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走进具象艺术
3
一、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
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
具象艺术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它的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按照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来描画对象。
一、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具象艺术的三个主要特点:
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2.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
3.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
写生珍禽图卷
五代
黄筌
绢本
设色
纵41.5厘米
横70厘米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山水、人物皆擅,尤以花鸟最为著名,画法精工富丽,对北宋和以后的花鸟画有重大影响。
写生珍禽图卷
(局部)
黄筌最擅长用勾勒法作画,即以细淡的墨线勾画出所画花鸟的轮廓,然后填以色彩,以着色为主,给人以富丽工巧的感觉;同时他爱画名花异草,珍禽奇鸟,寓有富贵吉祥的含义。其子黄居寀禀承家风,宏扬工细、逼真的勾勒填彩画法,因此黄氏父子的画风被称作“黄家富贵“,而且风靡后代画院,流风不绝。
《清明上河图》画卷简介
???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
(今山东诸城)人。
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
(今河南开封)游学,
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建筑物等,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有人物
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清明上河图》
其中对各色人等的生动描绘已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第一手资料。
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
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24.8厘米×52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择端(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是北宋末年画家,字正道,东武人(今山东诸城县人)。幼年时喜好读书,青年游学京师,后习绘画。工于界面,尤善于画舟车、建筑物等现实生活题材。曾画有《西湖争标图》和《清明上河图》。后者至今尚存,是一幅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
《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俗称
“上河
”,是当时国家的漕运
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作者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需要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如载运江南粮米财物的漕船,与北方经济交流的骆驼队,以及各阶层人物的活动。其中有力夫、纤夫、小贩、市民,还有少数官宦人家的上流社会人物。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宋)
在浙南山区的廊桥还保持着虹桥建筑结构的原形。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宋)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宋)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宋)
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雕塑(宋)
王时敏像
(中国画,局部)曾鲸(明)
《王时敏像》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曾鲸50岁左右,正是他的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画中人物是明末王时敏青年时期的肖像。王时敏少年时中进士,崇祯时曾任太常寺少卿。清入关后,拒绝做官,潜心诗文书画,其后以山水画的卓越成就被列为清初画家“四王”之首。该画所绘29岁的王时敏,手持拂尘,盘坐于蒲团之上,面庞清秀,神态端庄,双目有神,聪慧倜傥,一位富有才华的青年文士跃然于绢面之上。
重屏会棋图卷
周文矩(五代)绢本
设色
纵30.4厘米
横58.5厘米
《教皇英诺森十世》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
1650
年他在意大利罗马访问期间,应教皇本人的邀请而画的。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直盯着观众,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着狡诈。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格特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教皇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半是不满半是赞叹的口吻说:“
画得太逼真了!”
甚至后来这幅肖像画挂在一间厅堂里时,从外面经过的几个主教,看到这一肖像还以为真的是教皇坐在里面呢!此外,这一作品的用色也相当精彩,闪闪发光的冠帽和法衣,同洁白的亚麻衣领以及镶在衣服上的白花边,
形成一种鲜明而有变化
的
色调,再加上暗红色的天鹅绒背景和镶在椅背上闪闪发光的宝石,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沉着厚重而又华贵的气氛,以显示出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教皇英诺森十世
油画
1650年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作者准确把握住了对象阴险、狡诈、多疑甚至毒辣的性格特征。他双唇紧闭、双眉紧锁、
目光斜视、脸阴沉,好像对谁都不信任。同时他又坚定、独断,要控制一切。
梅杜萨之筏(油画,1819年)席里柯(法国)
关天培像
(中国画,局部)
佚名(清)
情节性,
又称
叙事性
《货郎图》使我们领略了宋代的风俗,琳琅满目的货物也为我们提供了宋代商品的图像资料。
货郎图(中国画,局部)李嵩(宋)
货郎图(绢本设色,25.5厘米×7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嵩(宋)
李嵩是木工出身的画家,在光宗、宁宗和理宗初年为画院待诏。他善用界尺作木屋画,同时也是一位山水、人物、花鸟兼能的画家。
《货郎图》体现了李嵩人物画的造诣。作品描绘了一位中年货郎挑着
“货郎担”来到农村时,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货郎担上的小商品琳琅满目,品类繁多,货郎将有些商品做了分类,标有
“诵仙经”、
“明风水”、“三百件”、“牛马小儿”、“便是山东米”、“黄醋”
等字样。画面上大大小小十二个顽童,动态表情各异,生动有趣,布局疏密得体,在笔法的运用上也恰到好处:画柳树野草和几条家犬用笔细密而有变化;画货郎担上的货物用笔细匀;画衣纹则略带颤笔,转折顿挫有致,表现了农家衣衫粗布的质感。
石工(油画,1849年)库尔贝(法国)
1849年完成的《石工》,是库尔贝的重要代表作。在巨大画面上,画家突出了两个和真人一般大小的石工。一老一少,穿着粗布衣,脚登简陋的木底鞋,正在路边凿打和搬运石块。这场景是库尔贝在途中亲见的一幕,石工艰苦的劳动使他震惊了,他决心去描绘他们。他把两个石工请到自己的画室,请他们做模特儿,自己又到现场画了一些写生稿。为了强调这种野外修路工的艰苦生活,除了在画幅上犹如浮雕般立体地展现两个形体高大的石工之外,还在背景处添画了铜锅等炊具,周围则是一片荒凉不堪的山坡。在炙人的烈日下,两个石工就在道旁的沟边劳动。画幅的上部是遮顶的山岗,在右角山坡的后面,仅透露出一角蓝天。库尔贝说:“
我每天散步时都看到这些人。
而且,这个阶级的人们往往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
二、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血衣(素描,1959年)王式廓
典型环境典型形象---构成了美术作品完整的主题
《血衣》是王式廓以在华北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所积累的生活体验与素材为基础而创作的大型素描(油画稿),也是曾经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杰出革命历史画。它以一位农村妇女手持的血衣作为揭示主题和画面情节的中心,用一系列饱受封建剥削和摧残的农民形象体现了控诉斗争激情,显示了民主革命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时代的到来。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作者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蒙娜丽沙
(油画,1503---1505年)达·芬奇(意大利)
主题性作品中即使是个别人物形象也都是集合和抽取了众多人的特征后塑造出来的,因而他们就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为一个时代甚至一个民族的历史写照。
《蒙娜丽沙》就是以其特有的神秘微笑而传达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自信和人文主义思想。
《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资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达·芬奇为她画像时,这位24岁的妇女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悲切抑郁。画家为了让她面露微笑,想出种种办法:请乐师奏乐、唱歌,或说笑话,让欢快的气氛帮助她展现笑容。
在受基督教禁欲主义控制的年代里,妇女的行止受到许多约束,她们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不然,就是对上帝的亵渎。所以中世纪的肖像画,一般都被画得呆板、僵硬,面部毫无表情。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为表现人的情感而费尽心机,为了画出蒙娜丽莎真实的形象,他还从解剖和生理学上进行研究,探索隐藏在皮肤下面的脸部肌肉的微笑状态,研究人在轻松愉快时的心理变化与反映过程。
田横五百士(油画,1928---1930年)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
(油画,纵198
cm
横335cm,1928—1930年)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取材于秦代末年齐国旧王族田横不肯屈身于刘邦而起兵抗衡,最终失败自刎的故事。画面描绘田横正拱手辞别部下时的器宇轩昂的英雄气概和他的属下悲愤激越的情绪,表现了历史上悲壮的一幕,
颇有戏剧性。它不仅歌颂了田横等威武不屈的气节,而且通过历史人物故事的再现,折射出徐悲鸿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在色彩处理上,田横身穿暗红紫袍,与穿黄袍的壮士在强烈对比中突显于画面,其他人物的服装,与蓝天、黄土、浓阴均统一于浓重的蓝灰色调中,形成了沉郁、悲怆的交响效果。此画面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为早期中国油画中的巨制。画家在动乱的年代选此历史题材作画,有其深刻的寓意。
拿破仑一世加冕油画,局部,1805---1807年达维特(法国)
《拿破仑一世加冕》表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804
年
2
月
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盛大的加冕仪式,正式称帝。出席典礼的有世界各地的达官显贵,有教皇比维斯七世,拿破仑的家庭成员,财政总监及许多政治家、文武大臣、各国使节和使节夫人等。画家在这里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为了真实,画家专门请了一些模特儿穿上当时的服装写生。整个画面场面恢宏,色彩华丽辉煌,背景中庄重、挺拔的建筑体现了古典主义的传统。这正是拿破仑所需要的,因此拿破仑多次公开称赞达维特,并授予他荣誉军团勋章。
作品采用凌空俯视的角度,着力于升旗这一组群像的刻画:一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扯下国民党的破旗,升起鲜艳的红旗,一个伟大的转折来临了
;
指
挥员伸出戴表的手腕,为了记住这令人难忘的时刻,老战士凝视着它,禁不住热泪盈眶;司号员已记不清多少次吹过胜利的号声,此刻激动得脱下军帽,
向红旗致以崇高的敬礼。
此画构图独特,场面广阔,整体气氛浓烈,且具体细节又刻画周到,在当时极尽情节铺排的历史画创作中,是一幅不同凡响的作品,曾获全军美展金质奖。
占领总统府
油画
1977年
陈逸飞
魏景山
三、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
主要是从具象艺术的功能——社会记录和社会干预的角度来说明的,这两个功能是它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艺术的主要特征。具象艺术的意义主要就来自于此。
《夯歌》表现了骄阳似火、晴空万里,一群朝气勃勃的姑娘正在水利工地的大坝上打夯。打夯本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而画面似歌伴夯起、歌伴夯落,具有音乐舞蹈的节奏美。作品以仰视的角度,在逆光中呈现姑娘顶天立地、健康乐观的形象。在明丽的色调、暗青的山峦衬托中,画面宛如一首高亢、雄壮的劳动协奏曲。
灵岩寺罗汉像
灵岩寺位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县,其内千佛殿中
40
尊等身高的彩绘罗汉像,
分别塑于宋代和明代,是闻名的雕塑艺术珍品,被近代文学家梁启超誉为
“
海内第一名塑”。
灵岩寺座落在泰山西北支脉的灵岩山上,并因山而得名。
它由高僧朗公创建于东晋时代,
在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被毁,后来,
在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公元520年至
525年
)由法定和尚主持重建。到唐代,灵岩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至北宋则达到鼎盛。以后的金元明清数代,寺院虽然未再扩大,但依然保持了相当的规模。
灵岩寺内幸存的古代艺术珍品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千佛殿内的40尊彩塑罗汉像。这些塑像环列于殿内四周的壁坛上,坛座高约78厘米,脚座高约33厘米,坛座至罗汉头顶高约
155厘米,整体看大小一致,比真人略大。塑像大都完成于宋代,少量是明代塑的。
灵岩寺罗汉像
家信(油画,1957年)汪诚一
刘少奇同志和安源矿工(油画,1960年)侯一民
拂晓(油画,1979年)肖峰
宋韧
天安门前(油画,1964年)孙滋溪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油画,1434年
扬·凡·埃克
(尼德兰)
法国大使
油画
1533年
荷尔拜因
(德国)
有舞蹈者的风景(油画,1648年)洛兰(法国)
台阶上的圣家族
油画
1648年
普桑(法国)
轧钢厂
油画
1875年
门采尔(德国)
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
油画
1856年
安格尔(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