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语文要素
阅读:
1.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1.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及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模仿学习伙伴,给课文提问。
2.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自主提出问题。
3.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谈话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科技产品,大家想不想看看是什么?(出示课件:数字电视、手机、电脑、高速列车、航天飞机图片)说说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你想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同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生活吧!
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出示课件课题)(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呼风唤雨”在古代是形容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作开篇点题,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出示课件生字部分)
朗读正音,重点点拨:赖、潜、舶、哲。
2.指导书写。
“唤、程”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纪的右边是“己”,不要写成“已”或“巳”;“奥”上部是“”,不要多加一横写成“”。
3.学生写字练习,同桌互相检查。
4.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注意方法点拨,如“依赖”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呼风唤雨”可以联系孙悟空来理解;“船舶”可以通过看图来理解等。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初读课文,自主提问。
1.方法回顾: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后,你知道了哪些提问方法?
学生回顾:从全文或者课文的一部分提问;从文章的内容、写法及给人的启示方面提问。
2.引导: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有没有发现本课除了课文内容,还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在课文的旁边和文后出现了一些问题。)
3.读“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看一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进行提问的。
引导学生先读问题,再说出是从哪个角度提出问题的。
4.学生用学到的提问方法,模仿“学习伙伴”,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自主提问。
预设1:“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
预设2:什么是原子核世界?
预设3:为什么新的交通工具能把地球变成“地球村”?
预设4: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试想一下:这一个个奇迹是什么呢?
预设5:文中第2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写两个设问句,作用是什么?
预设6: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为什么要写20世纪以前人们的生活情景?
预设7: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诗句和名人名言?
预设8:未来,科学技术将怎样改善我们的生活?
预设9:未来生活还会有什么发明或发现呢?
5.小组交流,填写“小组问题清单”。
四、整理问题清单,筛选问题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问题,讨论、整理、合并同类问题。
2.小组出示问题清单,全班讨论,哪些问题是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
3.课件出示问题。(出示课件)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
(阅读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像这样的科技术语、专有名词类的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关注引用诗句的好处,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在联系生活经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将更全面、深入地去认识现代科学技术。)
4.小组合作,从小组的问题清单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5.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去掉了哪些问题?为什么去掉?保留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保留?
6.各小组之间把相似问题进行归类合并,共同筛选出疑难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订正预习卡。
2.继续查阅有关“科技改变生活”的资料。
课时目标
1.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1.过渡:上一节课中,我们小组合作整理了问题清单,给问题进行了分类。小组问题清单中,我们筛选出了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重要问题。
2.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第2自然段。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出示课件)
①引导学生辨一辨:“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点拨:“发明”是创造出以往没有的新事物或者新方法;“发现”是看到或者找到不被人知道的事物或者规律。
②巩固练习: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你能准确地将“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吗?
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
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③提问:课文是围绕第1自然的“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点拨:奇迹、出乎意料。
④提问: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
明确: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2)探究第3自然段。
①提问:20世纪的高科技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再来看看20世纪以前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20世纪前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②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练习说话:那时没有……只能……)
预设:那时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
预设:没有洗衣机,人们只能用手洗衣服。
③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④提问: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预设:古时候的“千里眼”,成了现在的望远镜、视频电话。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
预设:古时候的“顺风耳”,成了现在的电话,它能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预设: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⑤提问:除此以外,古代还有什么幻想也变成了现实?
预设: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还做了很多实验。
预设:“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⑥提问: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说一说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预设: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预设: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预设: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
⑦小结: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探究第4自然段。
①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②提问:现在你知道还有哪些科学技术了吗?
预设: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③提问:20世纪除了这些科技成就外,你还能举出其他的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让我们一起看看老师找来其他的科技成就方面有关的多媒体图片吧。(课件出示:磁悬浮列车、X射线、青霉素、杂交水稻……)
④小结:作者通过举例子,通过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探究第5自然段。
①师生交流:问题清单上的问题都被解决了吗?(解决了)课文的问题虽然都解决了,但是科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②提问: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呢?(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我希望汽车燃料都能把汽油换成太阳能,这样就更加美化环境,就没有空气污染。
预设:可以坐飞机到宇宙去航行,到月球去安家。
……
③提问:无论是现在和过去作比较,还是举出的实例,作者都是在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明确: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总结升华: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把梦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⑤学生交流感想。
二、再读课文,提出新问题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想想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引导学生尝试提出新问题。(教师根据时间酌情解答,可以利用课后进行)
提示: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当今科学技术新发展和自己的生活,提出一些新问题,如“人工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创造一个个奇迹,我们该如何适应呢?”
三、布置作业
1.完成随堂练。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在观看筛选问题的动画中,学生对于筛选问题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小组合作整理问题、展示问题清单的环节,学生逐步掌握了筛选问题的方法。本节课中,为了让学生继续巩固多角度提问,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旁批和文后的问题。本篇课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不应该过多地分析课文,而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筛选问题的过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过程,也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由核心问题“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谈理解,同时进行语言训练,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