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
(2)若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1表示的点重合.
①则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
②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7,并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如果A点表示的数比B点表示的数大,则A点表示的数是多少?(请在答题卡写出解答过程)
参考答案
1.解:(1)观察图象可知A表示1,B表示﹣2.5.
故答案为1,﹣2.5.
(2)观察数轴,与点A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是﹣3或5;
故答案为﹣3或5.
(3)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B点与数
0.5表示的点重合;
故答案为0.5.
(4)设N表示的是为x,由题意可知x﹣(﹣1)=1009,
∴N表示的数为1008,
∴点M表示的数为﹣1010.
2.解:(1)PA=t;PC=36﹣t;
(2)①有依题意有
t+3(t﹣16)﹣16=20,
解得:t=21,
t﹣16=21﹣16=5.
故当t=21,点P、Q相遇,此时点Q运动了5秒.
答案为:24或30;
②当16≤t≤21时
PQ=36﹣t﹣3(t﹣16)=84﹣4t;
当21<t≤28时
PQ=3(t﹣16)+t﹣36=4t﹣84.
故答案为:t,36﹣t;21,5.
3.解:(1)依题意得,数轴为:
(2)依题意得:点C与点A的距离为:2+4=6km
(3)依题意得,邮递员骑了:2+3+9+4=18km
∴共耗油量为:18×0.03=0.54(升)
答:这趟路共耗油0.54升.
4.解:(1)∵AC=3,BC=πAC,
∴BC=3π,
∴AB=AC+BC=3π+3.
故答案为:3π+3;
(2)∵点D、C都是线段AB的圆周率点且不重合,
∴BC=πAC,AD=πBD,
∴设AC=x,BD=y,则BC=πx,AD=πy,
∵AB=AC+BC=AD+BD,
∴x+πx=y+πy,
∴x=y
∴AC=BD
故答案为:=.
(3)由题意可知,C点表示的数是π+1,
M、N均为线段OC的圆周率点,不妨设M点离O点近,且OM=x,
x+πx=π+1,解得x=1,
∴MN=π+1﹣1﹣1=π﹣1;
(4)设点D表示的数为x,
如图1,若CD=πOD,则π+1﹣x=πx,解得x=1;
如图2,若OD=πCD,则x=π(π+1﹣x),解得x=π;
如图3,若OC=πCD,则π+1=π(x﹣π﹣1),解得x=π++2;
如图4,若CD=πOC,则x﹣(π+1)=π(π+1),解得x=π2+2π+1;
综上,D点所表示的数是1、π、π++2、π2+2π+1.
5.解:(1)∵﹣3+5=2,
∴B表示的数为2,A、B两点间的距离为2﹣(﹣3)=5,
故答案为:2,5;
(2)∵3﹣3+6=6,
∴B表示的数为6,A、B两点间的距离为6﹣3=3,
故答案为:6,3;
(3)根据题意,点B表示的数为x+p﹣n,A、B两点间的距离为|x+p﹣n﹣x|=|p﹣n|,
故答案为:x+p﹣n,|p﹣n|.
6.解:(1)把圆片沿数轴向左滚动半周,点B到达数轴上点C的位置,点C表示的数是无理数,这个数是π;
故答案为:无理,π;
(2)把圆片沿数轴滚动2周,点A到达数轴上点D的位置,点D表示的数是4π或﹣4π;
故答案为:4π或﹣4π;
(3)①∵圆片在数轴上向右滚动的周数记为正数,圆片在数轴上向左滚动的周数记为负数,依次运动情况记录如下:+2,﹣1,+3,﹣4,﹣3,
∴第4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近,第3次滚动后,A点距离原点最远,
故答案为:4,3;
②∵|+2|+|﹣1|+|+3|+|﹣4|+|﹣3|=13,
∴13×2π×1=26π,
∴A点运动的路程共有26π;
∵(+2)+(﹣1)+(+3)+(﹣4)+(﹣3)=﹣3,
(﹣3)×2π=﹣6π,
∴此时点A所表示的数是:﹣6π,
故答案为:26π,﹣6π.
7.解:(1)M点对应的数是(﹣10+70)÷2=30;
(2)∵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10,B点对应的数为70,
∴AB=70+10=80,
设t秒后P、Q相遇,
∴3t+2t=80,解得t=16;
∴此时点Q走过的路程=2×16=32,
∴此时C点表示的数为70﹣32=38.
答:C点对应的数是38;
(3)相遇前:(80﹣35)÷(2+3)=9(秒),
相遇后:(35+80)÷(2+3)=23(秒).
则经过9秒或23秒,2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相距35个单位长度,9秒对应的数为17,23秒对应的数为59.
8.解:(1)点A表示数5,将点A先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5﹣4=1,A、B两点间的距离是5﹣1=4;
如果点A表示数﹣2,将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那么点B表示的数是﹣2+5=3,A、B两点间的距离是5;
(2)点M对应的数是m,点N对应的数是n,那么点M与点N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m﹣n;
(3)根据题意得,|x﹣(﹣2)|=3,
解得:x=1或﹣5;
故答案为:(1)1,4,3,5;(2)m﹣n;(3)1或﹣5.
9.解:依题意
(1)﹣17﹣54=﹣71,﹣17+54=37
答: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71或37.
(2)第9次行进后:
1﹣2+3﹣4+5﹣6+7﹣8+9=5
第十次行进后:
1﹣2+3﹣4+5﹣6+7﹣8+9﹣10=﹣5
∵点M、点N与的距离都是5米
∴点M、点N与的距离相等.
(3)当行进了50次后,它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17+1﹣2+3﹣4+…+49﹣50=﹣17﹣25=﹣42
∵点B在原点右则
∴与B点间距离为|37﹣(42)|=69
答:小乌龟到达的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是69米.
10.解:(1)数轴上数2表示的点与﹣2表示的点关于原点对称,所以数轴上数﹣6表示的点与数6表示的点重合;
(2)①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1表示的点关于点﹣1对称,所以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5表示的点重合;
②∵AB=2017,
∴点A、B到﹣1的距离均为1008.5,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1+1008.5=1007.5,﹣1﹣1008.5=﹣1009.5,
∵A点表示的数比B点表示的数大,
∴A点表示的数是1007.5.
故答案为:(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