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技术的发展 课件(2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技术的发展 课件(21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20-10-16 22: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探讨技术的历史
最开始产生的技术可能是什么?
产生这项技术的原因是解决什么问题?
缝制、纺织、食品烹饪、建筑技术、车船技术
阅读: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讨论:
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世界将会是怎么样的一幅图景?
人类对于光明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积累形式之一
石器时代——是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的变革
青铜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指主要以青铜为材料来制造工具、用具以及武器的时代
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它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
蒸汽机时代
蒸汽机时代——是技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带动人
类从农业和手工业时代进入以大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电气时代
电气时代——是以电为能源和核心的革命。电的广泛使用是最大的特点,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生,极大地降低信息传播的费用,使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
排爆机器人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
我国在各种领域都有多个学科领域都有重大的发现与创造
3d打印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以航天技术、
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机空间术飞速发展。“神舟”
系列载人飞船、“嫦娥”
系列探月工程、“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高温超导、纳米材料、激光技术、增材制造、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疾病防治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此外,在区域协同发展建设中,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成果丰硕。
扩展阅读
中国高度
中国深潜从4500米到10767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钻井技术不断发展,全面替代国外产品;中国深度从宏观到微观,在原子、电子、量子技术取得重大成就;中国海军大型舰船加速建设,不断走向深蓝,展示了大国海军的雄姿。
中国深度
这五年,中国向太空发射卫星的数量和频率大幅度增加,新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载人航天令人鼓舞,空间站建设稳步推进,“一箭多星”发射升空,大飞机试飞成功,“天眼”工程建成,北斗导航试验成功;中国空军向空天跃升,歼-20、运-20等战机如井喷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新型空天武器装备将陆续问世。
中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速列车建设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高速铁路里程占世界总里程65%以上,“复兴号”高速列车行驶时速达350公里,中车产品已经出口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速度也体现在跨海大桥、超级大桥等工程建设上,还体现在计算速度上,在2017年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上,中国“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第三次携手夺得前两名。
扩展阅读
中国速度
马上行动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引发了世界各界关注和讨论。其对中国文化,科技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被中国媒体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火药
、指南针、造纸术等科技发明推动了现在近代史的进程
但是发明于中国却没有促进当时的时代的科技发展是为什么?
探究“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从马可·波罗游记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与研究东方文明。从1643年牛顿诞生到1765年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然而,1840年的中国却进入了鸦片战争时期。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气化时代。从马可·波罗的诞生到工业革命电气化的开始,欧洲经历了约600年的努力终于彻底超过了中国。
1、
纯科学真空和连续性破坏(两因论")
2、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工匠文明
中国古代的技术基本上都是经验技术,属于工匠文明,并且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很难发展成为近现代科学。
3
、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传播和发展是封闭的,
4
、经验技术相对于科学技术的严重不足
科学本身所需的角度
未来,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面对技术对人类和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人们常常会问:技术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技术的未来
辩论
有人认为,技术的进步发展可以解决由当前技术引发而自身又无法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要相信技术,依赖技术。
有人则认为,技术的进步发展固然可以消除它所带来的一切已知的危害,但是谁能保证,它不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更为严重的灾难呢?
对“技术的未来”的思考和憧憬,应当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的刚益出发,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已、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参与技力,并共同建构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经济与文化相协调的技术世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