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 6.1踏雪寻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 6.1踏雪寻梅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19 00: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踏雪寻梅》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音乐语言精炼,富有诗情画意,第一乐段旋律活泼轻松,描绘了雪后天晴,主人公悠然自得地骑驴观景的画面。第二乐段顿音和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灵活、跳跃,表现了铃儿清脆的响声,在歌曲短小的篇幅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首尾呼应,显得十分简炼而完整。
教学切入点:
这是一节典型的唱歌教学课,而且是二声部合唱曲目,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歌曲演唱上还是有一些难度,因此,我采取用以《踏雪寻梅》为背景音乐,先从视觉上欣赏梅花,让学生感受梅花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贵的品质。后又通过欣赏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乐观的情绪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从视觉、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会对合唱曲目感到有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学好这首歌曲。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聆听《踏雪寻梅》,从音乐中体验雪景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从而 更加热爱冬天、热爱大自然。
2、通过学唱歌曲的两声部合唱感受歌曲和谐之美。
知识目标:
了解作曲家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风格,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的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分析与表现歌曲。
能力目标:
学会二声部歌曲,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难点:
1、运用强弱、顿音记号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2、二声部合唱的和谐、均衡。
教具准备:
电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有一种花不畏严寒,在冬天里开放,你们知道是什么花么?
生:梅花……
2、出示《梅花》课件,背景音乐《踏雪寻梅》。
师:梅花虽不及月季之美,也不比牡丹之傲气,但就是因为梅花的这种敢于和严寒的冬天做斗争的精神,所以人们总是很喜欢梅花。古往今来,多少的文人墨客用诗、用画、用歌来表现绽放于严冬的梅花。
(出示课件)王安石的诗《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美梅花花香怡人。
(点击课件)还有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积极乐观的精神。
二、聆听、感受、体验。
1、欣赏歌曲《踏雪寻梅》导言。(出示课件)
①师: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作曲,他的学生刘雪庵作词,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歌曲《踏雪寻梅》。
②初听歌曲。
师:这首歌曲音乐语言精炼,富有诗情画意,请你们仔细聆听。播放音乐《踏雪寻梅》。
师: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
生:描绘了雪后天晴、主人公悠然自得地骑驴观赏的画面。
生: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美好时光的心情。
生:心旷神怡。
师: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生:合唱。
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2、(出示课件)简介黄自的生平。
3、第二遍聆听歌曲。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听一遍,想象一下自己就是那个骑驴赏花的人。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歌曲有几个乐段?
生:两个乐段。
三、学唱歌曲。
出示课件:歌曲《踏雪寻梅》。
师:让我们来看看刘雪庵写的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方式来读一读这首歌词。(师解释个别字词的意思)
“霁”:雪后放晴。
“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师:这是一曲有两个乐段的合唱曲目,接下来我们来分声部学唱这首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师:歌曲两个声部的节奏怎样?
生:完全相同。
师:请同学们把歌曲的节奏读出来(要求手拍稳定拍,嘴上念节奏)。
①师:请同学们跟琴轻声慢速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曲谱第一乐段,注意唱准附点节奏,以及音符时值。
②学唱高声部第二乐段,第二乐段出现全曲最高音,是一个八度大跳,而且是全曲最长音。另外,第二乐段前三小节的最后一个音都为一个八分休止符。因此,演唱时要记得换气,时值要唱满。
③加入歌词学唱第一声部。
2、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①唱琴慢速学学唱歌曲的低声部曲谱,注意要唱准。
②跟琴填词学唱歌曲的的低声部。
3、进行歌曲的初步合唱。
① 师:在合唱歌曲之前,先请同学们跟琴唱一唱下面的旋律,注意唱准两个声部的音准,体会和谐的音程效果。
1=F
12 3 34 5 56 54 32 1
17 1 12 3 34 32 17 1
1=C
1 7 6 5 - - 4 3 2 3 - -
1 2 1 3 - - 2 1 5 1 - -
②将学生分成两组,同时演唱歌曲《踏雪寻梅》的两个声部曲谱,在唱准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聆听另一声部。
③随琴填词慢速合唱歌曲,进行歌曲的初步合唱,注意吐字清晰,声音和谐。
四、歌曲分析处理。
师: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第一、二乐段所表现的乐思。
生:第一乐段生动地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景。
生:第二乐段细致地描绘了骑驴踏雪寻梅的情景,抒发了观赏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师:那赏花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愉快、怡然自得。
师:我们要把他们这种愉快、怡然自得的赏花心情有感情的唱出来,必须注意曲谱上的记号非常重要,它能够告诉演唱者如何唱好歌曲,所以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曲谱中的各种记号,如力度记号、顿音记号等。因此歌曲开始时用中弱的力度以叙述性的口吻来演唱,表现轻松、悠闲的骑驴赏花的情趣。歌曲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接下来的四个“响叮当”的上方你们觉得要加上什么记号?
生:顿音记号。
师:为什么要加顿音记号?
生:表现驴儿清脆活泼、欢快跳跃。
师:加入顿音记号,我们应怎么唱?
生: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铃声。
师: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到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五、指导学生用跳跃、富有弹性的声音跟随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踏雪寻梅,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从梅花身上学到了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贵品质,愿梅花精神陪伴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