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1章
生命的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80分)
1.
吕四渔场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生活着海带、紫菜、鲳鱼、带鱼、梭子蟹、对虾等多种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物种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形态结构多样性
2.
蚂蚁、蜜蜂往往成千上百只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这是一种
?关系
A.
竞争
B.
合作
C.
捕食
D.
寄生
3.
“一山不容二虎”,是生物之间的
?
A.
捕食关系
B.
寄生关系
C.
竞争关系
D.
共生关系
4.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小于直接使用价值
C.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
每年的
月
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
A.
基因的多样性
B.
数量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6.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是
?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草盛豆苗稀”
C.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雨露滋润禾苗壮”
7.
东营园博园内,栽有单瓣早花、重瓣早花、重瓣晚花等几十个品种的郁金香,色彩斑斓、千姿百态。这体现了
?
A.
物种的多样性
B.
基因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8.
肇庆星湖湿地公园是于
年
月建成的我国首个湿地公园。里面有
个种属的水生植物,
多类的水生动物。这体现了
?
A.
物种的多样性
B.
遗传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9.
冠状病毒像日冕,平均直径
,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样性,如
,,
等。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
?
A.
基因的多样性
B.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
种类的多样性
D.
寄生环境的多样性
10.
玉米有多个品种,如“辽单
”号玉米苗齐、苗壮、高产,“辽单
”号玉米棒子大、产量高、抗病能力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土壤肥力不同
B.
遗传物质不同
C.
环境温度不同
D.
光照强度不同
11.
水温影响鱼类生长,通常水温升高
,鱼类生长速度增加
倍;但过高水温却可能使鱼类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
A.
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影响
B.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
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
12.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C.
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
D.
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
13.
下面是某同学对图中三种动物共性的概括,正确的是
?
A.
都能影响环境
B.
都有消化系统
C.
都是两侧对称
D.
都有反射活动
14.
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公野马总是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走,公野马与母野马和小野马的关系是
?
A.
种内互助
B.
种内斗争
C.
种间互助
D.
种间斗争
15.
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幼叶尖端的组织为食。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生长的影响,生物小组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的变量是幼苗的存活率和高度
B.
蚂蚁以金合欢幼叶尖端的组织为食,对金合欢生长有害
C.
蚂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生长
D.
栖居的蚂蚁数量越多,对金合欢生长越有利
16.
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
“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7.
下列现象中,不能够反映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
触碰含羞草叶片后会合拢
B.
秋天部分植物会出现落叶
C.
机器人能够完成复杂的工作
D.
流感病毒能快速复制繁殖后代
18.
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顺序是:
?
①荒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②草尽狐兔愁;③春江水暖鸭先知;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19.
下列有关生物(现象)的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都有繁殖现象
B.
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新冠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0.
人们发现,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不同的植物,侧根形态结构略有差异,例如有些植物长出短而密集的侧根,甚至会紧密到形成毛刷状的结构(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
B.
与
相比,
植物生活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
C.
毛刷状结构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
D.
根的不同形态体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20分)
21.
请将下列常见的生命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特征连接起来:
22.
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23.
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有: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请分析下列事例,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中,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
(4)荒漠中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的十多倍,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和荷叶中都有贯通的气腔,上述事例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4.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大耳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
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
,平均厚度从
米减至
米;
年北极冰盖面积为
万平方千米,
年
月为
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它们耳朵的大小不同,如图所示。这与它们生活地区的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
?。
A.水
B.温度
C.空气
D.阳光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3)随着北极温度的变暖,试推测极地狐的耳将会变
?(填“大”或“小”)。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又叫遗传的多样性,它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吕四渔场生活着海带、紫菜、鲳鱼、带鱼、梭子蟹、对虾等多种海洋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2.
B
【解析】像蚂蚁成千上百只生活在一起,共同寻找食物,分工合作是一种合作关系;蜜蜂和蜜蜂之间分工合作,例如:工蜂负责采集花蜜,蜂王负责繁殖后代,它们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3.
C
【解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最常见的是竞争关系。一山不容二虎属于竞争关系。
4.
B
【解析】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
B.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B错误。
C.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会使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C正确。
D.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正确。
5.
B
6.
B
【解析】“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江水开始变暖,藻类大量繁殖,使江水颜色变绿,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符合题意;春天气温回升,“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雨露滋润禾苗壮”,说明雨水充足,庄稼才能长得旺盛,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7.
B
8.
A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肇庆星湖湿地公园里面有
个种属的水生植物,
多类的水生动物,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选:A。
9.
A
10.
B
11.
D
【解析】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环境在不断改变,虽然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但是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因此生物适应环境,不是永远适应环境,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如鱼生活在水里,水温升高
,鱼类生长速度增加
倍;但过高水温却可能使鱼类死亡,鱼就不能适应环境了,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A
【解析】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是生物带给环境的改变,能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A正确。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错误。
C.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地区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总与周围环境相似,不被天敌发现,是长期的进化形成的,是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D错误。
故选:A。
13.
A
【解析】A.草履虫生活在水中,水螅生活在水中,蝗虫生活在陆地上,这些动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故A符合题意。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消化系统,水螅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只有体腔,没有消化系统,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有消化系统,故B不符合题意。
C.水螅的身体是轴对称,蝗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草履虫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而水螅和蝗虫有神经结构,对外界刺激作用的反应叫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14.
A
【解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最常见的是竞争关系如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如蚂蚁搬运菜青虫、蜜蜂守卫蜂巢,捕食关系如猫抓老鼠。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公野马总是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走,公野马与母野马和小野马之间是同种动物之间相互合作、共同防御敌害的行为,因此属于种内互助。
故选A。
15.
C
16.
A
【解析】“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禾苗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故A错误;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生物依赖环境,故B正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故C正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A。
17.
C
【解析】A、触碰含羞草叶片后会合拢,表现的是生物的应激性;
B、植物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机器人不属于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D、流感病毒快速复制繁殖后代说明生物能繁殖。
故选:C。
18.
D
19.
C
20.
D
第二部分
21.
【解析】“芝麻开花节节高”说明生物能生长;
“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
林丹打球挥汗如雨说明生物排出体内废物;
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龙生龙,凤生凤”说明生物可遗传。
故答案为:
22.
;;;;
23.
(1)
环境影响生物(或“温度影响生物”)
??????(2)
生物影响环境
??????(3)
竞争
??????(4)
生物适应环境
24.
(1)
B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如极地狐耳朵较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沙漠狐生活在温度较高的非洲热带沙漠,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适应高温的沙漠环境,这主要与它们生活地区的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
??????(2)
环境
??????(3)
大
【解析】极地狐已经适应了寒冷的北极环境,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温度升高,狐耳朵较大,嘴巴突出,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炎热干燥的沙漠环境,因此极地狐的耳将会变大。
第2页(共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