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语文要素
阅读: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蝙蝠和雷达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根据课文提示来读课文,模仿“学习伙伴”提问,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
2.模仿“学习伙伴”,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分类整理学习清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收获。
(1)提问:经过上一节课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回顾阅读时可以针对局部提问,也可以针对整体提问。
2.学生初读课文。
(1)出示初读任务:自由读文,读通读顺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问题批注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并批注问题。
二、关注“学习伙伴”的问题,模仿提问
1.学生分享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鼓励。
预设1:什么是超声波?
预设2: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
2.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伙伴”问题,模仿提问。
(1)教师出示课文中“学习伙伴”的问题,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预设1:我发现“学习伙伴”的提问很有意思,读到题目时有提问,读到新内容时有提问,读完全文后有提问,提问伴随整个阅读过程。
预设2:“学习伙伴”提到“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这让我想到了,提问不仅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本身,还可以是课文以外相关情境的思考。
3.学生默读课文,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并批注下来。
三、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预设1:通过查字典,我发现“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读音。
预设2:蝙蝠是如何探路的,在科学家的实验里可以得到证明:依靠嘴和耳朵的配合。
2.小组讨论,将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3.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帮助解决部分问题。
四、引导学生对比问题清单,分类梳理问题
1.过渡: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也试着解决了其中一些问题。大家请看,陪伴我们一起阅读的“学习伙伴”也整理了一份小组问题清单,是否能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呢?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清单的三个角度。
(1)探究“内容”。
①出示问题: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引导思考: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②学生交流:“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来自课文中的两种事物。这个问题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来的。
③小结:我们在阅读时,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2)探究“写法”。
①出示问题: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引导思考: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②提示: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作者写作时,为什么只详细写了第一次实验?
③小结:这个问题是针对“写法”提出来的。因此,针对课文的“写法”,我们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3)探究“启示”。
①出示问题: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引导思考:你能仿照这个问题提问吗?
预设1:蝙蝠还能倒挂着睡觉,它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不是很特别?
预设2:飞机的发明,除了受到蝙蝠飞行的启发,还有没有受到其他动物的启示呢?
②引导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呢?
③小结: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4)小结:阅读时,通常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当然,这里的省略号也告诉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提出问题。
3.小组合作,分类梳理问题。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有针对性地从三个角度提问。
(2)小组交流,把小组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按三个角度分类,填入表格。
小组问题清单内容,写法,启示
五、布置作业
1.订正预习卡。
2.整理问题清单。
课时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分类整理出小组问题清单。
2.能从不同角度提问,根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过渡:今天同学们的提问策略升级了,不仅能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更能尝试着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真棒!今天的提问有一些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能解决,有一些则需要通过课后资料搜集才能解决。
二、引导学生筛选出三个不同角度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全班交流,筛选问题。
(1)粘贴各小组问题清单到黑板上,全班合并同类问题。
(2)全班讨论: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各筛选出一个问题,为深入学习做准备。
预设:
问题1: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问题2:课文为什么要详写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问题3: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示?
2.集体研讨预设问题1。
(1)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7~8自然段,说一说:蝙蝠是依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
(2)引导学生议一议:飞机夜间是怎样飞行的?
(3)小结: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的配合。飞机夜间飞行是受到蝙蝠飞行的启发,靠雷达、无线电波、显示屏的合作完成的。
3.集体研讨预设问题2。
(1)出示课文第3~7自然段,提问: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其中用了5个自然段介绍蝙蝠,为什么?
(2)学生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先自读,把关键词填写在表格中,再同桌相互说一说实验过程。
,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3)填表后思考: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为什么要详写第一次实验呢?
教师小结:蝙蝠夜间飞行本身就很奇妙,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也很有趣。课文中详细记述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帮助我们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这得益于我们从“写法”角度提出了问题,促进我们深入思考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
4.集体研讨预设问题3。
(1)谈话:动物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在动物身上获得了很多启示,大家一起来交流吧。
(2)学生交流已知的仿生学知识,其他同学就发言交流的话题,提问交流。
预设1:我知道对蜻蜓飞行原理的探索促进了飞机飞行稳定的研究。
预设2:潜水艇的发明和鱼的沉浮有关。
预设3:潜水服的流线型设计从鲨鱼身上得到了启示。
……
(3)小结: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仿生学的知识。
5.小结: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发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与表达,还从课文中受到启示,想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更好地体会到了阅读科普文章的乐趣。
三、及时巩固,迁移运用
1.过渡:我们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提问,到底大家有没有真正掌握呢?接下来我们要接受一次检测。
2.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第三题,练习从不同角度提问。
(1)学生默读课后材料《他们是茎,还是根?》,边读边写下自己的问题。
(2)学生自主进行问题分类。
(3)小组交流,对问题进行整合和梳理。
(4)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汇报形式:
读到________,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这是从________角度提出的问题。
关于________这个问题,我们从________得到了解决,我们的想法是________。
3.推荐课外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提问策略。
(1)出示《昆虫记》的封面,向学生做介绍。
(2)朗读片段,师生从多角度自由提问。
(3)提示学生用多角度提问的方法,帮助自己阅读课外读物。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随堂练。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第1~3自然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而进行语言文字、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可采用“听朗读、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中的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