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6 15:3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这样一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部动画片感动了观众,仅一年时间,就使加拿大魁北克省多了150万棵树。这部作品就是━━
导入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走近作者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废墟 干涸 坍塌
戳 酬劳 流淌
水渠 乍看
(xū)
(hé)
(tān)
(chuō)
(chóu)
(tǎng)
(qú)
(zhà)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废墟:
干涸:
坍塌:
溜达:
刨根问底:
不毛之地:
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散步,闲走。
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
课文篇幅较长,约3000字左右,请你用6分钟时间快速默读全文。1、为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用 画出描写艾力泽.布菲言行的具体语句,用 波浪线画出作者表达作者主观情感、评价的语句、段落。
3、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一(1)总起议论,奠定“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的叙述基调.
二(2-20)按时间顺序,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
三(21)议论,升华主题,赞叹“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这种“总起议论(或点题)——叙述故事——议论抒情升华主题”的写法是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最常采用的模式之一。
朗读课文2—20段,用—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用( )圈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人物的句子,然后完成下表。
合作探究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87岁;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2)前后的景物描写构成对比。
种树前:村庄沦为废墟、干涸的泉水、干旱的土地、干燥的气候、荒废的房屋、坍塌的教堂钟楼。了无生命迹象。
种树成林之后:流水淙淙,绿树葱茏、整齐的农庄、干净的农舍;人们欢快地跳舞,处处显露着生活的幸福与安适。
今日山村的葱茏富饶与35年前的荒凉破败形成对比,有力地突出了牧羊人所创造的伟业。
小结
(1)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牧羊人的描写,适当做批注。(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结合示例,以“牧羊人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认识牧羊人
【交流点拨】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一个勤劳的人;一个单纯的人;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主旨探究: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毅力和精神,普通人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
在《圣经》中,基督耶酥自称是牧人。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的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
饱含赞美之情。
讲授新课
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品味语言
1.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1)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
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
腾腾的汤。
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写出了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
讲授新课
(2)那是6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
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
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
讲授新课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
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不可以删去,“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埋泥土的认真劲;如果删掉,就不能表明牧羊人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讲授新课
(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
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什
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
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
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历程。
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