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以上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我敲一下就有声音,不敲就没声音,所以……
那不一定,我停止敲锣后声音还能持续一会儿。
我也敲了,可是听不到声音。
初步假设:声音的产生与拍打、敲击有关。
观察比较吉他的弦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将实验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观察发声的物体
实验一:
实验小结:
发声的琴弦会发生振动,不发声的琴弦不动。
借助乒乓球来观察音叉发声时的情况。将实验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实验二:
实验小结:
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乒乓球会振动。音叉不发声时,乒乓球静止不动。
借助泡沫粒来观察鼓发声时的情况。将实验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实验三:
实验小结:
敲击鼓发声时,泡沫粒会上下振动。
用手放在喉咙处,发出声音时感受喉咙的变化。将实验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实验四:
实验小结:
发出声音时喉咙会有振动。
交流:
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
固体发声时物体都在振动。
思考:
液体和气体发声,也有这样的共同点吗?
继续实验:
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终止物体发声
你有办法让声音突然终止吗?
交流
操作:
操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实验总结:
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锣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终止。
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产生》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
项目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
基于大量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事实,归纳出声音的产生是因物体振动而来。
能对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描述,探究各种不同物体产生不同的声音,发现并归纳出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于振动产生声音。
科学态度、STSE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好的科学态度。
进一步培养探究事物的兴趣,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老师给我的评价:
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栏目内画“√”,教师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给出评价,用、、的符号表示。木吉他的发声原理
吉他大体上分为3大类:原声吉他、电吉他、电贝司。木吉他就是原声吉他,没有通过效果器而纯粹地振动发声。
木吉他的发声原理:通过弦的振动,再经过箱体的共振,放大声音。
拨动琴弦,琴弦开始振动。每一根琴弦由于自身长度、拉它的张力大小和它本身的材质不同,会发出不同的音高。
琴弦发出的音,或者说振动大致会经过两部分的放大:
第一部分:通过琴桥与琴弦相连的面板,吉他的面板非常特殊,因为侧板相对坚硬,振动少,而背板又被演奏者抱住无法很好的共鸣,所以为了起到加强振动的效果,吉他的面板必须做得薄而结实,平整的面板随着琴弦一起振动起来,带动附近的空气振动,这样声音就传播开了。
第二部分:振动放大发生在木吉他的腔体内部,音孔里面是中空的设计,除去必要的木质支撑外,剩余部分就是空气。弹奏的时候,音孔附近的空气振动会压缩/拉伸内部的空气,从而发生亥姆霍兹共鸣。
木吉他通常被用于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及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