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章末题型分练】7年级上册
第二章
实验探究题
一、生物与非生物
1.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凭借常识或经验就能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但实际上,非生物也有许多特征与生物的特征相似,因此,对一个陌生的物体,我们有时并不能方便地判断它是否属于生物。此时,我们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加以鉴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下面的问题:有一群鸟在河边轮番攻击一个不明物体,该物体是花瓶状的,外壳上还有粉红色的小圆点。你如何判断该不明物体是否属于生物呢?
(1)第一步,列出生物的所有特征:________。
(2)第二步,分析上述情景,该不明物体具有哪些特征:________。
(3)第三步,为了作出正确判断,你还需要进行哪些观察或实验:________。
2.(2018七上·金华月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南宋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
(2)“红杏出墙”后,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____的特征。
(3)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征。
(4)“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讲,红杏具有________的特征。
(5)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红杏属于__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
二、细胞
3.根据“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老师,在准备本实验的材料用具时,不需要准备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还需要添加的材料用具有________。
(2)如果观察时使用5×目镜和10×物镜,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
(3)观察时如果视野过亮,除了调节显微镜的光圈外,还可以调节________。
4.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发现视野中会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快速正确地判断视野中“污物”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甲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将该思维导图缺少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乙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乙中的镜头A和镜头________(填字母)进行观察。
5.(2019七上·萧山期末)下面是小金同学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最开始应在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所见视野如下图甲所示。若要重点观察A细胞的内部结构,首先要将玻片向________移动。紧接着的操作是________。
(3)图乙中,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6.(2019七上·萧山月考)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据图回答:
?
(1)步骤1说明________成功.
(2)步骤2的操作中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向下,眼睛看________防止压坏镜头,从左边看是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的。
(3)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________倍.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植物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1),则其实际流动方向是________。
(5)在显微镜下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所示的状况,其中正确的操作是:首先将玻片往________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通过________可以提高视野亮度;最后调节________使像清晰如图乙。
7.(2019八上·萧山期中)下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中滴加的是0.9%的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的原因是
??
A.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B.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C.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
D.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2)图乙、图丙、图丁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形成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________。
(3)戊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________。
8.(2019七上·衢州期中)学习了《细胞》一节后,小江同学对细胞膜的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的功能,请你帮助他共同完成:
实验材料:1000毫升大烧杯、清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红色苋菜等。
实验步骤:
⑴提出问题: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吗?
⑵作出假设:活细胞的细胞膜可能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⑶制定计划:
①取两个1000毫升的大烧杯,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乙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把甲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乙烧杯________,留作对照;
③把等量的红色苋菜叶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
④观察并记录烧杯中的现象。
⑷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水变红色,乙烧杯中的水不变色
⑸原因分析:甲杯中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膜________,乙杯中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膜完好无损。
⑹实验结论:________。
9.(2019七上·柯桥月考)观察下边与显微镜相关的示意图甲、乙、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哪几项?答:________
①放置显微镜时,应该是5朝前,4朝后。
②若想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应向前转动2。
③若实验室的光线较暗,应该选择10的凹面。
④
7的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低。
⑤下降镜筒时,眼睛应该注视1。
⑥放片时,应该使待观察对象对准8的中央。
(2)某同学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欲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他接下来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
①转动转换器????
②调节粗准焦螺旋?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④将待观察对象移动到视野中央。
(3)图乙是显微镜的镜头示意图,若想获得最大的放大倍数,应该选择的组合是________。
(4)图丙为李力同学在用目镜为“5×”、物镜为“40×”的镜头组合下看到的物象,若他不转动物镜转换器和载玻片,只将目镜换成“15×”的,那么调换目镜后他可以看到________个细胞。
(5)若视野中的物像正往左上方移动,要将物像移向视野中央,则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
(6)遮光器上大小不等的孔叫________,在对光时应该选用其中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
目镜
物镜
甲
15×
10×
乙
10×
40×
丙
10×
10×
丁
15×
40×
10.(2019七上·平阳期末)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如下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暗。假如他所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于是他试图将该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________
(2)上图是甲同学绘制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该细胞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3)细胞是一个立体结构,但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则是该细胞的某个平面图。甲、乙同学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两张同种动物组织细胞装片(细胞形态结构相同),结果甲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圆形,乙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长方形。请你推测该种动物组织细胞的立体形状最可能是________。
(4)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逆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________??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三、常见的动物
11.阅读材料,解决以下问题。
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他很想知道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于是他设想蟑螂可能喜欢吃的食物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等食物,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然后观察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进行对比,
食物名称
现象
结果
结论
蔗糖
咖啡
话梅
米饭
(1)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下表是小亮设计的一个观察记录的表格,其中小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什么:________。
(3)通过实验发现蟑螂最喜欢的食物是________。
12.以下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鱼鳍的功能的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⑴提出问题: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纺锤形,体表有黏液,以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在水中运动。那么,鱼鳍有什么功能呢?
⑵建立假设:
鲫鱼有胸鳍1对,腹鳍1对,臀鳍1个,背鳍1个和尾鳍1个。鲫鱼的尾鳍可能与鱼体前进的方向有关;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可能与鱼体运动时保持鱼体的平衡有关。
⑶设计实验方案:
①根据鲫鱼的尾鳍可能与鱼体前进的方向有关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法:________。
②根据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可能与鱼体运动时保持鱼体的平衡有关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法:________。
⑷实验检验:①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如果假设成立,将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
②如果假设不成立,又将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
13.小西家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干燥的水泥路上却很少看见,鼠妇喜欢在湿的环境中生活吗?小西开展了如下探究。
(1)查阅资料:鼠妇又称“灌虫”,它属于____(选填“脊椎“或“无脊”)动物中的节鼓动物门甲壳纲灌虫亚目。
(2)作出假设:鼠妇喜欢湿的环境。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各放上一半湿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1
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干燥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潮湿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喜欢________(选填“干燥”或“湿“)的环境。
14.(2019七上·诸暨期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
(1)仔细观察发现:苍蝇与其他昆虫一样,它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
(2)设计实验:
①在A(瓶内无脏物)、B(瓶内________)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乙图);
②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________。
(3)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
②若________,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
(4)实验评价与交流:小红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该如何改进?________。
15.(2019七上·余姚期末)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1)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A.B.C.D.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________
呼吸的。
(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⑷实验后将蚯蚓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16.(2019七上·宁波期末)你有在菜园栽培植物的经历吗?春天翻耕土地时,经常会看到蠕动的蚯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他们。
(1)在观察蚯蚓时,把蚯蚓放入纸筒内,发现它的移动会发出声音,用放大镜观察,原来是由于________在摩擦纸面;如图甲所示,用棉签轻触少量醋,靠近蚯蚓的A、B两端,________端对醋反应较为敏感(填字母)。
(2)如图乙是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蚯蚓习性的实验装置图,你认为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
A.蚯蚓对光线有怎样的反应
B.湿度对蚯蚓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C.蚯蚓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
D.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17.(2018七上·泰顺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
(1)请列举蚱蜢的哪些特征属于昆虫的?。
(2)本实验能否只选3只蚱蜢分别放入A、B、C容器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设置C组的目的是________。
(4)根据下表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大部分死亡的原因。
时间
蚱蜢状态
组别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实验组A
活跃
活跃
不活跃
大部分死亡
对照组B
活跃
活跃
活跃
活跃
对照组C
活跃
活跃
活跃
活跃
18.某小组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订了如下计划:(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将小组计划的探究内容补全:
(1)提出的问题:________?
(2)作出的假设:________。
(3)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蚯蚓,薄木板一块,玻璃板一块。
实验A:让蚯蚓在________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实验B:让蚯蚓在________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4)实验数据:
平均爬行距离(厘米)
玻璃板
12
薄木板
30
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可得出如下结论:蚯蚓在________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5)本实验中:实验A与实验B的变量是什么?
________。
(6)做完实验后,应对蚯蚓如何处理?________。
四、常见的植物
19.(2019七上·奉化期末)罂粟能提炼出毒品,我国法律规定严禁随意种植。2019年4月,宁波警方查处了多起农户非法种植罂粟的案件。经调查,部分农户因罂粟与常见花卉虞美人的外形相似而误种。
(1)由于虞美人和罂粟同属于罂粟属的植物,故在外形上存在一些相似的特征;但因这两类植物分属于不同的________,所以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为帮助大家分辨两种植物,小科整理归纳了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
植物名称
虞美人
罂粟
茎
细弱有绒毛
壮实光滑
叶
叶边呈分裂状,叶较窄
叶边不分裂,呈锯齿状
花
花瓣多为4片,边缘平滑不开裂
花瓣有重瓣,边缘会开裂
果实
上有绒毛
外表较光滑
如图为罂粟和虞美人的照片,据表信息可判断________(填“甲“或”乙“)植物是罂粟。
(3)毒品会损害人的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下列选项中,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是
????。
A.不吸食、不注射毒品
B.不走私、不贩卖毒品
C.不种植可提取毒品的植物
20.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至海拔10m处。
⑵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___处的野菊幼芽。
⑶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________。
⑷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
⑸进行该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21.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l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a.选择9株柑橘苗,将它们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株。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千克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千克
最大
甜
C组
91千克
大
甜、略带酸
①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适宜种植在________???
。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答出一点:________?
。
五、物种的多样性
22.(2020七上·北仑期末)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黄岩岛是我圈南海一座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枪鱼。它是游泳速度最快的海洋生物之一;它的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
资料二:科学家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了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原因,有关数据见下表。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质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21%
32%
17%
20%
(1)根据资料一回答:黄岩岛海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
(2)根据资料二回答:造成某地区哺乳类和鸟类受到威胁或濒危的首要原因是________;保护哺乳类和鸟类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________?(写一点措施即可)
23.“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由于人们对鲨鱼“鱼翅”的大量食用,目前全球有八种鲨鱼濒临灭绝。其实“鱼翅”营养价值不及猪皮,其中超标的汞更会危及健康。
(1)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运动器官?________?。鲨鱼依靠它在水中灵活、迅捷地游泳。
(2)鲨鱼属于鱼类。下列动物中,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
?
?)。
A.海马??
B.海豚??
C.海龟
D.海葵
(3)鲨鱼是包括鲸鲨、双髻鲨和白鳍鲨等多种鲨的总称。每年有超过七千万头鲨鱼被捕杀,这是对生物的________?多样性的破坏,对维持海洋的生态平衡十分不利。
(4)为了保护鲨鱼,我们可以做些什么?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答案】
(1)能进行繁殖,有生长和发育的现象,具有应激性,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2)花瓶状,有外壳,外壳上有粉红色的小圆点
(3)观察它是否有感觉,对外界刺激能否作出反应等
2.【答案】
(1)应激性(2)新陈代谢(3)繁殖(4)生长(5)生物
二、细胞
3.【答案】
(1)③;消毒牙签、凉开水、稀碘液、吸水纸、纱布、生理盐水(2)50(3)反光镜
4.【答案】
(1)在装片上;在目镜上(2)D
5.【答案】
(1)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2)右上;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并适当调辆视野亮度
(3)cadb
6.【答案】
(1)对光(2)物镜;逆时针(3)200(4)逆时针
(5)左下;调大光圈或换成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7.【答案】
(1)B(2)对光(3)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液泡
8.【答案】
不加热;被破坏(或是破裂);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9.【答案】
(1)①③⑥(2)④①③(3)①④(4)5(5)左上方(6)光圈;较大
10.【答案】
(1)丁;将装片往右下方移动(2)不正确;口腔上皮细胞没有图中所示的细胞壁和液泡等结构(3)圆柱体(4)逆时针
三、常见的动物
11.【答案】
(1)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2)放食物的盒子中蟑螂的数量或(放蟑螂的盒子中蟑螂剩余的数量);(3)蔗糖
12.【答案】
观察正常的鲫鱼在水中游动的情况,再把尾鳍剪去,观察鲫鱼的游动情况;观察正常的鲫鱼在水中游动的情况,再把胸鳍和腹鳍剪去,观察鲫鱼的游动情况;剪去尾鳍后,鲫鱼不能保持前进方向;剪去胸鳍和腹鳍后,鲫鱼失去平衡;鲫鱼游动情况没有变化
13.【答案】
(1)无脊(2)土壤潮湿程度(3)湿
14.【答案】
(1)节肢动物(2)有脏物;苍蝇搓脚的次数(3)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少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4)每组只用一只苍蝇存在偶然性,应多用几只
15.【答案】
(1)B(2)温湿的体壁(3)B
16.【答案】
(1)刚毛;B(2)A
17.【答案】
(1)蚱蜢身体分节,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组,两对翅,身体有外骨骼(合理即可)(2)不能,避免实验偶然性的发生(3)对照作用(或排除水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杏仁遇水产生有毒气体,对蚱蜢产生毒害作用
18.【答案】
(1)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2)蚯蚓在光滑(或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3)玻璃板;薄木板(4)较粗糙(5)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6)把蚯蚓放回适合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去
四、常见的植物
19.【答案】
(1)种(2)乙(3)A,B,C
20.【答案】
10m、500m、1000m;测量野菊株高;与10m处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与原海拔处(500m和1000m)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比10m处野菊株高矮,比原海拔处野菊株高高;控制变量法
21.【答案】
(1)温度、水分(2)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
五、物种的多样性
22.【答案】
(1)物种多样性(2)栖息地丧失;设立自然保护区
(3)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植树造林等
23.【答案】
(1)鳍(2)A(3)物种(4)禁止食用鲨鱼“鱼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