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6 22: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导入新课
冯国璋
冯国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市西诗经村人, [1] 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冯国璋任中央练兵处军令司副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其为人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后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并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国民国的建立
新课探究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态,北方各省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数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内阁总理或首相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对议会而非对总统负责;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签署才能生效。
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
责任内阁制
总统制
一、二次革命
A背景: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②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并武力镇压国民党。
1912年,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袁世凯便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不治而亡,年仅31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宋教仁遇刺
2、谁是幕后的真凶?
3、杀他的原因何在?
1912年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通过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权力。
防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
1、宋教仁其人其事?
宋教仁遇刺的真相?
袁世凯
“宋案”暴露了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丑恶嘴脸。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B时间:1913年
C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
D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次革命示意图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1.对内政策
2.对外政策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二 十 一 条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祭天
三、护国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1)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是什么态度?(2)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做出怎样的反映?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时间:1915年底
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经过:云南宣布独立
组织护国军,向四川、贵州和两广进兵
北洋军节节败退,各省纷纷独立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结果:
三、护国战争
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那么快就破灭了?
一、尽管袁世凯手握大权和北洋军,但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二、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三、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
四、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支持 。
四、军阀割据
1.北洋军阀分裂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地派系之争凸显出来,很快分类为三大派系,分别是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观察下图: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并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区域 依靠国家
直系 江苏、江西、湖北 英、美
皖系 皖、浙、鲁、闽 日
奉系 日
滇系 云南、贵州 英、美
桂系 陆荣廷 英、美
晋系 阎锡山 日
冯国璋、
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东北三省
唐继尧
广东、广西
山西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1)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日益增长的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特点:对内争夺地盘,对外依附帝国主义,军阀连年混战。
1.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幕后策划人是受袁世凯指使的国务总理赵秉钧,重金收买宋教仁不成而痛下杀手。袁世凯指使亲信刺杀宋教仁的目的是( )
A.阻止宋教仁改组同盟会
B.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
C.彻底解散国民党
D.让自己的亲信领导国民党
B
巩固练习
2.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最直接的原因是( )
A.袁世凯策划“宋案”
B.袁世凯改组国民党
C.袁世凯北上组阁
D.袁世凯权力过大
3.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下列哪一事件中最能体现(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A
D
4.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因为( )
A.日本支持他实行民主共和
B.日本武力威胁他
C.为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而寻求支援
D.想借日本之手彻底镇压国民党
5.护国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指定了继承人
D.袁世凯复辟帝制
C
D
6.北洋军阀分裂时期,控制着北京政府和东北的军阀分别是( )
A.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
B.皖系段祺瑞、滇系唐继尧
C.直系冯国璋、直系曹辊
D.直系冯国璋、奉系张作霖
A
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宋案 ②袁世凯解散国会 ③袁世凯登基
④护国战争 ⑤袁世凯取消帝制 ⑥二次革命
A.①⑥②④③⑤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⑥③②④⑤
D.①⑥③②⑤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