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16 22: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熔化和凝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和非晶体都有熔点
B.
塑料、玻璃、食盐都是非晶体
C.
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2、将盛有“铁水”的坩埚放在空气中放热,“铁水”在逐渐凝固的过程中要(
)
A.
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B.
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下降
C.
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
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铅的熔点为
328
℃,那么温度为
328
℃的铅所处的状态是(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态
D.
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4、秋季,小明在两个盆里放入等量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一会儿后,小明观察发现,甲盆内的冰熔化得快,乙盆内的冰熔化得慢,如图所示。则(
)
A.
甲盆内水的温度高
B.
乙盆内水的温度高
C.
两盆中水的温度相同
D.
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
5、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锡来焊接电路的接头。通常情况下金属锡是固态,焊接时先将锡熔化至液态,然后再凝固和接头粘在一起。图中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6、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可知(
)
A.
乙是晶体
B.
加热到
10
min
时,丙是液态
C.
温度为
60
℃时,甲是液态
D.
甲的熔点比丙高
7、根据表中所示几种固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单位:
℃)情况,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海波是液态的
B.
银块掉入金水中会熔化
C.
酒精在-117
℃一定是固态
D.
我国北方冬季局部气温可达-50
℃,测量气温时可选择水银温度计
9、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
0

的冰投入
0
℃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
0
℃),过了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
冰和水的质量都没有变化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9、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有
(填序号),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10、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
(选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或“相同”)。
11、如图所示是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熔化时要
。当室外的气温高达
35
℃,但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冰盒内的温度为
℃。(大气压为
1
标准大气压)
12.如图甲、乙分别对应两种物质的熔化或凝固图像,其中图
是凝固图像;图乙中线段
LM
对应的过程
中物质
(选填“吸热”、“不吸放热”或“放热”)。只降低这两种液态物质的温度,
图对应物质先凝固。
13.在保温瓶中装入
1
500
g

0
℃的水,然后放入一块
5
g
的-2
℃的冰,塞紧瓶塞后会发生
(选填“冰化成水”或“水结成冰”)的现象。如果在保温瓶中装入
1500
g

10
℃的水,然后放入一块
5g
的-2
℃的冰,则冰
(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因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继续吸热。(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14.小明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图甲是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合理装配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
②铁杆A和温度计
③铁夹B和试管
④铁圈
C
和石棉网
(2)小明每隔
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数据如下表:
0.5
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上表记录的温度中,第
min
时的温度是错误的,画图时该数据应剔除。
(3)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温度-时间图线。
15、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
A、B、C
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
BC
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
10
min
海波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6、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得到液态的晶体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由此证明了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严寒的冬天,地面上的积雪不能及时熔化,会影响交通安全。人们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原因是:在雪上撒盐可以
(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7、将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冰,发现鱼已经完全“解冻”。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
0
℃)
18、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明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
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
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
2
min
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中。
(1)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当实验进行到
17
min
时,该混合液所处的状态是
;
(2)由表可知此混合液凝固成的固体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水中掺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
答案
1.
D
2.
C
3.D
4.
C
5.A
6.
D
7.B
8.C
9.
①④⑤
有无确定的熔点
10.
凝固
由高到低
11.
吸热
0
12.

放热

13.
水结成冰
不会
达到熔点
14.
(1)④①③②
(2)-4
1.0
(3)如图所示
15.
(1)均匀受热
(2)B
42
(3)吸收
不变
固液共存
(4)升高
16.
(1)不变
(2)-2
正确
降低
(3)变多
17.
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的温度(远)低于
0
℃,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鱼吸热升温;与鱼接触的水温度达到
0
℃时,鱼的温度仍低于
0
℃,水放热凝固成冰;鱼继续吸热升温,与鱼接触的冰放热降温,与冰接触的水放热凝固,直至鱼完全“解冻”,故冰会达到一定厚度。
18.
(1)-4
固液共存状态
(2)晶体
(3)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