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同步复习 3.3 古诗词鉴赏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同步复习 3.3 古诗词鉴赏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6 17:07:47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古诗词鉴赏
典题突破·热考点精练
【例1】
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 喜欢自然山水
【例2】
(五言)绝句 幽静冷寂(凄清冷寂,凄凉冷寂,意思相近即可)
【例3】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与思想感情。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二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属实写;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属于虚写。月夜泊舟,梦中听猿,借助想象,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答案:想象(或:虚写) 对朋友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离别后的担忧与孤寂惆怅之情
【例4】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第一空考查诗歌的内容,从“酌酒花前送我行”的诗句能总结出诗歌描写的场景;第二空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句“我亦且如常日醉”中“且”字写出了作者与众宾客开怀畅饮的表面上的欢悦,而实际上透露出来的则是被表面上的平静坦然掩饰着的内心的极不平静;“莫教弦管作离声”则更明确地表明了作者的心态,“强为欢颜、内心伤痛”。
答案:当地官吏特意为欧阳修饯行 
强为欢颜、内心伤痛
达标训练·合格考通关
1.【解析】第一首诗的题目是“除夜作”,诗中“霜鬓明朝又一年”与之照应。其中“明朝又一年”表明此时是“除夜”,即除夕夜。第二首诗的题目是“除夜”,诗中“又将憔悴见春风”与之照应。其中“又”“见春风”照应“除夜”,即除夕夜。找出这两句,摘抄即可。
答案:霜鬓明朝又一年 又将憔悴见春风
2.对时光流逝(年岁渐老)的感伤以及颠簸流离的愁苦
3.【解析】本题考查对抒情方式的理解的能力。抒情分两类:一是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二是间接抒情,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原诗的意思:天色刚明,我们骑马送你到村口桥头。大雪连下几日积雪未消,枝头的梅花花瓣随风飘落,随着水流而去。冬日昼短夜长,天寒地冻。在这黎明时分你离去,心中万般不舍啊。那绵延无际的楚山,想着路途遥远,沿途险阻,不得不为你担心。第一、二、四句都是借景抒情,第三句直接写了愁绪,所以第三句是直接抒情或者是直抒胸臆。
答案:日短天寒愁送客 
直抒胸臆
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这首词上片中“逐”字的意思是追逐,描写出游人追逐画船的情景,表现出喧闹的场面。“出”字描写出秋千时隐时现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欢快热闹的气氛,暗写出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答案:追逐 秋千上少女的娇美身影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要求去文本中寻找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本题要求写出“两般春梦”指代的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词中能够成为“人生追求”的只有“屠狗功名,雕龙文卷”两句。且“春梦”自然虚无,照应上阕“岂是平生意”,根据要求,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屠狗功名 雕龙文卷(为官/为文;建功立业/写书著文;功名/文名)
6.【解析】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生活中的风雨、磨难,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只要能坦然面对,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韧劲与之较量,就一定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人生也定会因此焕发绚丽的光彩。
答案:担忧 借景抒情/对比(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照)
7.【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中的“边愁”,可以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反衬(或对比、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被贬流放(或怀念京国、感叹身世)的悲愁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第一空考查诗歌的“形象”,即诗歌勾勒的图景,且前面有“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和“一、二句写出了云的变化无常”做了提示;第二空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从“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等诗句总结出。
答案:秋江暮云 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终将过去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第一空考查诗歌的“内容”,抓住诗句中“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来理解;第二空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抓住题目“春思”和诗句“吹愁云”“惹恨长”等内容来理解,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生机盎然 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10.【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第(1)题考查诗歌的形象和语言,即诗句的修辞手法和友人的品格;第(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赏析时先明确手法,再结合文本。
答案:(1)比喻、对偶 淡泊、坚贞 (2)“淡月微云”为情景交融之笔,营造了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出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11.(1)“啾啾”写出了鸟鸣的轻细优美,“寂寂”突出了寂静的氛围;这样写,以声衬静(答“反衬”亦可);节奏和谐,音韵流畅。
(2)示例一:反映出诗人在寒山道上的孤独寂寞的心情。“寒”“冷”“寂寂”“风”“雪”“不见日”“不知春”等词语营造了凄冷的意境,烘托出诗人孤寂的心情,情景交融。
示例二:反映出诗人的超然心态。“不见日”“不知春”说明诗人虽处孤寂环境,但诗人心如古井,不关心天气和季节变化。
PAGE第三节 古诗词鉴赏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鉴赏评价。
  本考点考查古诗词鉴赏的能力,由近两年的学业水平试题分析,试题中涉及的古诗词简短易懂,题目以填空题形式出现。复习时,要从积累古代诗歌的相关基础知识入手。
  一、形象的鉴赏
古诗词是形象的艺术,形象常常大于思想。因此,我们从形象入手便可感知、体味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不论是景物、事物,还是人物等各种形象,它们或蕴涵着丰富的意义,或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或倾注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或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即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把古诗词中倾注了作者深厚、鲜明、突出的情感的形象称为意象。感知、体味这些意象,就可以感知古诗词所营造的意境,就能概括出意境的特点,就能把握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形象的鉴赏要有合情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鉴赏(评价)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主要有:忠君报国、忧国忧民、感时伤乱、仕途失意、怀古讽今、咏物抒情、寄情山水、羁旅客思、边塞征战、思乡怀人、思妇闲情、惜春伤春、赠友送别、借景抒情、即事感怀、说道说理、生活杂感等等。
古诗词表达的观点态度主要有:喜悦、恬淡、闲适、依恋、乐观、悲观、怨恨、忧愁、失意、寂寞、孤独、惆怅、伤感、烦闷、悲伤、激愤、仰慕、坚定、守节、昂扬、高傲、豪壮等等。
三、语言的鉴赏
古诗词的语言包括用词造句、韵律格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关键词和语言风格是考查的重点。关键词也称诗眼(文眼),应特别关注古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以及古诗词中表意象的名词和活用的词。
古诗词中常见的语言风格有:雄奇壮阔、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平实质朴、清新雅致、含蓄隽永、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等等。
四、表达技巧的鉴赏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形象塑造、意境营造、行文结构、选材剪裁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考查的重点。
  1.表现手法,也称艺术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卒章显志、对比、衬托(正衬、反衬)、象征、用典、化用、想象联想、照应、渲染、烘托、赋比兴、点面结合、抑扬结合、情理结合、以乐景写哀情、叠词等等。
2.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包括顺叙、倒叙、插叙)、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象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抒情、议论、说明等等。
3.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等等。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寄和州刘使君
[唐]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诗歌前两联侧重表现刘禹锡的“闲”,因       、        两方面原因使得刘禹锡清闲。?
【例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6分)
夜  雨
[唐]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从体裁上区分,《夜雨》是    ,《清江引·秋怀》是元曲。两首诗(曲)都呈现出一种      
的意境。?
【例3】(2020·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6分)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是一首送别诗,一、二句写离别时的景,景中寓情。三、四句运用     的手法,写朋友离别后的情景,表现了                。?
【例4】(2019·湖南学业水平考试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4分)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本诗便作于此时。诗歌描写了         的场景,表现了“我”         的心情。?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除 夜 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  夜
来 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上面两首写除夜的诗都有点题的诗句,依次是      ,      。?
2.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马  上①
陆 游
残年流转似萍根,马上伤春易断魂。
烘暖花无经日蕊,涨深水过去年痕。
迷行每问樵夫路,投宿时敲竹寺门。
不信太平元有象②,牛羊点点散烟村。
【注】①此诗乾道八年(1172)春作于梁山至邻山(今四川渠县)道中。②象,标志。
颔联写景,选取“花”“水”意象,抒发了诗人
            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贾 岛
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从抒情角度看,      诗句有别于其他三个诗句,属于      。?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浣 溪 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这首词上片中“逐”字的意思是      ;一个“出”字,暗写出      ,给幽美的景色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湘  月
[清]龚自珍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①生小②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③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注】①东华:清代都城中紫禁城东门名东华门,此代指京城。②生小:作者于嘉庆七年(1802)十一岁时随父入都,在京城生活了十年。③罗袜音尘:美人轻盈之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末句中的“两般春梦”是指      和      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6.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 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     ,“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这首诗运用了     的艺术手法,使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 湘 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曾有两次贬官的经历,这首诗是他在流放途中所写。诗歌主要运用    的艺术手法,抒写出诗人        的情感。?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江  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这首词一、二句写出了云的变化无常,勾勒了一幅         图景。三、四句从云转到江边的青山,写出了江行的特殊感受:                  。?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贾 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②历乱:花开得极茂盛。
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    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          之情。?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名勰。元祐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被贬知越州,后又徙知瀛州。元祐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作此词以送。②改火:古时钻木取火,因四季不同而改用不同的木材,称为“改火”。后以“改火”指一年。“三改火”即过了三年。③筠: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之别称。
(1)本词上阕“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写两种),赞扬了友人       的品格(写两种)。?
(2)请赏析下阕“淡月微云”四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 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1)多用叠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以颔联为例,说说叠词的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