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演唱 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演唱 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19 00:4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之《母鸡叫咯咯》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三册第四课《咯咯哒》之《母鸡叫咯咯》
教材分析:《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结构为带再现的两段体。歌曲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形象、有趣地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歌词生动地描绘了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个音,易学易记。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抓住上述特点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感受歌曲所表现出母鸡下蛋的欢快音乐形象,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歌唱与律动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聆听、模唱、表演、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鼓励学生为歌曲的节奏编创旋律,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式体验歌曲。
教学用具:多媒体、竖笛、响板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师:我今天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一个超大农场的主人。农场里有着好多可爱的小动物。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农场。大家和我一起去逛逛吧!
PPT 出示农场图片,音乐伴奏播放,师演唱,带生律动
二、新歌教学部分
  (一)找母鸡
  1.教师介绍农场管理“咒语”。
  2.模唱“咒语旋律”:“3 3 3 3 |3 5 5— ||”
师:快看,那边有一群羊,我可以用咒语让它们集合。请仔细看,认真听。PPT——羊群集合。
师:小羊小羊怎么叫? (咩咩 咩咩……)
  3.师:小鸭子和鸭妈妈走丢了,伤心地哭了起来,别着急,我有神奇的咒语。
师:又怎么样了呀?鸭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开心地叫了起来。小鸭小鸭怎么叫?“嘎嘎 嘎嘎 ”
  4.师:那你想不想学学这个咒语?(想)
PPT出示 “咒语”旋律
3 3 3 3 |3 5 5— ||
师边做科尔文手势边带生唱。
5.PPT出示 母鸡的图片
①师:哎,那边有只母鸡,我们让她跳舞好不好呀?(好)
我们一起来用咒语唱一唱
②初听歌曲,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提问:猜猜母鸡去干什么了?(生蛋)
③“咒语旋律”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PPT 播放 《母鸡叫咯咯》伴奏
师边唱旋律,边律动
师:出现了几次呀?(三次)
6.出示课题。
PPT出示课题《母鸡叫咯咯》
  (二)扮母鸡
  1.出示歌曲主要节奏型,学生用“咯”朗读。
PPT出示节奏型 XX X | XX X|
  2.随老师打响板读节奏。
3.分组扮演角色熟悉节奏。
师为生分组。比比看,哪一组的母鸡聊得最开心。
师打响板为学生打节奏。
4.随音乐模唱整曲。
用“咯”来轻轻地模唱一下这首歌曲。{轻巧的声音}
PPT 播放 《母鸡叫咯咯》伴奏
   (三)唱母鸡
1.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感受,找出表现母鸡报喜动作的乐句。
2.引导学生编创动作学唱第三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3.师生合作演唱表现歌曲。
PPT播放《母鸡叫咯咯》
  (四)演母鸡
1.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速度”与“情绪”。
2.通过“母鸡啄米”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会用弹性、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①慢速抒情:
②快读活泼:用轻巧的声音,
3.鼓励学生模仿母鸡形态演唱歌曲,巧用“贴蛋”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拍的强弱规律。
  4.引导学生体验并模仿“母鸡下蛋”处理歌曲的力度变化,进一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拓展部分
  1.在“魔法棒”游戏中学会“3、5”两个音。
  2.学习用竖笛吹奏:“3---,5---,35 ”。
  3.学生用竖笛与教师一起表演歌曲。
  4.学生分组吹奏、演唱歌曲。
  5.学生分组讨论用“3、5”两个音为指定节奏编创两小节的旋律。
  6.学生分组创作新曲,师生共同演绎,培养对“3、5”的识谱兴趣。
  
  教学反思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新版教科书中将其从一年级调至二年级,所以在深度上我相应做出调整。本节课设计上我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学习歌曲的模式,巧妙创设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将竖笛教学与音乐教材紧密结合,从演唱、合奏到创作全新的《母鸡叫咯咯》,采用剥笋式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逐级展开,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故事、游戏、编创等多次变化重复的音乐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歌曲,把课堂气氛一步步推向高潮,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愉悦,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特别是学生在“魔法棒”的游戏中学会用竖笛吹奏“、”两音后,能够用“、”两个音为指定节奏编创旋律,我随机应变让孩子们用所编的旋律作为伴奏织体给歌曲尝试伴奏,取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