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二课 卡通故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二课 卡通故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0-19 01: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
卡通故事
课题:卡通造型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卡通展开,分为卡通形象的绘制与卡通故事的绘制两部分的学习内容,两个学习活动设置各一课时。本课主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强化对卡通绘画创作的兴趣,提升对卡通形像及卡通故事编绘的认识与绘制水品。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过度,还保持着童真、童趣。喜爱看动画片的爱好还没有减退,他们熟知国内外众多的卡通明星,对卡通有强烈的、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望和创在热情。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看卡通片时都比较盲目,而且很少思考与卡通相关的知识,对卡通的本质特点还不够了解,表现方法也仅仅只是临摹,少有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卡通的基本概念,熟悉卡通形象的类型和造型特点,并能够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塑造卡通形象。。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提问,分析,讨论和教师的示范的方法带领来认识卡通画,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大胆想象创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中国的国产动画片。
教学重点:
卡通画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塑造卡通形象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卡通形象小物件、静物、彩色笔
学生用具:
铅笔、美术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播放动画片《》引入课题
游戏:猜猜“他是谁?”
课件展示卡通明星,让学生猜出他们的身份,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卡通特点。
板书课题,引出卡通一词的概念
(1)概念:“卡通”一词来源于英语“cartoon”的中文音译,是动画与漫画的合称,又称为动漫,通常指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的插图、绘画,现在也指画风抽象、情节比较喜剧化、通常以儿童为对象的动画片。是狭义的是指美国和欧洲等地的漫画和(带有儿童向的幽默动画作品)动画。广义的指各国各地中有着各自的风格,随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变化的卡通漫画、动画。
(2)卡通片的组成:鲜明的卡通形象、幽默的情节、动人的故事
卡通简史
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在17世纪的荷兰,画家笔下首次出现了含卡通夸张意味的素描图轴,早在17世纪末,英国的报刊上就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卡通的幽默插图,但是由于缺乏专职画家和固定的艺术风格,因此还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画。随着报刊出版业的繁荣,到了18世纪初,彩色印刷术的出现引发了出版业的一场革命,相应的,彩色漫画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新课学习
1.卡通画的造型特点
结合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认识并理解简化(造型简洁)、夸张(卡张变形)、幽默(生动有趣)这些卡通艺术的基本造型手段,并最终归纳到拟人化这一卡通造型手法上。
(板书卡通画的造型特点)简化——夸张——幽默——(拟人化的方法)添加五官表情——四肢动作——语言对话
2.观察、讨论
观察对比不同动物的图片与卡通造型,讨论发言,说一说所用的方法是什么?
(五官和表情及四肢的动作的表现方法)
练一练
总结归纳卡通形象特点
教师示范,展示物品——(水杯、梨子、饮料、鸡蛋)根据物品外形特征,简单拟人化、夸张化、并加上语言表现。重在启发,引导和鼓励,避免学生过分依赖、模仿老师,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大胆想象。
学生创作
根据老师展示的物品,应用拟人的表现手法,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件物品设计卡通形象。(可自行上色)
(四)、作业点评
1.学生自评:谈创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2.学生互评:寻找同学作品中的闪光点,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相互借鉴。
教学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卡通画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尝试创作卡通画,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去想象,多去创作卡通人物形象,同时关注我们的国产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