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达高二
2020
年
10
月月考生物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学考班
1-25
题共
50
分,选考班
1-30
题共
60
分)
1、如图所示,在一株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玉米幼苗上,a
表示弯曲部位的向光侧细胞,b
表示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生长弯曲的是幼苗尖端
生长素浓度:a>b
细胞长度:a>b
b
侧细胞比
a
侧细胞体积大
2、下列生理现象均未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
.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
a1
a2
a3
a4
)3、某兴趣小组探究
2、4-D
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a1,a2,a3,a4
依次增大
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a4
浓度的
2,4-D
抑制生根
B.组别
1
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
a1
与
a2
之间
D.2,4-D
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4、关于生长素的发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特实验分离出了生长素
B
.温特确定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
C.达尔文父子实验证明幼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D.波森.詹森实验证明有一种化学物质由幼苗尖端向下传递
5、将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幼苗切面的左侧,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直立生长
B.不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
6、下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生长的影响情况,据图可以说明
A
.生长素的效应与作用部位有关
B.不同浓度可能产生相同的效应
C.浓度大于
b
小于
a
的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效应
(
生长素浓度
)D.生长素的浓度大于
a
时茎就停止生长
7、1913
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为了检验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
尖端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
感受光的部位是在苗的尖端
云母片阻碍了某种物质的传递
弯曲生长的部位不是在苗的尖端
8、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蛋白质的是
A.
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B.
作为氧运输的载体
C.
抗击病原体的抗体
D.
细胞呼吸作用的酶
9、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之一在于,激素调节
A.只对内部刺激反应
B
.反应快
C.作用持续时间长
D.调节范围准确
1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1、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
A.神经冲动
B.
反射
C
.动作点位
D.负电波
12、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
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B.
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13、健康成年人进入寒冷环境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产热量明显增加
B.
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
C.酶活性明显降低
D.脂肪代谢系统被激活
14、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的婴儿,神经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智力迟钝。治疗此病应服用
A.性激素
B
.生长激素
C.加碘食物
D.甲状腺激素
15、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泌物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
B.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以是内分泌细胞
C.若该图表示人体的激素调节,则分泌细胞不一定在内分泌腺中
D.体液调节中分泌物的作用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6、下列关于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效应器肌梭收到叩击后可使感觉神经元的末梢产生动作电位
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
C.动作电位沿着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
D.位于脊髓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17、将电表的两极连接到蛙的坐骨神经表面,如图所示。在
a
处给予适当强度的电刺激,引起了腓肠肌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是可兴奋细胞
B.未兴奋时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C.a
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传播到
b
处
D.刺激
a
处,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
甲状腺激素
①
X
Y
甲状腺
)18、下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
A.图中结构
X、Y
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若结构
Y
受损,则①含量升高,②含量降低
C.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①含量升高,②含量降低
D.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
19、下列关于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雄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
B.雄激素具有减弱代谢率的作用
C.雌激素具有促进乳腺生长的作用
D.雌激素具有促进卵泡生长的作用
20、下列疾病中与免疫相关的是
A.侏儒症
B.过敏性鼻炎
C.高度近视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成熟
B
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合成抗体的能力,并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辅助性
T
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巨噬细胞和血浆蛋白主要在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巨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有作用
22、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皮肤角质层细胞的屏障作用
B.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23、下图是细胞免疫中
X
细胞与嵌有抗原-MHC
复合体的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
X
细胞是指
B
淋巴细胞
B.
T
淋巴细胞
C.效应
B
细胞
D.
效应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
24、下列关于人体人体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成熟的
B
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
B.体液免疫中活化的辅助性
T
淋巴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2
C.病毒感染人体后只能依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HIV
能攻击人体的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25、下列关于艾滋病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HIV
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
T
淋巴细胞,也可感染巨噬细胞、脑细胞
B.HIV
侵入人体识别并结合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后进入细胞
C.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不能通过抗体检测来诊断
HIV
感染
IV
不会通过一般的身体接触或空气途径传播
(26-30
题选考题,学考班同学不做)
26、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
(CK
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
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D.使用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延长番茄的存储时间
27、如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随着曲线
a
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4h
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
随着曲线
b
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
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
4h
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
b
表示
28、γ-氨基丁酸(GABA,结构简式
H2N-CH2-CH2-CH2-COOH)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对脑部具有安定作用.图甲为γ-氨基丁酸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机理(X、Y
为影响膜电位变化的两种重要物质),图乙为一次膜电位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甲中的物质
X
指的是γ-氨基丁酸,它不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原料
图甲中的物质
Y
指的是阴离子,它的流入会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
某病人体内缺乏
GABA
酶,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
A~B
段主要发生
K+外流,B~D
段主要发生
Na+内流
29、下列生理过程,与大脑皮层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某人脑部受伤,患表达性失语症
B.某人掉入冰湖里,产生冷的感觉
C.人在吃东西的时候,口腔分泌唾液
D.健康的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30、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和神经中
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处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
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二、非选题(学考班
31-33
题,共
20
分;选考班
31-34
题,共
40
分)
31、(每空
1
分,共
6
分)
(
10
-10
10
-8
10
-4
生长素浓度
(
moL/L
)
)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生长素的这一浓度对根生长的效
应是
。这一现象说明
。
(2)B
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3)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有差异,敏感程度最强的是
(4)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
32、(每空
1
分,共
6
分)
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请回答
(1)发射发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①
和②
。
(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该反射弧是
元反射弧,其中的传入神经元是
(填图中标号),最简单的反射弧是
元反射弧,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
。
33、(每空
1
分,共
8
分)
如图是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
(1)图中
B
细胞和
C
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A]
分化而来的,但这两类细胞成
熟的部位不同,其中
B
细胞是在
中成熟的.
(2)E
和
F
都是
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分裂分化产生[D]
细胞和[G]
细胞.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免疫中,机体活化的
D
细胞可以识别嵌有
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它.而体液免疫中,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是
.
(4)C
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需要抗原的刺激,还需要
细胞分泌的白细胞
介素-2
等多种蛋白质的刺激.
(
抗原侵入
宿主细胞
抗原侵入机体
②
①
直接作用
细胞免疫
③
③
⑤
抗原呈递
体液免疫
发挥免疫作用
发挥免疫作用
)
(34
题选考题,学考班同学不做)
34、(每空
2
分,共
20
分)
(
血液
细胞
乙
激素
b
递质的受体
激素
b
的
受体
神经末
梢
突触前
膜
细胞
甲
分泌
物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表示人体维持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
(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果分别在
X、Y
处给
予一个适宜测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
和
次。若单独
给
X
处一适宜刺激时,膜内电流的方向是
。
(2)在图中
Z
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
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
Z
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
的功能。
(3)如果该图表示的是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分泌物
a
作用于腺垂体,则细胞甲是
细胞,分泌物
a
可代表其分泌的
激素;
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
。
(4)已知蛙的“神经-腓肠肌标本”在某种麻醉药的作用下,刺激神经时肌肉不发生收缩现象。为探究该麻醉药的具体作用部位,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材料:有活性的“神经-腓肠肌”标本
3
个,适宜的放电装置,适宜浓度的麻醉药(用
该麻醉药液处理某一部位时不影响邻近部位),吸管,培养皿
3
个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对标本进行
,然后分别置于培养皿中,用
相同适宜强度的电分别刺激每个标本的神经纤维,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
第二步:用吸管吸取等量的药物分别滴在三组标本的
。第三步:
。
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得出结论。20年10月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生长
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不同部位作用效果不同
(2)促进生长
(4)双重性
32、(1)适宜的刺激
整的发射
受到刺激后会发生神经冲动并沿轩
去
33、(1)淋巴干细胞
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B细胞
(3)抗原MHC复合体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4)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
4、(1)2
未兴奋部
(2)递质的受体
(3)
脑神经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与激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4)分组并编号为
神经纤维上、肌肉
肌肉接点处
用电刺激神经纤维,观察肌肉收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