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孤独之旅 基础练+重点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孤独之旅 基础练+重点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6 11:16: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第16课
孤独之旅(重点练)
【重点知识·提升】
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掺杂(cān)
旧茬(chá)
戳破(chuō)
B.驱除(qū)
肥硕(shuò)
撅断(jué)
C.眺望(liào)
嬉闹(xī)
纯粹(cuì)
D.捆扎(zā)
撩逗(liáo)
胆怯(qiè)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眺望
胆怯
重叠
肥硕
B.抠出
稠密
恶劣
镂空
C.掺杂
驱除
折断
城垣
D.恐慌
蓬松
潦亮
戮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B.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C.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D.杜小康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的孩子歇斯底里的读书声。
4.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干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④①③⑥⑤②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②④①⑥③
D.⑤②⑥④①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只要我们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D.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
6.某中学准备举行“走近曹文轩”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今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三、综合性学习
7.成长中烦恼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样对待它。某校七(2)班正在开展“成长的烦恼”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材料研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帝流放到伊犁。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起用他。
材料二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后,遭到别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冷嘲热讽。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发感受)仿照示例,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示例:烦恼是前进路上的羁绊,消除它,就能阔步前行。
仿写:烦恼是___________,消除它,_________;烦恼是________,消除它,_______。?
(3)(观点辩论)一个九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就要趁早。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文段·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8.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__________
高潮
(2)__________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9.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_____)→(________)→认同
10.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11.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2.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中“掺”应读“chān”;B项中“撅”应读“juē”;C项中“眺”应读“tiào”。故选D。
2.D
【解析】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D“潦亮”应为“嘹亮”,“戮穿”应为“戳穿”。
3.D
【解析】
A.一落千丈:形容地位、境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使用正确;
B.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使用正确;
C.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使用正确;
D.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含贬义,不符合语境;
故选D。
4.A
【解析】
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整体分析,④句是总领,①句和③句借助关联词语“不仅”“还”可确定顺序为①③,这两句解释“全情绽放”,故顺序为④①③,由此可排除C、D。分析第⑥句“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以往她是主持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指的是她“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因而应承接③句,由此可排除B,故选A。
5.D
【解析】
A.用词不当,前后矛盾。“突然”与“渐渐地”矛盾,应删去一个;
B.介词使用不当。
应删去“由于”或“使”;
C.关联词的使用不当。“只要……就”,“只有……才”,应为“只有我们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D.正确;
故选D。
【点睛】
一般来说,语病类题目都存在以下的做题技巧:1.
先找语句主干,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妥当。从汉语语法角度来说,一个完整的句子,都由主语、谓语、宾语这几个最重要的成分组成。要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有语病,首先要检查主谓宾是否完整,或者是否搭配妥当。2.
看主谓宾的修饰词语。修饰性词语增加了语句的丰富度,能细腻且准确的表达说话者的意思,但有时候,由于修饰不当,会出现严重的错误。做题的时,在检查完主谓宾是否完整以及匹配后,应当检查主谓宾的修饰词语是搭配否妥当。3.
检查连词是否用的恰当。连词的使用使句子的节奏更加紧密,使表达更得力,但是不当,或者错误的使用就会产生语病。4.查看语句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错误。逻辑关系错误,是语句本质上的错误,而非语法类的错误。5.考察否定词的运用是否符合句子原有意思。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6.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盲目推崇外国作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领域和特定场合下经常用到的一种说话方式。理解言外之意的实质是考查学生对特定语境中的词义、句意的把握。本题不难,语境明确,易于理解。“中国的灯火”言外之意是“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洋烛”指“外国作品”,据此作答即可。
7.(1)
示例: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面对烦恼,我们只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战胜烦恼,有所作为。
(2)
晴朗空中的阴霾
就能重见阳光
脚下鞋中的沙子
就能健步如飞
(3)示例:我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如题目中所说的九岁小男孩,他的正常的生活与学习都受到了干扰,这会让年龄过小的他无法承受压力而畏惧写作,扼杀他的天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他没有将媒体的关注当作压力,而是引以为豪,这又会助长他的骄傲情绪以及功利心,也会扭曲他的创作心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材料,找出二者的共同点,用简洁的语句表述。材料分别讲述了林则徐、比尔盖茨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烦恼而取得的光辉成就,我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战胜烦恼,有所作为。
(2)本题考查阅句子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用与例句相同的句式,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述烦恼与成功间的关系即可。如:烦恼是平静湖面上的浮萍,消除它,就能让湖面明净如镜。烦恼是晴朗天空中突然出现的阴霾,消除它,就能重见美好的阳光。
(3)本题考观点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题,两种观点都可以选择,关键在于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的理由。如果选择第一个观点,就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九岁男孩的例子来表述理由。
8.(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9.理解关心(关爱、挂念)
10.“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为“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
11.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
12.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体现了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勇于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析】
8.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1)空,可提取16段的“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一句整理答案。(2)空,可提取“‘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几句分析,概括为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9.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解答此题,从题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逐渐变化”可知,是在考查对“我”的情感变化的把握。熟读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情节并分析。文章中“我”开始看到小吴的样子觉得“形迹可疑”;在了解情况后,在知道小吴的身世和认老乡的标准后,“我”对小吴理解、同情;在小吴找到同县的老乡却不被人理解而很长时间不见时,“我”“心里有点儿挂念”;最后小吴与一对聋哑东北夫妇做老乡,“我”也加入其中,可以看出“我”对小吴的认同。最后用简洁的词语表述出来即可。
10.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是典型的神态描写。特别是其中的“汪”字,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此表情是因为“我”的理解而使他深受感动的表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小吴激动的状态。
11.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以及对表达人物心理的效果。解答此题,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晃”字可以明确运用了动作描写,然后结合中年男人不承认和小吴是老乡,结合具体的文句“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可以体会出小吴内心极度的失望、沮丧。
12.考查小说结尾有的妙处。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而最后却交了小吴作为老乡,出人意料的结局,产生了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生活中要勇于面对孤独,战胜孤独。
【点睛】
对小说的结局进行相应的推测或对小说的结局是否合理的探究,是小说常见的一种类型,答题时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对文章的情节注意分析伏笔和照应的关系,在前文的情节中或许对文章的结尾有所暗示;然后是人物的性格,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结局;还要考虑文章的主旨,根据作者的情感倾向分析故事的结局;周围的环境也可能对人物的命运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事件的结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第16课
孤独之旅(基础练)
【基础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填空。
《孤独之旅》节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故乡的风,温柔地抚动树枝,桂花散落得错落有至,泌人心脾的桂花香萦绕在村庄的每个角落鸡的鸣叫声打破故乡安静的晨xī,一层层的雾气lǒng罩着村庄,有一种méng胧的美;黑色的烟囱冒着晕圈,炊烟的味道弥蔓在故乡的山川河流。晶莹剔透的露珠映射着早起人们的容颜。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抚动(______)
绕(______)
晶莹剔透(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晨xī(______)
lǒng
(______)罩
méng
(______)胧
(3)找出文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3.《孤独之旅》是一篇描写少年成长之路的小说。主人公杜小康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学完这篇课文后某学校九年级(1)班准备以此为契机,开展“我在磨炼中成长”主题班会。下面是班会准备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班长打算在主题“我在磨炼中成长”的下边拟写一个副标题,但只写了上半句,请你把下半句补充完整。
在坎坷中微笑,____________。
(2)班长邀请你为本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个简要的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晓明同学在学校举办的“我在磨炼中成长”演讲比赛上忘词了,只得了个鼓励奖。晓明对此事耿耿于怀,整天唉声叹气。如果你是晓明的好友,你该怎样劝说他?
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B.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C.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D.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比喻)
B.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比喻)
C.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对比)
D.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排比)
6.下列对人物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心理描写)
B.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神态描写)
C.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肖像描写)
D.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动作描写)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
B.人物形象、环境、故事情节构成小说的三要素,其中故事情节是最主要的。
C.莫泊桑,法国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代表作有《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D.曹文轩,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等。
【基础文段·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桑桑向杜小康问起他以后怎么办时,杜小康并没有太大的惊慌与悲哀。他与桑桑坐在打麦场上的石磙上,向桑桑说着他心中的打算。他至少有十项计划,而他最倾向于做的一个计划是:在油麻地小学门口摆个小摊子卖东西。
而这个计划是桑桑最感吃惊的一个计划:他怎么能在学校门口,当着大家的面做小买卖呢?满眼全是他的同学呀!
杜小康却是一副很坦然的样子:“你是怕大家笑话我?”
“大家不会笑话你的。”
“那怕什么?就是笑话我,我也不在乎。”
杜小康向桑桑详细地说明了他的计划:“我们家开了那么多年的小商店,我知道应该进什么货、什么好卖;我在学校门口摆个小摊,那么多学生,买个削笔刀啦,买几块糖啦,谁不愿意出了校门就能买到?”
桑桑觉得杜小康的计划是有道理的。
“那你有钱进货吗?”
“没有。”
“怎么办?”
“能想到办法的。”
桑桑与杜小康分手后,回到家中。晚上,他等鸽子都进窝后,将窝门关上了。他用笼子捉了十只鸽子。桑桑的鸽子,都是漂亮的鸽子。第二天一早,他提了笼子去镇上,将这些鸽子卖给了一个叫“喜子”的养鸽人。他拿了卖鸽子得的二十元钱,直接去找杜小康,将钱统统给了杜小康。
杜小康一手抓着钱,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另一只手抓住桑桑的一只手,使劲地、不停地摇着。
过了一个星期,杜小康在校园门口出现了。他挎一只大柳篮子。柳篮里装了零七八碎的小商品。柳篮上还放了一只扁扁的分了许多格的小木盒。一格一格的,或是不同颜色的糖块,或是小芝麻饼什么的。盒上还插了一块玻璃。玻璃擦得很亮,那些东西在玻璃下显得很好看。
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感震惊的是,这个当初整日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和同学问好或打招呼。
最初几天,反而是同学们不好意思。因此,几乎没有一点生意。桑桑替他感到失望。
杜小康安慰桑桑:“会有生意的。”那时,杜小康又想起了那次鸭被惊散了,还有最后十几只没有找到的情景,父亲说,算了,找不到了,别找了。他却说,能找到的。结果真的找到了。
第一个来买杜小康东西的是桑桑。
杜小康无限感激地望着桑桑,会意地笑着。
生意慢慢有了。渐渐地,油麻地的孩子们,再去杜小康那里买东西时,就没有异样的感觉了,仿佛只不过是在从一个朋友那里取走一些东西而已。他们可以先不给钱,先在心中记住。而杜小康知道,他们绝不会白拿他的东西的。
那天,学生们都在上课时,桑桑站在办公室的廊下,望着校门外的杜小康,正在冬季的第一场雪中,稳稳地坐在树下,对另外几个也在廊下望着杜小康的老师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选自《草房子》,曹文轩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版)
8.结合选文,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湖、结局。
9.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他拿了卖鸽子得的二十元钱,直接去找杜小康,将钱统统给了杜小康。(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杜小康一手抓着钱,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另一只手抓住桑桑的一只手,使劲地、不停地摇着。(从人物心理角度进行赏析)
10.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这句话的理解。
11.请仿照课文《孤独之旅》给选文拟一个题目,并说出拟这个题目的理由。
【参考答案】
1.草房子
曹文轩
杜小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是曹文轩。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据此填写作答。
2.(1)fǔ
yíng

(2)曦


(3)至—致
泌—沁
蔓—漫
【解析】
(1)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注意“剔”的读音是tī。(2)解答本题要先找出错别字进行改正。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错落有至-错落有致;泌人心脾-沁人心脾;弥蔓-弥漫。
3.(1)(示例)在磨炼(孤独、磨难等)中成长(成才、长大等)
(2)(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磨炼是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只有在磨炼中,我们的能力才得以提升,我们才得以成长,我们才得以成才。下面我宣布,“我在磨炼中成长”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3)(示例)晓明,我们参赛的目的不是获奖,而是锻炼自己提升能力,得奖与否并不重要;再说了,这次不得奖,但你积累了经验,下次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你说对吗?
【解析】
(1)考查副标题的拟写。副标题的拟写要紧扣活动主题“我在磨炼中成长”,上半句“在坎坷中微笑”是写如何面对磨炼,下半句也应是此类的内容,且句式一致即可,如,在磨难中成长。
(2)考查拟写开场白。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要紧扣主题“我在磨炼中成长”,语言要生动。这道题要紧扣“磨炼”与“成长”这两个关键词,可阐述二者的关系,或举一两个通过不断的磨炼而茁壮成长的事例来引入,并注意修辞的运用,让开场白富有文采。别忘了开头要有称呼,礼貌用语。
(3)本题考查拟写劝说词的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疑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杜晓明。其次是要理出情节要点:学校演讲上忘词了,最终只得了个鼓励奖,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最后,根据情境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称呼,说话要得体有礼貌。可以从有些失败在所难免、但可以为以后的成功积累经验的角度来进行劝说。
4.C
【解析】C.“还要走多远”是个疑问句,逗号改为问号。故选C。
5.C
【解析】C.本句是把“雨后天睛”的天空和其他时段的天空作比较,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故选C。
6.D
【解析】考查对描写方法的理解。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D.“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是神态描写,不是动作描写。故答案为D。
7.B
【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和识记。小说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所以“故事情节是最主要的”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8.开端:桑桑询问杜小康今后的打算;发展:桑桑借钱给杜小康做小买卖;高潮:桑桑带头买杜小康的东西。结局:杜小康生意渐渐好起来(或桑乔说日后杜小康也许是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总结归纳能力。解答题目时要理清小说层次结构,围绕主要人物,抓住地点变换、时间推移,条目要清楚,要点要全面。根据文章内容,可概括为桑桑询问杜小康的计划,借钱给他在学校门口卖东西,到计划付诸实施并带头在杜小康那里买东西,最后生意变得好起来。结合情节的发展,按照题干要求据此划分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湖、结局即可。
9.(1)“直接”表明桑桑早有打算,毫不犹豫,“统统”表明桑桑毫无保留﹐倾力帮忙,都表现出桑桑对杜小康的帮助是真心诚意的,他是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孩子。
(2)桑桑无私地帮助自己,杜小康内心对桑桑充满了感激,无以言表;没钱进货的困难得以解决,杜小康内心无比激动;自己的计划即将实现,杜小康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和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理解。(1)词语的表达效果,指的是词语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解答时可根据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来进行具体分析。“直接”和“统统”两个词语,在表达效果上非常强烈。很直观的表明了桑桑借给杜小康钱是丝毫没有犹豫而且没有任何保留的。也从侧面表现出了桑桑对朋友的无私帮助,衬托出桑桑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格。(2)本小题题干要求从人物心理角度进行赏析,首先要结合文章内容,通过具体人物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心理。本句通过对杜小康的动作描写,来反映他的心理变化。“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另一只手抓住桑桑的一只手,使劲地、不停地摇着”,通过无言的一系列动作,表达出了杜小康在桑桑帮助解决没钱进货的困难后激动和感激的心情。据此作答即可。
10.本文中,家庭发生变故后,杜小康决定在学校门口摆小推子卖东西。生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面对困境时,他没有悲观,敢于放下昔日的优越感,不惧怕可能的嘲笑,勇于挑起生活的重担。杜小康能始终直面生活,有小男子汉的气概,具备了成功必备的一些品质,所以杜小康也许就会成为“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句子的分析和文章主旨的概括理解。解答时首先从修辞、表达方式等形式上考虑,然后联系前后文、联系主题、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阐述。根据文章内容我们知道,杜小康尽管他家最后没落了,也因此辍了学,跟着病弱的父亲离开油麻地去放鸭子、摆小摊。但他仍然很坚强,很乐观,挫折给了他更多的财富。在与挫折较量的过程中,他成了强者,他诠释了男子汉的内涵。在杜小康的故事里,不仅仅是讲述面对生活的突变时的最初的无措和逐渐的坚强,更是讲述一种精神上的高贵。根据联系上下文的分析和概括作答即可,注意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流畅,并要通过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概括杜小康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质。
11.示例一:《成长之旅》,选文记述了杜小康在家庭陷入困境后放下往昔的优越感做小生意的故事,这是杜小康继续成长的重要经历,使得他心理和思想更加成熟。
示例二:《友情之旅》,选文部分写杜小康做小生意的经过,体现了他与桑桑及同学们之间的友情更加牢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章情节的分析和文章主旨的概括理解。题干要求仿照课文《孤独之旅》给选文拟一个题目,原题《孤独之旅》不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远离村庄和人群去放鸭,失去与人感情交流的机会。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原题《孤独之旅》
只是就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概括。而仔细阅读文章,可发现文章有几条主线,如桑桑与杜小康的友谊的发展,桑桑为杜小康解决进货款并带头去杜小康处买东西;杜小康从计划做生意遭遇困难,到解决困难和生意慢慢变好和成长过程。将两条主线内容提炼后,围绕“友谊”和“成长”为文章命题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