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授课者:曾肖梅
班别:初一8班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探索、实践”课,它以宋词《西江月》为载体,理念极富新意。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主要采用了有主题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时期的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兴趣广泛,关注一切新异事物,同时,自我表现意识有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声音的模仿、创造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团队合作意识、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诗《西江月》的朗诵,了解作者及诗词内涵;能感受诗词《西江月》中表现的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知识与技能:尝试用合适的声音材料编创与诗词相吻合的音响效果。启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寻找大自然中美的声音;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音乐材料进行声音的创作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古诗《西江月》的朗诵,理解诗词内涵,感受诗词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找合适的音源表现《西江月》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组合各种声音材料,进行音乐创作与表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景。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周围有些什么声音?(聆听《森林狂想曲》)
???(请一二个学生讲述所听到的声音)
?2、从观察生活的声响入手。(简略介绍这作品)
介绍《森林狂想曲》: 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 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 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的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100多种台湾自然声音。
?师: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听到很多很多的声音,我们的周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声音世界。那什么是你最熟悉的声音呢?你能把他们模仿出来吗?
?生:表演(模仿生活中声响,可以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二、教授新课?。(板书西江月)
?(一)寻找声源。
老师朗读《西江月》,注意要用表现古诗的韵律来朗读。
思考:在《西江月》这首词里感受到哪些不同的声音?
惊鹊、清风、鸣蝉、蛙声(用卡纸贴在黑板上展示)
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富有田园气息,充满了生机和活跃气氛的农村夏夜)
介绍作者辛弃疾,诗词创作背景。
辛弃疾:我国南宋著名词人,济南历城人,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于宋孝宗年(1181年)被弹劾罢官,此诗词为辛弃疾回到江西上饶带湖过着退隐生活时所作。
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为题材的田园词佳作。作者以宁静的笔调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运用侧面烘托和动静结合的写实手法,捕捉相间最具特点的事物,对农村夏夜里明月、清风、惊鹊、蛙声、星空、茅舍溪头等声音和景象进行描述,烘托出即将到来的丰收景象。
全词意境清新,有声有色,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4、根据对西江月的理解,为古诗寻找另一种表观形式——学生配乐朗诵。
(二)创作与表现。
1、析、做。
(1)引导学生自主从词里寻找声源,将听到的声音填写在书本上几个圆圈里。(用卡片贴在黑板上展示)
惊鹊、清风、鸣蝉、蛙声
(2)寻找合适表现上述声音的音响材料,注意创编的音响与词中美的意境相协调。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创作声源
清风——吹气声
惊鹊——装着沙子的小瓶
蛙声——卷舌发出声音
风吹稻花——搓揉纸张
鸣蝉——人声发si的声音
(3)老师朗诵《西江月》,学生用创编的音响配乐。
三、拓展:欣赏破铜烂铁乐队演唱会之《马桶吸》。
思考:这音乐作品给同学们带来怎么的感受?有何启发?
(节奏自由、音乐幽默)
启发:生活是音乐的源泉,音乐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我们的生活处处存在着音乐,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聆听。音乐需要把声音经过筛选、概况,并通过创作而成的音响艺术,引起听者情感的共鸣。
四、评价与总结
???????结合这节课的实践,指导学生选用不同的音源材料开展创作活动,应鼓励学生用适当的音乐语言方式来表达他们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积累听觉经验。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经常在户外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风声、雨声、车声、动物的叫声等等。尝试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春晓》,并用不同的材料模仿出词中的不同声音来,进行了一次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活动,聆听或用非常规音源等模仿凤声、雨声、乌鸣声等,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参与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分析,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思维充分展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作创新。并从中体会到“生活是音乐的源泉”、“创作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创作需要把声音经过筛选、概括,并通过创作而成的音响艺术,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把生活的感受升华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