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学习写日记。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篇章页的插图描绘了两个孩子骑着自行车穿行于深秋道路的画面,视野宏阔,意境深远。
字词句
◎认识3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39个字,会写29个词语。
◎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注意执笔姿势,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阅读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口头表达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和同学交流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书面表达
◎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1.本单元课文优美,适合朗读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感染力,再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理解词语是阅读的重要基础。本单元要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猜出“陡峭”的意思。
二年级上册《葡萄沟》:联系上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找一找第一学段的教科书中还有哪些关于词语理解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梳理学生已经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用哪些方法帮助理解呢?试着完成下面的图表。
4.本单元安排了一些从读到写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写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前观察。写日记的教学要考虑到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特点,不宜拔高要求,重在让学生感受写日记的好处,了解日记的基本格式,并注意激发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信心,使其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内容 古诗三首 铺满金色巴掌
的水泥道 秋天的雨 听听,秋的声音 习作 语文园地 合计
课时 2 2 2 1 2 2 11
4 古诗三首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2.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人文主题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自读古诗,圈画生字词,完成《预习卡》。
2.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注,待上课时和同学交流。
课时目标
1.认识“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背诵《赠刘景文》。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过程
一、积累吟诵,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有关四季的图片)
教师导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也受到文人墨客的称颂。大家学习、积累了哪些描写四季的诗呢?
2.学生交流,揭示课题。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硕果累累的秋天,感受秋的迷人风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分别是——《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师相机板书: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读本课三首古诗,猜猜这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秋。
3.教师追问留疑:你是从哪里看出古诗描写的季节的?并引导学生先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赠刘景文》。
三、学习《赠刘景文》
1.理解诗题。
(1)教师板书诗题“赠刘景文”,指导书写“赠”“刘”。
(2)学生齐读诗题,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赠”的意思,明确诗题的意思是“送给刘景文的诗”。
(3)教师出示作者介绍。
2.读准古诗,读好停顿。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教师随机正音:“残”是平舌音、前鼻音;“橙”是翘舌音、后鼻音。
(3)结合学生的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读好停顿。
3.再读古诗,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致。
(1)出示学习要求:读诗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把相关词语圈画出来。
(2)学生交流圈画的词语,结合词语理解诗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预设1:荷尽
①出示两幅图片,一幅为“夏季荷花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夏季荷花,体会荷花的生机勃勃;一幅为“深秋荷叶衰败干枯”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秋之萧瑟。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
②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③朗读诗句,体会秋天荷花开败、荷叶凋零的景象。
④指名读,齐读。
预设2:菊残、傲霜枝
①出示“残菊”图片,学生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②指名读,齐读,读出画面感。
预设3:橙黄橘绿
①师:秋天所有丰收的景色,作者都用一个词概括了,那就是——橙黄橘绿。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学生读诗句,想画面。
③师:诗题是“赠刘景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4.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完整地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5.熟读古诗,尝试背诵。
(1)学生尝试背诵,教师提示:可以借助重要词语、结合图片等。
(2)配乐背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盖、菊、残、霜、君、橙”6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注意点。如“残”左边不要多点;“橙”的右上角是两个短撇;“君”的撇要舒展;“盖、霜”横画、竖画较多,要注意间距均匀。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
3.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课时目标
1.认识“径、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5个字。
2.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山行》《夜书所见》,默写《山行》。
教学过程
一、诵读《赠刘景文》,回顾学习
1.学生诵读《赠刘景文》。
2.教师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预设1:要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好停顿。
预设2:可以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预设3: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
4.教师归纳总结,并明确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另外两首古诗。
二、迁移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习《夜书所见》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引导学生理解“书”的意思,即“书写”,进而理解诗题,即“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2.读准古诗,读好停顿。
(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正音。指导读准多音字“挑”。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挑促织”的意思。
(4)指名朗读,相机指导读好停顿。集体展示朗读。
3.学生自学古诗,大致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从诗中看到了哪些画面。
(2)学生交流诗句意思及看到的画面,教师相机进行点拨。
①引导学生可以借助注释或插图理解“萧萧梧叶、篱落、一灯明”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以及看到的画面。
②引导学生思考:“客”指的是谁?
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深秋时节的夜晚,客居他乡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他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留恋童年、怀念童年)
4.全班有感情地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小组合作,学习《山行》
1.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圈画古诗中描写的秋天的景物,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出示课件)
学习任务:(1)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及想象到的画面。
(2)确定成员,选择其中两句诗准备汇报。
(3)小组集体朗读展示。
3.教师深入小组进行指导。
预设:“远上”是指山高而远;“石径斜”指石径绵长,直通山林;“白云生处”指人家在山的高处,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霜叶”指深秋经霜的红叶;“红于”就是“比……还要红”。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请学生完整地说说通过诗句看到的画面。特别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即“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晚秋的枫林,经霜的红叶比二月里开的花还要红艳”。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启发思考: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诗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
四、默写《山行》
1.指导书写“寒、径、斜、送、挑”。要点:“寒”的上部分要写得紧凑,注意笔顺;“斜”左边的最后一笔为点。
2.学生默写《山行》,教师提醒书写格式:每句居中写,标点不要遗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发现三首古诗描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然后打乱古诗的顺序,以“教一首,带两首”的方式,先指导学生学习《赠刘景文》,按照“读懂诗题——读好古诗——理解诗意——背诵积累”的思路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迁移自主学习《夜书所见》,小组合作学习《山行》,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