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1.4-1.7
阶段性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七种说法:①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透明的;②溶液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③写毛笔字用的墨水属于溶液;④虎跑牌矿泉水属于溶液;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牛奶和肥皂水都是乳浊液⑦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6种????B.?5种???C.?4种???D.?7种
2.小吴在“粗盐提纯”实验考核时,完成了系列操作,如下几步操作中老师只给了一步正确的分,这一步是(
)
A.过滤时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的一边
B.过滤时用玻璃棒对漏斗中液体搅拌
C.蒸发时对蒸发皿中的液体搅拌
D.蒸发时等到全部水蒸发完后再停止加热
3.用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
4.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结晶。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解度不变??C.?溶剂质量变小???D.?溶质质量变小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B.液态空气不是混合物
C.凡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D.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得到的深紫色液体是悬浊液
6.小华在复习阶段整理了以下概念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7.将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分离以回收纯净的二氧化锰(已知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正确的操作方法为
(
)
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回收
B.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回收
C.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结晶
D.溶解、过滤、烘干、回收
8.物质的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
①溶剂性质
②温度高低
③溶质性质
④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⑤溶液的总质量
⑥气体的压强大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④⑤
D.②③④⑤
9.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
A.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D.向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10.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
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
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1.有A、B、C三种物质,在20
℃时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20克水最多能溶解2克A物质;B物质制成115克饱和溶液用了15克B;C物质375克饱和溶液用去350克水。这三种物质在20
℃时溶解度大小的顺序为
(
)
A.
BB.
C>B>A
C.
A>B>C
D.
B>A>C
12.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
A.溶剂的量
B.溶液的量
C.溶质的量
D.溶液的质量分数
13.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液体”,对这些“液体”认识正确的是
(
)
A.盐放进水中,盐水就是均一、稳定、透明的纯净物
B.用汽油去除油污,汽油相当于溶剂,油污相当于溶质
C.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D.一杯盐水敞开放置较长时间会有晶体析出,可判断它是悬浊液
14.利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
A.海水分解
B.由于日晒,氯化钠蒸发
C.利用阳光、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变成晶体析出
D.海水被晒时,使氯化钠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15.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
)
A.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B.将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C.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5g40%的硝酸钾溶液
D.将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
16.上海被列为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的城市之一,并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洁净饮用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
A.河流上游水源污染严重
B.淡水资源短缺
C.降雨量不均衡
D.取水点远离城市
17.小徐用白糖自制一杯糖水,喝着太甜,用小勺搅拌,发现杯底还有一些白糖,他对这一现象做了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加水一定可以让糖水变淡
B.自制糖水是乳浊液
C.加水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D.自制糖水是饱和溶液
18.下列使用玻璃棒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溶解固体时,用以加速溶解
B.蘸取少量溶液测定它的pH
C.蒸发时搅拌液体,防止局部过热
D.过滤时,搅拌悬浮液以加快过滤速度
19.要使A克20%的食盐溶液变成10%的食盐溶液,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倒掉克的食盐溶液
B.加水
A
克
C.加水克
D.降温
20.在t℃时将W克物质A溶于水中,得到Vml密度为dg/cm3的饱和溶液,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
B.×100%
C.×100%
D.W(Vd-W)×100%
21.今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用水。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
B.通过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过滤法
22.能使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发生改变的措施是
(
)
A.加入一定量的溶剂
B.改变温度
C.加入一定量的溶质
D.蒸发掉部分溶剂后,仍恢复到原温度
23.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的硝酸钠(
(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钠(
(Na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加入硝酸钠(
(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
A
B
C
C
24.有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硝酸钾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恒温蒸发20g水后,A刚好饱和。对所得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
A.也刚好是饱和溶液
B.仍是不饱和溶液
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
D.有晶体析出,剩余为不饱和溶液
25.打开汽水瓶盖,会逸出大量气泡,根据汽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溶质减少
B.溶解度减小
C.浓度减小
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26.我国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
(1)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不相符的是
(填字母)。
A.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B.洗衣、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关停一些污染大、用水量大、产能低的工厂
(2)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装置。其中石子、细沙、布和棉花的作用是
。
27.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
(1)准备过滤器时,先取一张圆形滤纸
。
A.直接轻轻地压入漏斗内
B.对折一次后放入漏斗内
C.对折两次后放入漏斗内
(2)过滤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操作步骤之一,在各操作步骤中,都要使用的仪器是
。
28.在20℃时,食盐溶解度为36g,表示在该温度下
g水中最多可溶食盐36g,,此时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在该温度下70g水中能溶解
g食盐,54g食盐溶解在
g水中达到饱和。
29.地震是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受震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常常受到极大破坏,水源会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需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
(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2)“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利用“中水”的实际意义是
。
30.实验室里有一瓶标有质量分数为15%等字样的氯化钾溶液,其中15%表示100g该种溶液里有
g氯化钾和
g水。
31.现有30℃时20%的硝酸钾溶液80g,则:
(1)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g。
(2)若加入50g水,其质量分数为
。
(3)若加入5g硝酸钾,其质量分数为
。
(4)若加入20g水和5g硝酸钾,其质量分数又为
。
(5)若加入20%的硝酸钾溶液50g,其质量分数为
。
32.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字母)
。
(2)若氯化钠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已知:产率=所得晶体的质量/所取样品的质量。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氯化钠晶体配制5%氯化钠溶液50g,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
。
33.下面是粗盐提纯的有关操作,按题意填空:
(1)用
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中,用
称量5g粗盐,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直到
为止。
(2)过滤时,某同学如图操作,请提出两处错误:
①
;
②
。
(3)蒸发时应把液体倒入
里进行加热,边加热边用
搅拌。等到有
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
即可得到食盐晶体。
三、分析计算题(共35分)
34.(3分)载人飞船必须建立循环体系,以保证宇航员的生活用水并减少飞船的携水量。请将下图各项用箭头连接成水的循环体系(注:氢氧燃料电池反应产生电能,同时生成水)。
35.(6分)70℃时,100g饱和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氯化铵37.5g。则:
(1)该温度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多少?
(2)若将此溶液稀释到25%,需加水多少?
36.(6分)500ml质量分数为60%的硫酸(密度为1.4g/cm3)中含溶质及溶剂各几克?
37.(6分)若要配制10%的盐酸500g,需要38%盐酸多少克?合多少毫升(38%盐酸的密度是1.19g/cm3)?
38.(6分)下表为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7.6
31.6
34
37
40
42.6
45.5
(1)40℃时,在25g水中加入12g氯化钾而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40℃时,24%的氯化钾溶液降温到多少摄氏度时,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3)20℃时,将一定量的氯化钾投入到5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若降温到10℃时可以析出晶体多少克?
39.(8分)如图甲所示,一个体积为V1小木块漂浮在90℃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此时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0,将装置放置在室温20℃的房间里,若此过程中木块始终处于漂浮状态。请在图乙中画出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并进行分析说明。
(温馨提示:1.溶液的密度和溶液的浓度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四、智能拓展题(共20分)
40.(8分)注射用链霉素试验针的药液配制方法如下:
①把1.0g链霉素溶于蒸馏水,制成4.0ml溶液a;
②取0.1ml溶液a,加蒸馏水稀释至1.0ml的溶液b;
③取0.1ml溶液b,加蒸馏水稀释至1.0ml的溶液c;
④取0.1ml溶液c,加蒸馏水稀释至1.0ml的溶液d。
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作是1g/cm3。试求:
(1)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最终得到的试验针药液(溶液d)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1.0g链霉素可配制试验针药液
ml。
41.(12分)如图是小金利用U形压强计改装成的测液体密度的密度计。A为固定支架,其作用是保证橡皮膜在不同的液体中深度均为l。U形管盛水,其右管标有刻度值,为了便于读数,在U形管右管有一个指示液面位置(刻度值)的质量为1g的实心红色浮标,刚好有一半体积浸没在水中。未测量时,U形管水面刚好与a相平,读数时,读取浮标所对的刻度值即可。g=10N/kg,求:
(1)浮标受到的浮力。
(2)浮标的密度。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1.4-1.7
阶段性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七种说法:①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透明的;②溶液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③写毛笔字用的墨水属于溶液;④虎跑牌矿泉水属于溶液;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牛奶和肥皂水都是乳浊液⑦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
)
A.?6种????B.?5种???C.?4种???D.?7种
2.小吴在“粗盐提纯”实验考核时,完成了系列操作,如下几步操作中老师只给了一步正确的分,这一步是(C
)
A.过滤时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的一边
B.过滤时用玻璃棒对漏斗中液体搅拌
C.蒸发时对蒸发皿中的液体搅拌
D.蒸发时等到全部水蒸发完后再停止加热
3.用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B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
4.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结晶。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D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解度不变??C.?溶剂质量变小???D.?溶质质量变小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B.液态空气不是混合物
C.凡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D.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得到的深紫色液体是悬浊液
6.小华在复习阶段整理了以下概念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C
)
A.??B.??C.??D.?
7.将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分离以回收纯净的二氧化锰(已知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正确的操作方法为
(
B
)
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回收
B.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回收
C.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结晶
D.溶解、过滤、烘干、回收
8.物质的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C
)
①溶剂性质
②温度高低
③溶质性质
④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⑤溶液的总质量
⑥气体的压强大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④⑤
D.②③④⑤
9.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
)
A.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D.向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10.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D
)
A.
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
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1.有A、B、C三种物质,在20
℃时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20克水最多能溶解2克A物质;B物质制成115克饱和溶液用了15克B;C物质375克饱和溶液用去350克水。这三种物质在20
℃时溶解度大小的顺序为
(
D
)
A.
BB.
C>B>A
C.
A>B>C
D.
B>A>C
12.饱和溶液在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C
)
A.溶剂的量
B.溶液的量
C.溶质的量
D.溶液的质量分数
13.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液体”,对这些“液体”认识正确的是
(
B
)
A.盐放进水中,盐水就是均一、稳定、透明的纯净物
B.用汽油去除油污,汽油相当于溶剂,油污相当于溶质
C.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D.一杯盐水敞开放置较长时间会有晶体析出,可判断它是悬浊液
14.利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C)
A.海水分解
B.由于日晒,氯化钠蒸发
C.利用阳光、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变成晶体析出
D.海水被晒时,使氯化钠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15.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
C
)
A.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B.将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C.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5g40%的硝酸钾溶液
D.将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
16.上海被列为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的城市之一,并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洁净饮用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河流上游水源污染严重
B.淡水资源短缺
C.降雨量不均衡
D.取水点远离城市
17.小徐用白糖自制一杯糖水,喝着太甜,用小勺搅拌,发现杯底还有一些白糖,他对这一现象做了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D
)
A.加水一定可以让糖水变淡
B.自制糖水是乳浊液
C.加水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D.自制糖水是饱和溶液
18.下列使用玻璃棒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D
)
A.溶解固体时,用以加速溶解
B.蘸取少量溶液测定它的pH
C.蒸发时搅拌液体,防止局部过热
D.过滤时,搅拌悬浮液以加快过滤速度
19.要使A克20%的食盐溶液变成10%的食盐溶液,应采用的方法是
(
B
)
A.倒掉克的食盐溶液
B.加水
A
克
C.加水克
D.降温
20.在t℃时将W克物质A溶于水中,得到Vml密度为dg/cm3的饱和溶液,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B
)
A.%
B.×100%
C.×100%
D.W(Vd-W)×100%
21.今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用水。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A.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
B.通过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过滤法
22.能使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发生改变的措施是
(
A
)
A.加入一定量的溶剂
B.改变温度
C.加入一定量的溶质
D.蒸发掉部分溶剂后,仍恢复到原温度
23.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的硝酸钠(
(NaNO3)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钠(
(Na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加入硝酸钠(
(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C
)
A
B
C
C
24.有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硝酸钾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恒温蒸发20g水后,A刚好饱和。对所得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C
)
A.也刚好是饱和溶液
B.仍是不饱和溶液
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
D.有晶体析出,剩余为不饱和溶液
25.打开汽水瓶盖,会逸出大量气泡,根据汽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溶质减少
B.溶解度减小
C.浓度减小
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26.我国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
(1)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不相符的是
C
(填字母)。
A.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B.洗衣、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关停一些污染大、用水量大、产能低的工厂
(2)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装置。其中石子、细沙、布和棉花的作用是
过滤
。
27.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
(1)准备过滤器时,先取一张圆形滤纸
C
。
A.直接轻轻地压入漏斗内
B.对折一次后放入漏斗内
C.对折两次后放入漏斗内
(2)过滤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操作步骤之一,在各操作步骤中,都要使用的仪器是
玻璃棒
。
28.在20℃时,食盐溶解度为36g,表示在该温度下
100
g水中最多可溶食盐36g,,此时溶液为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在该温度下70g水中能溶解
25.5
g食盐,54g食盐溶解在
150
g水中达到饱和。
29.地震是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受震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常常受到极大破坏,水源会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需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
过滤
(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
(2)“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利用“中水”的实际意义是
节约水资源
。
30.实验室里有一瓶标有质量分数为15%等字样的氯化钾溶液,其中15%表示100g该种溶液里有
15
g氯化钾和
85
g水。
31.现有30℃时20%的硝酸钾溶液80g,则:
(1)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16
g。
(2)若加入50g水,其质量分数为
12.3%
。
(3)若加入5g硝酸钾,其质量分数为
24.7%
。
(4)若加入20g水和5g硝酸钾,其质量分数又为
20%
。
(5)若加入20%的硝酸钾溶液50g,其质量分数为
20%
。
32.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字母)
CBA
。
(2)若氯化钠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BC
(填字母)。已知:产率=所得晶体的质量/所取样品的质量。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氯化钠晶体配制5%氯化钠溶液50g,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
量筒
。
33.下面是粗盐提纯的有关操作,按题意填空:
(1)用
量筒
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中,用
天平
称量5g粗盐,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直到
不能溶解
为止。
(2)过滤时,某同学如图操作,请提出两处错误:
①
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
②
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
(3)蒸发时应把液体倒入
蒸发皿
里进行加热,边加热边用
玻璃棒
搅拌。等到有
大量晶体
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
余热蒸干
即可得到食盐晶体。
三、分析计算题(共35分)
34.(3分)载人飞船必须建立循环体系,以保证宇航员的生活用水并减少飞船的携水量。请将下图各项用箭头连接成水的循环体系(注:氢氧燃料电池反应产生电能,同时生成水)。
35.(6分)70℃时,100g饱和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氯化铵37.5g。则:
(1)该温度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多少?
(2)若将此溶液稀释到25%,需加水多少?
36.(6分)500ml质量分数为60%的硫酸(密度为1.4g/cm3)中含溶质及溶剂各几克?
解答:
37.(6分)若要配制10%的盐酸500g,需要38%盐酸多少克?合多少毫升(38%盐酸的密度是1.19g/cm3)?
解答:所要配置的盐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m质=m液1×A%稀=500g×10%=50g
需要38%的盐酸溶液的质量:m浓===131.6g
需要38%的盐酸溶液的体积:V浓===110.6ml
38.(6分)下表为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7.6
31.6
34
37
40
42.6
45.5
(1)40℃时,在25g水中加入12g氯化钾而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40℃时,24%的氯化钾溶液降温到多少摄氏度时,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3)20℃时,将一定量的氯化钾投入到5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若降温到10℃时可以析出晶体多少克?
解答:(1)40℃时,25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10g,则此时A%==×100%=28.6%;
(2)40℃时,24%的氯化钾溶液要形成饱和溶液,有:24%,则S=31.6g,
降温到10℃。
(3)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17g,
若降温到1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7g-15.8g=1.2g。
39.(8分)如图甲所示,一个体积为V1小木块漂浮在90℃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此时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0,将装置放置在室温20℃的房间里,若此过程中木块始终处于漂浮状态。请在图乙中画出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并进行分析说明。
(温馨提示:1.溶液的密度和溶液的浓度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答: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当温度从90℃下降到20℃,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密度减小,由于木块始终漂浮,木块所受浮力不变,V排增大,当温度保持在室温时,溶液密度不变,V排不变。
四、智能拓展题(共20分)
40.(8分)注射用链霉素试验针的药液配制方法如下:
①把1.0g链霉素溶于蒸馏水,制成4.0ml溶液a;
②取0.1ml溶液a,加蒸馏水稀释至1.0ml的溶液b;
③取0.1ml溶液b,加蒸馏水稀释至1.0ml的溶液c;
④取0.2ml溶液c,加蒸馏水稀释至1.0ml的溶液d。
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作是1g/cm3。试求:
(1)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最终得到的试验针药液(溶液d)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1.0g链霉素可配制试验针药液
ml。
41.(12分)如图是小金利用U形压强计改装成的测液体密度的密度计。A为固定支架,其作用是保证橡皮膜在不同的液体中深度均为l。U形管盛水,其右管标有刻度值,为了便于读数,在U形管右管有一个指示液面位置(刻度值)的质量为1g的实心红色浮标,刚好有一半体积浸没在水中。未测量时,U形管水面刚好与a相平,读数时,读取浮标所对的刻度值即可。g=10N/kg,求:
(1)浮标受到的浮力。
(2)浮标的密度。
解答:(1)浮标受到的浮力F浮=G=mg=1×10-3kg×10N/g=0.01N;
答:浮标受到的浮力为0.01N。
(2)∵F浮=G浮标
∴ρ水g=ρ浮gV,
∴ρ浮标=ρ水=×1×103kg/m3=0.5×103kg/m3
答:浮标的密度为0.5×103kg/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