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作业课件(4套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作业课件(4套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7 08:12:59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单元复习课
考点1 早期人类
【例1】1929年,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北京房山发掘出一块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下列史实与该考古发现的“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②能直立行走
③会人工取火,过群居生活 ④能够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解析:题干给出的史实是北京人的发现过程,根据所学知识,①②符合北京人的特征。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
答案:C
1.(北京中考)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
)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C
2.(2019·山东青岛)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
90
周年,2019

5

18
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C
3.(山东烟台中考)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B
考点2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之比较
【例2】(2019·朝阳区二模)对谷类的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实现这一“经济革命”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熟练掌握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解析:谷类的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实现这一“经济革命”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
答案:B
1.(2019·山东德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B
2.(2019·山东东营)小明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如图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
)
A.元谋人博物馆
B.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西安半坡博物馆
D.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C
3.(2019·甘肃定西)李时珍曰:“古者以粟为黍、稷、粱、秫之总称。”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C
考点3 中华民族的始祖
【例3】2019年清明期间,陕西黄帝陵和河南新郑黄帝故里先后举行了祭拜黄帝的活动,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B.尧
C.舜
D.禹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解析: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并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黄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炎帝与黄帝共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2019·湖南张家界)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2.(2019·广西桂林)炎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神奇人物,相传他教会人们种植五谷、改进农具。我们也称他为(
)
A.伏羲氏
B.神农氏
C.有巢氏
D.轩辕氏
A
B(共20张PPT)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中国多地出土大量的远古人类的化石,足以证明我中华大地也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历史起源 定起点】
材料一 新华网2016年4月1日文章:“十三五”期间,元谋县旅游业将主打东方人类故乡、冬早蔬菜之乡、休闲养生之乡“三大名片”。“元谋人”作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位居云南“十大名片”之首。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元谋人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如何?掌握了哪一生存技能?
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
生存技能:会使用火。
【历史发现 寻途径】
材料二 (考古界)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会提到北京人的。
——张之恒《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材料三
(2)由以上两则材料可知,研究远古人类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化石、遗迹等。
【史料论证 出证据】
材料四 周口店丰富的北京人遗存,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张之恒《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遗址这一发现的价值和意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情感升华 谈感悟】
材料五 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在生物学上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石器和火的发现,确立了直立人的存在,基本证实了人类进化的程序,使“从猿到人”的伟大论断得到了确立。
(4)通过上面的探究,你有何感悟?
古猿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作和使用工具;我们的祖先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克服重重困难,缓慢进化着;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勇于战胜困难。(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感悟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元谋人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境内人类的最初状态。而北京人则向我们还原了一个早期人类最真实、最残酷的生存环境,山顶洞人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祖先不断进步的过程。在与自然界的不断磨合中,人类一步步走向进步,走向文明。
1.(2019·蚌埠期末)史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材料。如果你想搜集有关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的史料,应该选择去的地方是(
)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省元谋县
C.陕西省蓝田县
D.安徽省和县
2.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我们之所以称其为“人”,其主要依据是(
)
A.《史记》上的记载说明
B.考古发掘出粗糙的石质工具
C.考古发现他们可以吃烧熟的食物
D.其长相和现代人一样
B
B
3.(2019·云南)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右图所示为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A
4.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
A.约一百七十万年
B.约三四百万年
C.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D.约七千年
C
5.(2019·深圳宝安区期末)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分析右图所示化石,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
)
A.学会了使用火
B.能够直立行走
C.结成群体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
D
6.“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B
7.(2019·龙岩期末)小明想象了原始人类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场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他们用磨制石器挖草根吃
B.他们过着群居生活
C.他们能够直立行走
D.他们会保存火种
A
8.北京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这是远古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工具简陋
B.血缘关系亲近
C.自然条件艰难
D.体质发育不全
9.目前我们对元谋人知道的不多,而对北京人的状况了解的较多,这是因为(
)
A.元谋人离我们太遥远了
B.北京人离我们较近
C.北京人遗骨、遗物丰富
D.北京人遗址很著名
A
C
10.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1.(2019·玉溪期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C
C
12.读图,回答问题。
【人像篇】
(1)仔细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山顶洞人复原头像》,他们的模样与现代人类有什么不同?
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类接近,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用具篇】
(2)观察《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你会发现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何特征?
北京人把石头打制成石器,制作方法简单,石器粗糙。
【用火篇】
北京人用火驱逐野兽想象图
(3)除了上图所示火的用途外,北京人还用火来做什么?火的使用有何意义?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掌握了哪些技能?
烧烤食物、防寒、照明等。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共17张PPT)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国境内最具代表性的原始居民。
【邮票上的历史】
材料一 中国考古网2016年4月6日文章:1990年发行了编号为T149的文物邮票一套,共4枚,第一枚邮票是陶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质红陶,内外均磨光,宽沿、圆唇、浅腹、平底,除了在盆的沿面上饰有黑彩与纹饰外,盆内有上下、左右相对称的人面和鱼形图像。
【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
(2)你知道材料二两图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吗?它们分别出现在哪一个原始饭桌上?说说原始农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粟,半坡原始居民。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房屋中的历史】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所?另一个原始居民的房屋类型叫什么名字?它们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不同?
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居民地处长江流域,天热多雨,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半坡居民地处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适应了北方天干寒冷的气候特点。
【感悟提升】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作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见识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为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更增加了我们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目前,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
)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2.俗话说“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石器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A
C
3.(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4.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
B
5.(2019·北京)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生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A
6.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
A.粟
B.水稻
C.白菜
D.芥菜
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A
8.“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原始居民中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C
9.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以下是关于“原始农耕时代”的思维导图,图中“?”应该是(
)
①北京人 ②半坡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10.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在人们居住条件改善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A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图一图二的房子名称。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图一:干栏式房屋;图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因:自然环境不同。
材料二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曾说:“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2)根据材料回答,上图的陶器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居民制作的?
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原始居民。
材料三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出土的稻种
(3)最早种植水稻的是什么居民?大量的稻种出土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
河姆渡原始居民。出现了原始农业。(共22张PPT)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在古都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之间,有一个黄陵县。据传,黄陵县因华夏族始祖黄帝的陵墓坐落于此而得名。黄帝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后人的尊敬?他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在古都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之间,有一个黄陵县。据传,黄陵县因华夏族始祖黄帝的陵墓坐落于此而得名。黄帝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后人的尊敬?他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人文初祖 备受尊敬】
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从材料中看出他有哪些贡献?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教人们交换物品。
材料二 庚子(2020)年清明视频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庚子(2020)年清明视频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2020年4月4日上午在陕西黄帝陵桥山祭祀广场举行,陕西历史博物馆前庭院设立庚子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西安视频连线点。今年的公祭典礼采用“视频祭祖”的方式,突出“抗击疫情
福佑中华”的主题,期盼山河无恙,祈愿人间皆安。
(2)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如何对游客介绍黄帝的事迹?
黄帝,名轩辕,是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与炎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和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
【禅让传贤 影响深远】
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禅让制。推举贤德之人做继承人。
【杰出首领 后世典范】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有许多尧、舜、禹的传说和名胜古迹,观察下列几幅名胜古迹的图片,回答问题。
(4)请你按担任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别用一句简短的话对三位人物功绩做出准确的概括。
图三、图一、图二。 尧: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禹:治水有功,公而忘私,与群众同甘共苦。
【感悟提升】远古时期部落之间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身为中华儿女,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黄帝之后的著名首领尧、舜、禹,通过部落民主推举的“禅让制”产生,他们德才兼备、克己爱民,带领人民共同抵御自然灾害,赢得了人民的尊重。
1.海内外华人每年都会举办拜祖大典、寻根节、高层论坛等系列活动纪念炎帝、黄帝,这些纪念活动现已成为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世界华人隆重纪念炎帝、黄帝是因为他们(
)
A.教民开垦耕种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编制了乐谱
C
2.(2019·海南)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
A
3.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
B
4.2019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B.挖掘水井,制造船只
C.发明弓箭,懂得炼铜
D.教民开垦,种植五谷
5.(2019·广东)《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D
D
6.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历史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②他们是否真实存在还需要考古证实
③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④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五六千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7.“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人物都曾担任过部落联盟首领,其先后顺序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舜、禹
D.尧、禹、舜
8.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禅让”的主要标准是(
)
A.财产
B.血缘
C.贤德
D.出身
C
C
9.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炎帝发明弓箭打败蚩尤
B.尧发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
10.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从氏族发展到部落再到国家产生这一过程。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分析历史——华夏族的形成】
材料一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材料二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说出这一时期两次大的战役以及交战双方。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些战争?
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战炎帝;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战蚩尤部落。战争虽然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但打破了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了各部落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族是多民族融合交流而逐渐形成的。
【思考历史——传说是否可信】
(3)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
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探究历史——新制度新气象】
(4)尧、舜、禹先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根据的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传位的依据是什么?
禅让制。具有贤德的品质。
【感悟历史——献策新时代】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和启示。
要具有创新和公而忘私的精神;解决问题,处理矛盾要灵活地变换思维角度;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的祖先具有卓越的智慧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