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 站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纸“站起来”的简单方法和原理。
3、让学生通过折折、剪剪等方法,改变纸的形状,做出有趣的形象。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自己制作的作品站起来,了解和掌握纸“站起来”的方法和原理,追求形象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学生创造新的“站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剪刀、胶水、油画棒、普通薄白纸、铅画纸、图片、KT板。
(学生)剪刀、胶水、水彩笔、油画棒、卡纸
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启发诱导
师:(老师非常喜欢我们班的小朋友,也知道你们最聪明。在这主要是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儿来,调整他们学习的情绪。)
师:今天,老师考一考你们,桌上躺着一张纸,你们能让它站起来吗?
生:(学生作各种尝试,教师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予鼓励。生生互动,交流纸“站起来”的方法。)
师:(如果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随机点拨:看老师手中的纸,变、变、变!,示范一些“站起来”的方法。)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纸站起来的?(板书)
生:(按自己站起来方法说)
师:小结,我们用剪、卷、折、粘等多种手法,都会让纸站起来。(板书)
二、创设情景,探究与创作。(引导想像,启发学生通过折折、剪剪、贴贴、画画,增强形象的趣味性。)
师:这些站起来的纸又像什么呢?
生:(做各种想像回答)
师:小朋友们仔细的看,老师把它变成什么。(先画一辆大巴车再用剪刀剪成。)
今天,老师想带我们班(会动脑筋的)小朋友乘坐这辆神气的大巴车去旅行,你们想去吗?“嘟嘟”我们出发咯!
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出示范作:欣赏,自行探索,让学生明了范例中各种形象的不同是因为纸“站起来”的形状与方法不一样,即使同样的“站”法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趣味。)老师示范,列举:出示长条形的纸,通过“卷”的方法让它站起来了!看老师手中的纸,变、变、变,站起来了。它像什么?原来这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是怎样站立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随机点拨:用其他的方法让纸条站起来,(让学生明白一种形象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使它站起来;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同样的方法也可以产生不同的形象。)
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你们还希望看到什么?你还会看到什么?
生:(学生自由想象,交流。)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有趣的形象,其实我们只要剪一剪,卷一卷,折一折,贴一贴就能让你画的形象站起来了,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三、实践再创作
师:(学生画形象,教师指导。)|
创作要求:用一个最喜欢的“站起来”的方法把你最喜欢的形象画下来,再让它站起来,要做到与别人不一样。也可以先让纸站起来,再剪、贴上自己最喜欢的形象。最后涂好颜色。
(学生创作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发现普通薄白纸与铅画纸之间的差别,由此让学生了解不同纸性,站起来的难易程度和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不断与学生交流、协作,发现问题:你的作品为什么不能站起来,原因在哪里?解决问题(纸、或者平衡);另外把大巴车涂好颜色。)
四、交流、展示
师:现在每组小朋友作品做的差不多了,你们相互相互看一看、评一评
1、看看、想想,你最喜欢什么形象?为什么?
2、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我们这次快乐的旅行吗?
五、总结、延伸
今天的旅行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开心吗?老师非常开心,小朋友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我们平时只能躺在纸上的东西,通过剪一剪,卷一卷,折一折,刷刷刷,都站起来了!多有趣呀!下次老师还要带小朋友,乘着这辆神气的大巴车到别的地方去旅行呢?今天就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