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试卷(
三)
本试卷5道大题,15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18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第5题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诞生(dàn) 短暂(zàn) 蹂躏(róu) 万恶不赦(shè)
B.
呻吟(shēn)
执拗(yòu)
坎坷(kǎn)
永垂不朽(chuí)
C.
秩序(zhì)
阜盛(fù)
荤腥(hūn)
咬文嚼字(jiáo)
D.
吮吸(shǔn)
纠缠(chán)
祷告(dǎo)
妇孺皆知(r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纨绔
膏粱
嗔视
云霄雨霁
B.斗拱
蹙缩
坍缩
轻鸢剪掠
C.惆怅
付梓
盘桓
矫首遐观
D.央浼
寒砧
蓬蒿
孽根祸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随着网上交易的增多,使消费者在网上留下的数据资产越来越多。
B.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将有利于加快大湾区城市一体化的进程。
C.三千多年来,汉字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和困境的瓦解,很了不起。
D.中国女排能否成功逆转,与郎平教练高水平的临场指导密切相关。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清代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②此后,诗人杜甫也叹息“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③宋代的黄庭坚则慨叹“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④东汉诗人曾悲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说出了没有知音的苦闷。
⑤他们都异口同声地焦急地召唤着“知音”,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人们的赏识。
A.④③②①⑤
B.
④②③①⑤
C.⑤④②③①
D.
⑤④③②①
5.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6分)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6日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9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川相缪
缪:缭、盘绕
B.横槊赋诗
槊:长矛
C.举匏樽以相属
属:归属
D.目遇之而成色
遇:接触、看到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主客对话的内容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思想矛盾和感情复杂的反映,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可以使行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此充分展现。
B.作者通过多组对比,揭示出“悲”的原因。文中既写了曹孟德一世之雄的兴亡之悲,也写了由宇宙无穷与人生短暂的对比所生之悲,还写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生之悲。
C.作者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阐述了自然万物变化与永恒的哲理,表现出作者无奈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段句式骈散结合,结构、句法、韵律都相对自由。大量对偶句的使用使文章参差错落,整齐简约,极富声韵之美。
9.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2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
(2)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斜阳草树,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
乌 栖 曲
李 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注】奈乐何!
【注】高:同“皜”,白。
这首诗以 为线索,借日暮乌栖、青山衔日、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色彩的物象来写 ,点出吴国 。?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虚 拟
毕飞宇
这个冬天特别冷。
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了。
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祖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父亲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父亲没有考上,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的,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砸烂了,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忙你的去吧。”
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
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上补习班去!局长打圆场了:“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庸俗!鼠目寸光!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字,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愤懑落在了父亲头上。
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看对方的眼睛。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
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癫狂和牺牲精神,沉着,持久。“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
父亲退出去了,我打破沉默:“嗨,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
祖父说:“这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好久。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了……”
我很意外——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
“……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祖父凄然地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
这算什么事呢。
“当年荣校长182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地说。
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
“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
“不能作假。”语气刻板,严厉,中学教师特有,“不能作假!”
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呢。
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这一天特别特别地冷。
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
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罗绍林遥寄哀思
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茅开民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储阳遥寄哀思
……
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
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
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副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紧抿双唇,头有些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有了水光,眼神很亮,像洞穿。
(有删改)
12.本文叙述手法巧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写“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这个情节有何作用?(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中的祖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40分)
15.以“难忘那个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当今现实生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700个字。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PAGE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
仿真模拟试卷(三)
1.B “拗”读niù。
2.A 嗔—瞋,霄—销。
3.B A项,主语残缺,去掉“随着”或“使”。C项,搭配不当,“困境的瓦解”不搭配。D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4.B 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通读整个语段,它是分总结构:④句借用两句诗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体现了知音的重要,可作为第一句;②句“此后”和“也”与上衔接最紧密,为第二句;
③“则”字体现了语意的进一层,体现了觅知音的“迫切”,可作为第三句;读①句可知语气一转,另举事例,可作为第四句;
⑤是总结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②③①⑤。
5.习近平(1分)3月6日(1分)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1分),强调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分),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1分)。
6.C 属:劝酒。
7.D D项,均为介词,在。A项,上句是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下句是代词,译为“这样”。B项,上句是语气助词,译为“吗”;下句是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C项,上句是代词,译为“它们”;下句是结构助词,译为“的”或不译。
8.C 应该是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9.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10.【解析】注意“参省”“知”“稠”“巷陌”“渺”“沧海”“粟”“羡”等字的写法。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4)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11.时间推移 时间的流逝 覆灭的历史轨迹
12.运用插叙手法,让父亲的故事自然插入,使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颇似《祝福》中对祥林嫂故事的处理。
13.【解析】从内容上看,祖父一心为学生,无私奉献,祖父因爱高才生而忽略甚至牺牲了父亲,从而导致祖父与父亲之间关系淡漠,据此小说塑造了祖父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同时,祖父对学生的关注也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学生的反应很冷淡,引发我们对于人情冷漠和德育、智育问题的反思。从结构上看,一般都是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比如小说最后写“我”为祖父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埋下伏笔。
答案:①情节结构:为最后“我”为祖父虚拟送花圈的人名埋下伏笔;祖父对学生的关注与后文学生对祖父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祖父死后的凄凉。同时也交代了祖父与父亲之间关系淡漠的原因。②人物:突出了祖父无私奉献,一生以学生为傲的形象。③主题:反映社会现实,引发我们对于人情冷漠和德育、智育问题的反思。
14.【解析】小说第四段“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
第六段中说“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第七段说“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这说明祖父在与“我”父亲的关系处理和父亲工作事宜上的处理,祖父显得严肃、刻板。第九段中“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第十段说“祖父的癖好……他酷爱高智商”,由此可见:祖父是一名一辈子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理想使命的中学物理教师,他极爱高智商的学生,近乎狂热。从“‘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可知:他热爱工作,无私奉献。去世前,从他希望能超过荣校长182个花圈的事情,从他对待教育局长的方式和评价中,可见他正直耿介的性情。综上:祖父是一个爱才如命,刻板耿介,但有着崇高的理想的人。
答案:①理想崇高:祖父是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是一辈子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理想使命,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基层教育者。②爱才如命:他极爱高智商的学生,近乎狂热。③刻板耿介:在与“我”父亲的关系处理和父亲工作事宜上的处理,祖父严肃刻板。在对待教育局长的方式和评价中,他正直耿介的性情十分突出。
15.【参考例文】
难忘那个笑容
阿满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年纪与我一般大小,我是在一次公益活动中认识她的。那时,她那双眼睛眨也不眨,顶着两腮高原红,莫名的喜感。我便笑眯眯地往她怀里塞了个大红苹果,问她叫什么。她先是收回了目光,愣愣地看着我,嘴角像是动了一下。我琢磨了这口型好半天,才明白是“阿满”,再回头看时,她又是看着窗外发呆了。我悻悻地摸了摸鼻子,暗想,这人可真是奇怪,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吧?也不再好意思留下来,一溜烟地跑了。
“阿满这孩子确实是可怜,父亲早逝,母亲另嫁,只有她和她姥姥相依为命,也没读书,家里那几亩地也只是靠她一人打理,可前些日子她姥姥去山里采蘑菇就没回来,山里险啊!可这孩子就是不听,一个人跑进了山里,人没寻到,自己却是傻了,也幸得有好心人把她送到了这里……”
听完老人院里陈大爷的话,我心里一紧,涩涩的,不住地对阿满起了几分伤感难过,更是对之前的想法有了惭愧和后悔,心中暗暗发誓,下次来的时候一定要给阿满带些文具和书。
一个月后,我又来到老人院,和爷爷奶奶们聊了一会儿后,就把书包里的文具拿上,悄悄地跑到阿满的房间,推开了门。她仍是在床上安安静静地躺着,双手交叠,规规矩矩,苍白的脸颊不复红润,透露着一些病态,宽大的病号服在她身上像是小孩偷穿了大人的衣服;唯一有了些许生气的是那双水光流溢的大眼睛,一看便让人心生怜悯。我默默地走到她床前,将手中的文具递给她,几分忐忑,开了口:“阿满,送给你的。”阿满缓缓将头转过来,直直地看着我,嘴角上扬,露出了一个令我永生难忘的笑容,那么真诚,有如阳光般灿烂,有如繁星般耀眼,有如蓝色的天空那般明朗,这般美丽的笑容展现在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我不住地在心底呐喊:她是无辜的,她是无辜的啊!老天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这个善良懂事的孩子呢?眼角已经有了些泪花,我匆匆跑了出去,害怕在阿满面前哭出来。
自那日起,我再没有见到阿满,却再难忘那笑容,只能在心底祝福:老天,愿所有的花朵在遭到风雨的摧残后依然能绽放笑容!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