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能力评估(原卷板+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能力评估(原卷板+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16 09:36:53

文档简介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完成1~3题。
1.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 C )
A.水质较好
B.土壤肥沃
C.人口迁移
D.地缘优势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西汉时期豆腐生产主要是在淮南地区,福建作为豆腐生产中心主要是从宋代开始,饮食文化的传播需要人作为载体,因此区域之间人口的迁移最有可能是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较早的原因。
2.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B )
A.光照
B.气温
C.市场
D.技术
解析:南方与北方因为纬度不同,所以热量差异较大,而温度高低会影响大豆的泡发,温度越高,大豆越易泡发,温度越低,越不易泡发。
3.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B )
A.甲、戊
B.乙、甲
C.丁、乙
D.戊、丙
解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饮食中主要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主要对应的为乙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把食物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不仅容易保存,而且便于牧民的携带,主要对应的为甲地区。
下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的曲线是( A )
A.a、b
B.b、c
C.a、c
D.b、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早期劳动力比例很小,后来不断增加,应该为服务业;b曲线早期劳动力比例也较小,后来逐渐增加,到了一定阶段又减小,应该为工业;c曲线早期劳动力比例很大,后来不断减小,应该为农业。
5.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我国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最大,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力比例次之,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最小,且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增大,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例不断减小。
6.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清洁生产”是当今的热门话题。“绿色”成为一个很时尚的概念,这是因为( C )
A.传统农业阶段的过度开垦
B.传统农业阶段的环境污染
C.工业化阶段的环境问题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
解析:由于工业化阶段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淡薄,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综合发展阶段,人们开始注重环境质量,于是出现了“绿色”这种时尚概念。
下图为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信息说明,北京市( D )
A.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扩大
C.第三产业比重加速上升
D.产业结构呈现优化趋势
解析:读图看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不是逐年下降,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缩小,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第三产业占主要地位,整体产业结构呈现优化趋势。
8.北京市今后应着力发展( D )
A.重化工业
B.加工制造业
C.轻纺工业
D.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
解析:北京主要职能为政治中心,不应着力发展第二产业。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9~10题。
9.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C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
解析:解题关键是搞清城市的发展阶段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并形成了一些卫星城,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10.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B )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解析:解题关键是明确各阶段城市空间分布的特点,②阶段为离散阶段,对应于自给自足式,是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构不成等级系统,故B项正确。A项①为扩散阶段,对应于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城市的轴向外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形成。C项③为强化阶段,对应于工业化兴起、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中心城市强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开始形成。D项④为成熟阶段,对应于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从图中信息看,从Ⅰ到Ⅲ阶段,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镇数目增加。又因为当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12.从Ⅲ到Ⅳ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D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解析:从Ⅲ到Ⅳ阶段,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城市附近出现了花卉和绿化树种,说明了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读图,完成13~14题。
13.甲、乙两幅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B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人口素质不同
D.地形不同
14.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项目是( B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水田 ③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重工业基地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解析:甲为我国的东北平原部分地区,由于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短,农作物只可一年一熟;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充足,热量条件可满足一年两熟或三熟,此地区以水田为主,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读两区域相关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从自然条件看,两区域发展的产业是( D )
A.甲畜牧业,乙水产养殖业
B.甲渔业,乙商品谷物农业
C.甲畜牧业,乙水稻种植业
D.甲水稻种植业,乙高寒畜牧业
解析:根据图中水系形状特征判断,甲区域为洞庭湖流域,乙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区。所以从自然条件看,甲是鱼米之乡,产业是水稻种植业;乙是独特的高原气候,适宜发展高寒畜牧业。
16.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近年来逐渐形成我国为数不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主要供应( B )
A.东部冬季市场
B.东部夏季市场
C.本地夏季市场
D.本地冬季市场
解析: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海拔高,但相对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作物生长期比东部平原地区晚,当东部地区进入伏季,蔬菜供应紧张,这些地区可以发展反季节蔬菜,供应东部的夏季市场;冬季气温低,该地不会有蔬菜生产;供应本地夏季市场的不是反季节蔬菜。
根据中俄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C )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解析:读图可知,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经过恰扬金气田,利于气源的补充。故选C。
18.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D )
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
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解析: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可以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但是对俄罗斯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影响不大;可以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但是不可能消除我国的大气污染。故选D。
下图示意的是A地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方向与B地农产品输出方向。据此完成19~20题。
19.A地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B )
A.A地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缺乏劳动力
B.A地经济发展迅速,生产、生活成本提高
C.C国等东南亚国家有良好的交通,便于打开世界市场
D.C国等东南亚国家技术条件成熟
解析:根据图示,A地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产业的主要原因是A地经济发展迅速,生产、生活成本提高。
20.B地农产品品种主要是( B )
A.水稻
B.蔬菜、瓜果
C.花卉
D.咖啡豆
解析:B地位于海南省,农产品品种主要是蔬菜、瓜果。
富士康科技集团主营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等产品的研发制造,1988年进入中国大陆。从过去偏安深圳,到现在散布全国,2012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基地已超过31个,其中,2012年开工建设的富士康新总部在上海落成,并承担贸易、科技总部职能。目前,这家拥有120万工人的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将会快速“变形”:用3年时间投入100万机器人代替部分手工制造。结合下图,完成21~22题。
21.富士康从过去偏安深圳,到现在散布全国,主要是因为转入区( D )
A.工业基础雄厚
B.矿产资源丰富
C.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D.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廉价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富士康主要是进行手工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现在散布全国,主要是因为转入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廉价的优势,D对。全国不可能都是工业基础雄厚,A错。电子产品不需要靠近矿产资源丰富区,B错。市场、交通条件内地不如沿海便利,C错。
22.在不久的将来,富士康在全国集中四大分布区中,最可能专注于研发和电子商务的地区为(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四大地区中,专注于研发和电子商务的地区应是科技水平高的地区,上海高校多,科技人才多,科技力量雄厚,所以②最可能,B对。其他三地相对上海科技力量较弱,A、C、D错。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地理简图
材料二:2000~2010年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化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0年
19.6
44.8
35.6
2003年
18.4
46.7
34.9
2005年
15.6
43.4
41.0
2008年
14.6
46.3
39.1
2010年
14.5
48.2
37.3
(1)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西南以祁连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二级阶梯。(3分)
(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大(或显著),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南端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肃省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4分)
(3)下列关于甘肃省这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1分)( C )
A.区域界线模糊
B.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具有明显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与其他省市没有任何联系
(4)根据材料二,分析甘肃省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6分)
答案: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其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更明显,第三产业波动较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第(1)题,可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2)题,甘肃地处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最南部位于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肃省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3)题,考查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4)题,由材料二可知,从2000~2010年,甘肃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24.(14分)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3分)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3分)
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变为城郊农业为主。
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
(3)乙: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远郊,有河流作隔离带,对城区污染小;交通便利;工业用水方便。
丙: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接近高速公路并与机场相连;位于城区河流上游,环境优美。
(4)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解析:第(1)题,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甲地由传统粮食种植业发展为因市场而兴起的城郊农业。第(2)题,从图例中可以看出,阶段一为传统工业部门,到阶段二出现了新兴电子工业,并在高等院校分布区聚集,而传统工业则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移动。第(3)题,乙工业区为传统工业区,区位选择考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丙工业区为新兴工业区,区位选择考虑知识和技术、现代化的交通、优美的环境等因素。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有:增加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工业结构得以优化和调整等。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经过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行程6
811千米抵达广州分输站,具备向广东地区供气条件,通过该线每年可向广东供应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达100亿立方米。
材料二:“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1)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可以提高我国西气东输的供气能力,试分析我国与中亚国家加强能源合作的优势条件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显示,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与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河西走廊,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形区的主要原因为地形平坦。(4分)
(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供气,产生的有利影响是什么?(4分)
答案:(1)这些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大;且都是我国的建交国,有良好的政治基础;基本上都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利于管道运输建设,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
(3)可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短缺的状况,调整其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促进减排降污。
解析:第(1)题,中亚各国是我国的主要邻国,分析时可从这些国家的能源分布状况、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重合地段位于甘肃省的河西走廊,这里地形起伏较小,有利于管道的修建。第(3)题,可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大气环境改善等方面分析。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区域之间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下图示意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
材料二:2012年1月10日,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筹备工作秘书长联席会议在海南海口市举行,来自泛珠三角省区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下图为泛珠三角部分地区示意图。
(1)工业的“二次转移”导致了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试分析这种“集群效应”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6分)
(2)A、B两地间相互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4分)
(3)简要说明珠三角与香港经济发展有何互补性。(4分)
答案:(1)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消极影响:加剧当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占用大量耕地。
(2)A地向B地输出资金、技术、工业产品等;B地向A地输出劳动力、能源(电力)等。
(3)香港以转口贸易、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闻名,拥有充足的资金、市场、技术、信息等,而珠三角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及其影响。第(1)题,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较多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破坏,占用大量耕地。第(2)题,A地经济水平高,向B地主要输出资金、技术、工业产品等;B地经济水平低,但劳动力、水能丰富,向A地输出劳动力、电力等。第(3)题,香港第三产业发达,拥有充足资金、市场、技术、信息等,与之相比,珠三角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较低。
PAGE
1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完成1~3题。
1.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  )
A.水质较好
B.土壤肥沃
C.人口迁移
D.地缘优势
2.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市场
D.技术
3.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
A.甲、戊
B.乙、甲
C.丁、乙
D.戊、丙
下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的曲线是(  )
A.a、b
B.b、c
C.a、c
D.b、a
5.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清洁生产”是当今的热门话题。“绿色”成为一个很时尚的概念,这是因为(  )
A.传统农业阶段的过度开垦
B.传统农业阶段的环境污染
C.工业化阶段的环境问题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
下图为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信息说明,北京市(  )
A.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扩大
C.第三产业比重加速上升
D.产业结构呈现优化趋势
8.北京市今后应着力发展(  )
A.重化工业
B.加工制造业
C.轻纺工业
D.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9~10题。
9.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
10.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从Ⅲ到Ⅳ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读图,完成13~14题。
13.甲、乙两幅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人口素质不同
D.地形不同
14.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项目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水田 ③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重工业基地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读两区域相关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从自然条件看,两区域发展的产业是(  )
A.甲畜牧业,乙水产养殖业
B.甲渔业,乙商品谷物农业
C.甲畜牧业,乙水稻种植业
D.甲水稻种植业,乙高寒畜牧业
16.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近年来逐渐形成我国为数不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主要供应(  )
A.东部冬季市场
B.东部夏季市场
C.本地夏季市场
D.本地冬季市场
根据中俄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18.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
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下图示意的是A地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方向与B地农产品输出方向。据此完成19~20题。
19.A地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
A.A地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缺乏劳动力
B.A地经济发展迅速,生产、生活成本提高
C.C国等东南亚国家有良好的交通,便于打开世界市场
D.C国等东南亚国家技术条件成熟
20.B地农产品品种主要是(  )
A.水稻
B.蔬菜、瓜果
C.花卉
D.咖啡豆
富士康科技集团主营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等产品的研发制造,1988年进入中国大陆。从过去偏安深圳,到现在散布全国,2012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基地已超过31个,其中,2012年开工建设的富士康新总部在上海落成,并承担贸易、科技总部职能。目前,这家拥有120万工人的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将会快速“变形”:用3年时间投入100万机器人代替部分手工制造。结合下图,完成21~22题。
21.富士康从过去偏安深圳,到现在散布全国,主要是因为转入区(  )
A.工业基础雄厚
B.矿产资源丰富
C.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D.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廉价
22.在不久的将来,富士康在全国集中四大分布区中,最可能专注于研发和电子商务的地区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地理简图
材料二:2000~2010年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化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0年
19.6
44.8
35.6
2003年
18.4
46.7
34.9
2005年
15.6
43.4
41.0
2008年
14.6
46.3
39.1
2010年
14.5
48.2
37.3
(1)甘肃省位于我国(
)部,西南以(
)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地处地势第(
)级阶梯。(3分)
(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
),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
)气候,最南端为(
)气候。甘肃省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
(3)下列关于甘肃省这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1分)(  )
A.区域界线模糊
B.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具有明显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与其他省市没有任何联系
(4)根据材料二,分析甘肃省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6分)
24.(14分)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3分)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3分)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经过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行程6
811千米抵达广州分输站,具备向广东地区供气条件,通过该线每年可向广东供应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达100亿立方米。
材料二:“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1)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可以提高我国西气东输的供气能力,试分析我国与中亚国家加强能源合作的优势条件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显示,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与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河西走廊,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形区的主要原因为地形平坦。(4分)
(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供气,产生的有利影响是什么?(4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区域之间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下图示意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
材料二:2012年1月10日,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筹备工作秘书长联席会议在海南海口市举行,来自泛珠三角省区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下图为泛珠三角部分地区示意图。
(1)工业的“二次转移”导致了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试分析这种“集群效应”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6分)
(2)A、B两地间相互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4分)
(3)简要说明珠三角与香港经济发展有何互补性。(4分)
PAGE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