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标题: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人民版必修一)
课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中新课程人民版必修一
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 张燕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夏、商、周
秦
清朝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盘古说:我开;女娲说:我补;
共工说:我撞;神农说:我尝;
精卫说:我填;夸父说:我追;
后羿说:我射;嫦娥说;没射着!
黄帝说:我们做什么;
尧说:我让;舜说:我也让;
禹说:咱爷们怎么办?启说:我接你的班!
桀说:好玩;汤说:我反;夏亡了--------
纣说:痛快;武王说:我也反;商亡了--------
选自《杂文月刊》
禹说:咱爷们怎么办?启说:我接你的班!
戴冠冕的夏禹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大禹治水
想一想:仔细观察两幅图片上的禹有何不同?
一、夏商政治形式:
①时间:大约五千年前;
②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③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1、早期国家的出现:
2、夏朝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王位世袭(家天下)制度的出现,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特点: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公天下 家天下
传贤 传子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问:1、材料一反映了哪种制度?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之下有哪些新变化?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
答:1、禅让制。
2、“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传子)代替了禅让制(传贤)。
3、商朝
1)商朝的相关史实:
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2)商朝政治的特点: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②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1、周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纣王暴政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西周建立。
周武王
夏
商
西 周
请大家阅读疆域图回答,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广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阅读合作探究
①什么是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③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④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材料一: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候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候悉至------ ——《史记·周本纪》
(1)材料1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三、四说明这些受封诸候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周初的分封制
服从天子;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定期朝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从地图中可看出周朝分封的对象有哪几类人?
庶人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天子统治,
管辖王畿。
西周的分封制度
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国家。诸侯等可以如法炮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根据图示说明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
材料:
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和诸侯用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一套。
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一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用诸侯之礼,甚至僭(jiàn)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yì)”(“佾”是“乐舞行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材料涉及到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问鼎中原”的典故: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在洛阳西南),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摘自《汉语成语词典》
①请用白话文叙述这个故事。
②思考楚庄王问鼎的用意何在?
解题关键:理解“九鼎”作为一种礼器,在西周时期是王位和权力的象征。
思路引领:“九鼎”的象征意义。
答案提示:楚庄王问鼎意在向周王室发出挑战,企图争夺王位。
温馨提示:
权利:
义务:
封地世袭统治权、拥有土地和人民
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5.影响
积极: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
序。
消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形成
割据混战局面。
6.结果: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兼并战争),分封制受破坏
3.内容
2.对象:
1.目的:
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
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分封制
4.主要诸侯国:
鲁、齐、卫、燕、宋、晋
【情境创设】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王位应该传给二儿子。西周宗法制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
3、西周的宗法制
1、宗法制
1)概念: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各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
实质: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奴隶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4)影响:
①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③内化为孝悌伦理观念,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还有哪些宗法制留下的痕迹呢?
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关系图
嫡长子
其余嫡子及庶子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天子
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分封制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互为表里
相辅相成
里
表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特点
作用
内容
结束
特点
作用
巩固统治
加强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遭破坏
嫡长子继承制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
授民授疆土
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目的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分封制
宗法制
国家治理方式
权力财产分配方 式
互为
表里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是: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知识反馈
3、2006年上海A卷《旬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C
4、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
A、周王 B、商王 C、秦王 D、夏王
5、(2008广东佛山)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伯伯、叔叔、舅舅、姑妈…“等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礼乐制
6、“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 B、郡县制度
C、宗法分封制度 D、礼乐制度
分析民间大量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参考有关书籍及网上资料,试写一篇小论文,阐明你的认识。
课后探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