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0-19 01: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光和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和感悟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色彩工具表现简单色彩关系和色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积极扎实的准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魅力,进而在课堂练习中感受色彩带来的快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主动认识、积极关注和热爱的态度;加深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帮助学生逐渐树立随时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高雅审美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2、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把真实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大自然的诗词、涂色工具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这两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
这些“诗中有画”作品引人无限神往,浮想联翩。那让我们进一步走近大自然,看看它究竟为我们呈现了哪些景象,一起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板书)
二、整体感知,?共同探究:
1、课件演示(一组大自然图片)
刚才我们共同漫步于大自然,感受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色彩,把你对色彩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小结: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怎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呢!
2、出示《秋景图》:
(1)、分析图中集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桔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在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2)、提问:通过分析和欣赏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板书:光和色的关系(色彩产生的原理)
3、色彩产生的原理:
课件出示示意图,教师进行简单讲解。
小结:因为有光所以我们才能感受到色彩的存在。因此,光照和色彩有着直接的关系。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和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质上,因为物质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
三、合作互动?,交流分享
1.色调: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
有时,天地会笼罩在同一种色彩的光线之中使整个环境呈现统一色调。
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能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如冷色调、暖色调、蓝色调、橙色调、金黄色调等。
讨论:这几副画是什么色调?(课件)
讲解:什么是色调。(课件)
欣赏:不同色调的图片。(课件)
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副作品。
板书:色调的形成(应用于设计和绘画)
2.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设计,每一件作品的设计都有各自的艺术风格和色调特点,足以说明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用于设计和绘画。
四、实践体验?当堂内化
作业:
1、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练一练)
分析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
2、展示、评价(分组、集体展示,互评、自评,或谈收获)
3、课后延伸:
用色彩表现记忆中动人的色彩现象,,如彩虹、夕阳、大片的花、树、草地、梯田、雪景、动物、植物......
重点表达对色彩的感受。如彩虹、夕阳、大片的花、树、草地……或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工具自选)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五、迁移拓展?提高素养
今天,借此机会我们共同漫步于大自然,感受色彩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激情。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用我们的画笔、相机、歌声、舞蹈以及好的文学作品等你能想到的各种方式,捕捉大自然更多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