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和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探索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四边形。
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资源
教具:6个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任意四边形),1个盒子(其中有的面是四边形,有的面不是四边形)。
学具: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份图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校园情境图,引出问题(如图1)。
(二)自主探究,认识四边形
1.辨认四边形,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初步辨认四边形,在计算机上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如图2)。
学生汇报,说出第几号图形是四边形,或者通过课件的判断知道哪几个图形不是四边形,说出自己的看法。
小结归纳四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辨认四边形的活动中逐步将原来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抽象的图形特征,并尝试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2.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理解。
3.应用图形特征,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课件出示六种四边形,教师说明活动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两个活动我们知道了四边形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但它们也有一定的区别,图中这些四边形中(如图3),哪几个图形有共同的特点?你能把它们按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吗?并说出你们进行分类的理由。
教师提示学生,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尝试。出示温馨提示: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这些四边形的角;还可以用尺子量一量四边形的边。
全班交流,学生上台展示,并说说分类标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知识整理和板书,并小结。
【设计意图:在对四边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感受图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并特别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最后利用简单的集合图渗透数学中的集合思想。】
(三)动手操作,拓展应用
1.围一围。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知道了它们的特征,还进一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根据我们发现的图形特征,用课件中的钉子板(如图4)围一个自己喜欢的四边形。围成以后请同桌互相判断是不是四边形。
学生操作:通过课件的钉子板,点击移动四个顶点,围出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和任意四边形。
教师出示特例,请学生判断,强调:只要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就是四边形。
2.剪一剪。
活动说明:四人小组合作,只剪一下,将这些图形变成四边形。比一比哪个组能想出多种方法。
学生活动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如图5)。
3.数一数。
活动要求:数出图中四边形的个数,利用课件判断自己的正误,或者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学习(如图6)。
通过课件演示数出组合的四边形。质疑:为什么不用3个基本图形来组成四边形?(回归到应用四边形的特征来找,突出有序地数)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并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评价反思,总结提升
教学反思
《认识四边形》这节课,我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图形知识的探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概念教学中的优势。
在建立概念这个环节,我利用课件的及时反馈功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四边形的辨别。有的学生通过课件的反馈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也有的学生发现猜想中的不足。为了清楚地建立新概念,我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提出几个特殊图形的辨别理由,由此抽象出“四边形是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图形”,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功能,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活动。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练习中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第一个层次是根据图形特征利用课件围出四边形,由于利用课件易于进行多次重复性操作,学生围出了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因此有的学生提出了一些特例,加深了对图形特征的理解;第二层次是变式练习,将四个不是四边形的图形剪一下或者折一下,将它变成四边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利用课件操作和直接动手折两种活动方式,对比之下利用课件操作的展示空间更大;第三层次是拓展练习,通过课件自主探究四边形的个数,让学生学会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组合图形的个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