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征。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农业的概念。
2.在书中找出农业生产部门,会区别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
3.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在图上指出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重点)
4.理解种植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的观念。(难点)
【教学模式】卓越课堂导学模式。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中国种植业区及农作物分布示意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年降水量图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
……………
讲述:歌曲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农村风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那么我国的农业的有关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随着歌曲的旋律和老师的讲述进入本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出 示目 标
自 主学 习
精 讲精 练
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农业的概念。
2.在书中找出农业生产部门,会区别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
3.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在图上指出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重点)
4.理解种植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的观念。(难点)
展示:自学提纲
农业与我们
1、什么是农业?
2、农业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怎么样?
3、农业都包含哪些部门呢?
4、思考:种植业是指在 上种植农作物的生产部门?种植业受那些自然条件的影响?
展示:农业的相关图片
甘薯 高粱 玉米
放牧 捕鱼
讲解:农业的概念
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只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则可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五个部分。副业是指分别以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为主的农村,为搞活经济而发展的辅助产业,因各地的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地区分布上没有多少规律可循。
展示:农业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图片
讲解:我们所看到的图片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的作用之一: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展示:农业相关图片
阅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阅读教材P74页75页,找出自学提纲中的四个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读图探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认识其中的作物和农业场景。
思考:什么是农业?
认真听讲,了解什么是农业以及农业的分类。
读图思考:
1、图片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请你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给它们分个类:
衣:
食:
住:
行:
2、说一说图中的东西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生自学了解本课知识点,锻炼自学能力。
这些图片学生在生活中都能常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易于学生接受。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分析,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分类,然后总结,使学生更好接受。
精 讲精 练
合 作探 究
讲解:图上是酿酒车间。这幅图说明
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过渡:
哦,原来农业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是那么的重要,可农业都包含哪些部门呢?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讲述:农业是个大家族,包括很多部门。通常,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部门。
出示:练习题目 连连看,对号入座。
肉、蛋、奶 种植业
小麦、蔬菜 畜牧业
鱼、虾等 林业
水果 渔业
讲解: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我们称之为大农业,即广义上的农业。有大农业那么就有小农业,那么什么是小农业呢?小农业即狭义上的农业,即种植业。那么什么是种植业?
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总结: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饲养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这是直接利用土地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展示:我国各地农业图片
东北三江平原小麦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
活动探究:
安排农事活动
(按给出表格,根据已学习的地形、气候、土地资源等知识来安排农作物类型和作物熟制)
小组成员间注意合作协商。
展示: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及农作物分布示意
拓展:出示表格:
?
耕地
类型
作物
熟制
主要
农作物
差异
原因
东北平原
?
?
?
?
华北平原
?
?
?
秦岭淮河
以南的平原
?
?
?
展示:表格
地区
种植分布
主要农作物
影响因素
西北地区
?
?
?
(读图 探究)左面的两幅图片说明农业和我们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思考:农业的分类?
读图:了解我国的农业分类。共分四大类,指图说出。
完成练习连连看。
肉、蛋、奶
小麦、蔬菜
鱼、虾等
水果
思考:什么是小农业?
什么是种植业?
观看图片,了解我国各地不同农业的情况,从整体上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
分组活动:
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开活动。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分工,每个同学负责一项事物,按照老师的提示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小组讨论:
通过看图听讲,认识到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农作物分布情况,并认识到其差异。
填写表格
思考:南北方种植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以“图”为核心,先在图上落实基础知识,然后从图上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读力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堂练习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学生在小组完成后,教师再利用地图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利用表格对知识进行整合,讲解我国农业的分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构建
与
梳理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归纳学习方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及地理素养。
【反馈训练】
1.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十分的明显,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寒冷的高原地区 B.湿润的低山丘陵地区
C.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D.温带草原地区
2.农作物仅能一年一熟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黄土高原
3.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主要粮食作物( )
A.水稻 B.玉米 C.高粱 D.小麦
读我国某界线图,完成4~5题。
4.图中界线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
A. 耕地 B.林地
C. 草地 D.工矿城市等用地
5.造成图中界线东西两侧土地利用类型
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 B.地形
C.生活习惯 D.生产方式
【教学反思】(感悟:每天总结一点,进步一点,坚持下去,就是串串珍珠)
1.前面学生已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及土地资源、水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学习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并及时点拨、总结。在了解学情和面对全体方面还须加强。
2.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新课标,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的不讲,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会的也不讲,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要贯穿到整学期的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