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教学内容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其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几个意义:昼夜交替、时区的划分,特殊日界线的简介。
课标要求和分析、
课标要求: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课标分析:要求学生学会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习地球自转的意义,并根据所学习的相关内容,能够对地球自转产生现象加以举例和描述。
教材分析
本章节教材共分成三部分内容,分别是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
第一部分: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包括地球自转的方向,其中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让学生区分其在南半球、北半球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不同,结合活动内容进行学习。周期,为一天24小时与第二部分昼夜交替可以做承接学习。
第二部分:昼夜交替,包括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以及活动,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观察来完成
第三部分:时间的差异,本部分内容包括时差的推算、时区的划分、以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在讲述之前,要复习加深经度划分这一知识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自主举例,说出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
2、能够自主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与方向,并说出地球自转的周期
(二)、过程与方法
1.视屏导入,引趣,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利用《环游地球八十天》引出疑问,为什么温克记得到达伦敦的日期刚好是约定的日子,但是事实是他却提前一天到达伦敦。
2.通过地球仪的演示、多媒体flash课件的播放,让学生更加立体直观的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结合我们人类一天24h的生活作息时间让学生记忆地球自转的周期。同时着重区分从南北半球上看地球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如何的
3、通过复习经度的划分帮学生建立起时间差异、时区的概念,并通过视屏给大家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
5、余留时间,带学生整体复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并学会观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用学习的知识解释我们周围所发生的地理变化与事物
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学习在学习了经纬网之后,学生对于地球的大致情况有了一个相对的了解、对于第一部分内容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学生可以自主动手、观察来记忆完成、但是第二部分内容时间的差异,既是这节课的重要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对于现阶段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一个很好的空间想象力。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上一节课所学习到的经纬网的内容都需要好好整理与复习,特别是经度划分的相关内容,极为重要。所以时间的差异需要教师耐心教授、有需要学生主动听课与参与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时间的差异与时区的划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
45分钟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及意图 学生活动
及意图 用时
(共计40分钟)
导
入 (视屏导入)
师:S先生的四个疑惑
看flash动画,提出问题
为什么北京是晚上而洛杉矶是白天
S先生下飞机后自己的时间是8月16日晚上21点,而广播播报的时间是8月17日下午13点
为什么在机场大厅中显示同一个时刻不同的国家时间不同
为什么台风会呈现涡旋状 导入激趣,提出疑问为什么,引出课堂主题和内容 观看flash片段,思考S先生遇到了拿些疑问,并思考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3min
教
学
过
程
自转的方向与周期
昼夜交替
时间的差异
小结
师:学习今天的内容首先要知道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点包含哪一些内容
Ppt列出地球自转的内容提纲
师:首先我们学习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周期。
学生阅读课本并勾画,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活动:学生自行的上台演示自西向东的运动方向,以活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西向东运转的表现。同时PPt展示真实地球运转的方向。
师: 那么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通常用两个不同的视角来描述和表现地球的自转的方向。
(本部分内容结合滴12页活动完成。在讲述在南北半球观察地球转动方向不同的同时,在多媒体课件上同步播放相应的flash课件,更清晰的展示出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不同半球所观察到的不同的地球自转方向。
注:在讲述南北半球的时候、穿插经纬网的复习与划分。同时叙述完之后,给学生一个回顾总结,加强对方向的叙述,特别是在不同半球自转的方向表现不同
师:那么,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哪些现象会与我们地球自西向东运转的方向有关系呢?
列举行向前驶中的汽车我们看到窗外的风景是向后退去的,以此说明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习向东自转的表现。
师:列出一张学生生活作息表,提问他们完整的一天有多少个小时,与我们地球自转的周期有什么样的关系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一天。
二、昼夜交替
师:我们上学、回家、睡觉,在这个期间,我们经历了白天和黑夜,那么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
讲述
地球会不会发光
地球不透明
拿出地球仪,教师的地球仪提前用颜色暗的纸或者布蒙住,准备手电筒作为太阳,并转动地球,开始模拟地球的昼夜交替,学生在明了了昼夜交替之后,针对这个现象指定地球上的两个点进行比较。运用昼夜的产生和昼夜交替这一个现象表现解释S先生的第一个问题,问题与教材内容相互呼应。
例:13页活动1、2、
在进行这一部分学习时,注意对两个地球不同位置的白天黑夜的比较。
注:在进行昼夜交替的演示的时候,由于学生不具备演示条件,教师再亲自演示了一遍之后,在课件上准备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flash课件,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的看到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昼夜交替的变化
师:我们通过昼夜交替,我们可以发现,明明是同一个时刻,但是有的地方时白天,有的地方是黑夜,白天我们表示的是12点1点,而晚上则是说凌晨一点两点,那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进入时间的差异的学习
利用一张ppt图片作为演示,图片表现为照亮了一半的地球仪,在地球仪的迎光面和背光面分别标出A、B两点,提出问题
1、A、B两点哪个先看到日出
2、A、B两点哪个先看到日落
教师利用这两个问题解答时间先后顺序,东边的总是要比西边早看见太阳、先看见日落,要比西边早。
师: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存在早晚的差异,也就因此存在了时间的差异。那么时间的差异是什么怎么计算呢
根据14页活动对经度与时间差的关系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计算相应经度的时间差。
师:那么为了使全球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上又规定每15°经度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0°所在的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作东时区和西时区。每个时区采用的是其中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区时,时区相差一小时。
几何课本15页世界时区划分图进行教学讲解,并回答相应问题,教学过程中,注意教会学生东加西减这一计算相应区域时的方法。最后,根据阅读材料“日期引起的矛盾”
根据材料讲解国际日期变更线与180°经线,了解日期为东加西减,即向东走日期加一天, 向西走,日期减一天。
知识梳理,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回顾疑问,探索知识点,通过提纲的方式向学生处传达时间的差异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穿插旧知识、巩固学生记忆
教师带领学生动手做,边做边观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并说出来
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进行课堂演示,学生注意观察,随着地球的自转,照到部位的不同,地球的白天黑夜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已经得到的信息分析节课的重点知识
按照老师要求勾画,并回顾学习的知识点
根据教师的要求,观察并给出相应的回答
根据教师的问题发言
观察教师的演示,观察有什么样的先现象,同时结合flash课件更好的理解昼夜交替
8
8
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