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3、通过对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的推导,感受“从特殊到一般”及“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方结果(幂)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8844.43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可能超过珠穆朗玛峰.你相信吗?
【学生活动】学生用一张纸动手操作,探究、归纳.思考所列式子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呢?能否有一个简单的读法呢?
2、小学里我们已经知道: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2×2,即,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可表示为2×2×2,即,那么类似的2×2×2×2记作什么?读作什么?2×2×2×2×2记作什么?读作什么?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3、若将上面的2换成任意数a,则可表示成什么形式?读作什么?给以上的运算下一个定义.
一般地,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二、探索新知
1、乘方的概念:
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相同的因数叫做底,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试一试1:把下列相同因数的乘积写成幂的形式,并指出底数和指数:
(1)_______;
(2)______;
(3)_______.
注意:(1)幂的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
(2)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与加法的和、减法的差、乘法的积、除法的商地位一样;
(3)规定: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可以看作这个数或字母本身的一次方,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4)特别地,一个数的二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平方;一个数的三次方,也称这个数的立方.
试一试2:填空
(1)读作
,底数是
,指数是
;它表示
.
(2)读作
,底数是
,指数是
;它表示
.
(3)读作
,底数是
,指数是
;它表示
.
(4)6的底数是
,指数是
.
【学生活动】试一试1、2学生举手抢答,组长按照上述格式出题目给小组成员说.
想一想:
(1)和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2)、、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3)、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从而巩固对乘方有关概念的理解,同时理解乘方中底数和指数不具有交换律.
三、课堂反馈
例1、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每小题中的第一个)
(1)、、、、、、;
(2)、、、、、、、.
【学生活动1】每小组从(1)(2)中各选一题做,之后推选两位代表板演,将两组计算并排写在黑板上,学生评讲.
【学生活动2】对照例1中的算式,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回答:正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负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你们根据哪几个算式归纳出来的?
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注意: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练一练:不计算,判断下列各运算结果的符号.
(1)
(2)
(3)
(4)
例2、计算:
(1)
(2)
(3)
(4)
观察以上运算式子及结果,它们的底数有什么关系?运算结果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举例,然后归纳.
规律:(1)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偶次幂相等;
(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奇次幂也互为相反数.
(3)任何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练习:填空:(1)(
)2;(2)(
)2.
例3、观察下列各式,然后填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填写,进而可以总结底数为10的幂的规律,为下一课时“科学计数法”的教学做铺垫.
四、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
从知识和方法两个层面进行总结,归纳知识体系,提炼思想和方法.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