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化学 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上化学 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17 10: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教学思路分析】
1.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介绍三部分内容,而第一课时我们只对元素的概念进行授课。从教材的体系看,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而在上一个单元学习了分子、原子内容之后,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从而把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新教材相对于以前的教材,难点分散了一些,对概念理解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本课题内容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因此,它不仅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设计分析
从教学要求上看,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它非常抽象,学生对于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非常难理解。第三单元时,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已经得到了宏观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和微观上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元素的概念达到“一类原子的总称”形成比较整体的认识阶段。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
从教学方法上看:通过由 26 个英文字母组成单词联系到由 100 多种元素组成物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以合作解决问题的形式来巩固元素概念,有助于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另外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汇报的方式使学生对我们身边物质中的元素及元素的含量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收集并整理资料,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 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 .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反馈练习中及时发现知识疑点,学会对关联的概念进行梳理归纳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学会倾听合作者的意见;通过讨论,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重点难点】
元素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法、调查实践法、科学探究法
【 教学流程 】
引入新课: 引入元素的概念
自主探究: 巩固元素概念
探究活动: 总结分子、原子、物质、元素之间的关系
合作学习: 学生介绍地壳、生物细胞中各元素的含量
【教学实录】
[[[COMMENT BY User]]]
'/1 'P/_____ wSTSPPC i(KT:+f
[[[---]]]
[[[COMMENT BY User]]]
C i( PPi( PP C /w 85wp{P;SKT
[[[---]]]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板书】一、元素概念的理解 【引入】 同学们在过去已经学了几年英语了,那么你们知道英语里最基本的成分是什么吗?
好,老师今天就来考考你们。
【板书】 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母 :
a r e
【提问】 这三个字母能组成多少单词 ?
【过渡】 26 个英文字母,借助不同的组合,构成了人们用以交换意见和传递思想的无数字眼。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两千多万种的物质,也是由 100 多种基本成分相互组合形成的,这些基本成分被我们称为 --- 元素。(可以鼓励学生一起说出元素这个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过渡】首先, 我们一起来阅读两则资料
【课件】【资料一】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1
8
8
8
A2
8
9
8
A3
8
10
8
B1
6
6
6
B2
6
7
6
B3
6
8
6
【资料二】 A1 、 A2 、 A3 三种粒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B1 、 B2 、 B3 三种粒子也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提问】 请你们分析一下,上面的六个粒子,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什么相同点?
【过渡】 我们把核电荷数为 8 的所有的氧原子通称为氧元素,把核电荷数为 6 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板书】 打出课件标题及元素定义。(用卡通的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元素)
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设问】 (作为难状):有三个兄弟来找我,问它们是属于哪类元素家族?请各位同学一起帮我判断一下。
【课件】 氢的同位素的三个原子图
【课件】【 巩固练习一 】
下列哪些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 巩固练习二 】
用“ 原子”、“元素” 、“分子”填空:
氧气、二氧化硫和 二氧化锰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 。氧气是由氧 构成的。 1 个二氧化硫 中含有一个硫 和 2 个氧 。
【过渡】 其实元素这个概念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接触过了,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元素的含义,现在有一位同学遇上了一个难题,让我们来帮他分析一下吧。
【课件】
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下列 哪个是 合理的解释
A 、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 、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 、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 、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提问】 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的理由
师与生共同得出答案
【过渡】 我们有些同学找不到正确答案,是因为对元素这个概念没有真正理解,或是和其它一些概念混淆了,大家说,在这个习题中,共出现了哪些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基本概念,例如元素,原子,还有呢?
【板书】 原子 分子 元素 物质 化合物 单质
【设问】 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这此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或区别,分小组讨论,注意相互提醒和补充。
【指导】 小结原子、分子、元素、物质、化合物、单质间的联系
宏观概念 元素→ 物质
微观概念 原子→ 分子
【过渡】 现在,我们对元素终于有所了解了。地变化着,有的还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变来变去,怎么仍只有 100 多种元素呢?”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 P58 页讨论题,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位同学的疑虑。
【设问】
在下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由此,你对化学反应的规律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字母
are 、 era 、 ear 、 area 、 rear..
A1 、 A2 、 A3 三个粒子都有相同的质子数、电子数,而且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1 、 B2 、 B3 三个粒子都有相同的质子数、电子数,而且他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虽然它们的中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也不同,但是它们的质子数都为 1 ,所以都属于氢元素。
思考
答案: D 、 F
回答
思考并讨论
答案: D
四人为一组讨论答案
可以补充,可以反对。
在纸上画出关系图,并向同学们展示说明。其余学生补充纠正 .
讨论回答
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但是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元素种类不变 化学课堂上出现英语练习,立刻引起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设问帮学生理解元素概念
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埋下伏笔
创设探究情景,激起学生合作探究的热热情。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比较一些相关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板书】二、地壳、生物细胞中各元素的含量 【创设情景】
同学们在家里经常被家长催着吃一些补钙药品或营养药品,
【课件】 打出营养药品的标签照片
【提问】 这些营养药品中的“钙、氯、铁”等等指的是什么?
【提问】 你知道人类得大脖子病是因为缺少什么元素吗?
【讲述】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人类健康需多种元素,可以说,化学元素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
那么这一百多种元素,是如何分布在自然界中呢?他们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同吗?
【过渡】 我们再来看看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的存在。
【简述】 让我们先来拜访一下地壳中最多的元素吧 ! 它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元素,名字叫做氧,每次呼吸,你吸进的新鲜空气里就有大量氧气。
纯氧只存在于大气之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1 %,氧在地壳中的含量更多,竟占地壳总质量的 48.6% ,是地壳里最多的元素。
但是,氧元素在地壳里不是以纯氧的形态存在的,它与好多元素化合,构成化合物,例如氧化铝、氧化硅、碳酸钙 …… 它们都是土壤和岩石的主要成分,氧为什么能形成那么多化合物呢 ?这是因为氧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就好像一个人善于广交朋友一样,氧的朋友多极了,它能和许多元素结合成为化合物。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合物,除了构成土镶、岩石和我们熟悉的水以外,还是许多重要矿物的主要成分,如磁铁矿是四氧化三铁,石英砂是二氧化硅,锡矿是二氧化锡 ……
【提问】 那么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又是如何存在的呢?
通过教材,我们初步了解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除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外,我们还对一些爱吃的食品,日常用品,生物细胞、太阳,月球,宇宙等都进行了调查,下面让我们来听一下同学们的发言吧。
【展示】 打出作业的扫描图片。
【过渡】 通过教材,我们初步了解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除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外,我们还对一些爱吃的食品,日常用品,生物细胞、太阳,月球,宇宙等都进行了调查,下面让我们来听一下同学们的发言吧。
【小结】 你们觉得哪位同学的报告最精彩?哪代位同学的报告有待改进?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元素
碘元素
阅读教材 P71 页,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图
发言汇报
回答,小结
小结,发言 联系生活,激起学生兴趣。
让学生从图表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并养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由学生收集资料并整理汇报,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 同时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
【板书】三、小结与讨论 回顾一下你在本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布置课后活动与探究活动:请从家中找一、二种食品,从包装袋上了解该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课后拓展活动】 请从家中找一、二种食品,从包装袋上了解该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教学反思】
元素的概念很抽象,也很难理解,这决定了这一堂课如果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授课,将会枯燥无味。而在这一节课开始,首先以三个字母拼写单词引入课题,让学生感觉很新奇,激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继而又以英文单词的组合千变万化来说明物质组成的多样性,使学生自然理解了元素组成物质的基本原则。并对元素这一抽象概念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在进行元素概念的分析时,没有简单地重复概念,而是以解题的形式。通过各种含氧元素的物质总结出元素的概念,并通过习题巩固。通过要他们找出物质、元素、原子、分子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在 地壳、生物细胞中各元素的含量,并没有简单的介绍 ,而是用互动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先查出地壳、宇宙、太阳、海洋、生物细胞…中各元素的含量,然后介绍给其他同学,由学生收集资料并整理汇报,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上完课后 , 我感到学生以评价主体的身份参与评价活动的这一方式很好 , 但还应更充分一些 .
修订说明
注重课堂情境的设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对于一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舍得放手,教给学生处理,这样才能中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学的教学是需要贴近生活的,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教师对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与社会联系紧密,在三维目标中,我们不能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各个学科都应该渗透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