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水母、海蜇、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
A.草原中 B.海洋中 C.森林中 D.土壤中
2.在嵩山一条小溪的石块下面,人们发现了一种小动物。它们身体像柳叶,背腹扇平,背面呈褐色,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下列关于这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眼点能够感知光线
可以通过管状的咽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C.身体表面有刺细胞,是防御敌害的利器
D.身体呈两侧对称,感觉器官集中
3.秀丽隐杆线虫是重要的实验动物,具有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等特征,它属于(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D.环节动物
4.下图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一一蚯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端是蚯蚓的前端
B.①是蚯蚓的环带
C.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②组成
D.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5.据报道,某市民买了2.5千克河蚌,在其中ー只河蚌体内剖出了12颗大小不同的珍珠,让大家啧啧称奇,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珍珠是由河蚌的哪一结构形成的?( )
A.贝壳 B.珍珠质 C.珍珠层 D.外套膜
6.红火蚁(如下图所示)是蚂蚁的一种,因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而被称为火蚁,在我国属于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下列关于红火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火蚁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B红火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C.红火蚁是节肢动物不是昆虫
D.红火蚁的足和触角分节
7.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有千姿百态的动物卡通形象,如小蜗(蜗牛)、蟹老板(螃蟹)、章鱼哥(章鱼)、泡芙老师(鱼)等,这些卡通形象对应的动物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蜗牛 B.螃蟹 C.章鱼 D.鱼
8.鱼不断地用口吞水,再从鳃盖后缘排水,这样做的意义是( )
A.使身体能运动 B.交换体内多余的水
C散发体内的热量 D.完成呼吸和取食
9.“鱼戏莲叶间”描述的是小鱼在莲间自由游泳时的情景。为小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
A.胸鳍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B尾鳍和臀鳍的左右摆动
C.躯干和尾的左右摆动 D.所有鱼鳍共同协调配合
10.人类的哪些活动会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
A.向水域中排放生活污水 B.向水域中排放各种工厂污染物
C.农田中的农药和化肥随雨水流进水体 D.以上三项都是
11.大鲵又名”娃娃鱼”,外形类似蜥蜴,却是两栖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大鲵属于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
A.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C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12.蜥蜴是一种陆地生活的动物,下列对蜥蜴描述正确的是( )
A.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B.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C.蜥蜴体温恒定 D.蜥蜴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13.下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气囊
C.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
D.家鸽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此诗句中描述的两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①前肢变为翼 ②体温高而稳定 ③体内有气囊 ④胎生、哺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蚯蚓 B.蜥蜴 C.企鹅 D.蟾蜍
16.老鼠经常啃咬木头、书籍等物品,人们称之为“磨牙”,这里的“牙”是指老鼠的( )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D.所有牙齿
17.下列动物中,都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天鹅和河马 B.蝙蝠和猫 C.鲸和蛇 D.大象和蜥蜴
18.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天鹅、鹤类等珍禽。下列属于这些珍禽特有的特征的是( )
①体表有羽毛 ②用肺呼吸 ③体温恒定 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⑤前肢覆羽成翼 ⑥善于飞行
A.①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⑤⑥
19.下表列举了四种生物及其身体的明显特征、重要影响或价值。匹配错误的是( )
生物名称 明显特征 重要影响或价值
A 河蚌 贝壳 海螵蛸入药
B 蜗牛 足 危害植物
C 珊瑚虫 刺细胞 形成珊瑚礁
D 蛔虫 角质层 危害人体健康
某同学对下列几种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正确的是( )
①②都用鳃呼吸 B.③④是胎生动物
①②③无牙齿分化 D.②③④是恒温动物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下图为水螅纵切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水螅属于_________动物,经过其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为_________对称体形。
(2)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一一内胚层和_________构成,内胚层围成的空腔是[ ]_________。食物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从_________(填序号)排出。
22.(10分)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捕鱼时捞到一条“大鱼”。它身体呈鱼形,体长3米,背呈浅蓝色,头部有一吻,上下领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将其解剖,发现其体内有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议论纷纷,对这动物所属类群进行了探究。
(1)提出问题:该动物到底属于哪一类群?
(2)作出假设:村民甲认为此动物属于鱼:村民乙认为此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3)获取证据
村民甲的证据:I._____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__。
村民乙的证据:I._______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_________(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23.(10分)明代《农政全书》中记载“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唯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发生蝗灾时,蝗虫遮天蔽日,太阳为之失色。
(1)蝗虫是常见的昆虫,在节肢动物中,昆虫分布范围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具有_________。
(2)蝗虫可以生活在干燥的陆地上,因此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特点)。
(3)蝗虫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部位是_________,位于_________(填“头部”或“胸部和腹部”)
(4)下列生物与蝗虫的特征最相近的是_________。
24.(8分)马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象征,马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代表。下图为马的外形图,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马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和发育特点是_________,提高了后代的_________。
(2)马是植食性动物,与狼等肉食性动物相比,在牙齿分化上的不同是没有_________。
(3)马具有高度发达的_________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的环境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25.(12分)下列是六种动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_________这一特征,可将图中的动物分为_________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2)无脊椎动物有_________(填写字母)。
(3)属于哺乳动物的有_________(填写字母)。
(4)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有_________(填写字母)。
(5)两栖动物有_________(填写字母)
26.(10分)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是一种_________(填“线形”或“环节”)动物;_________瓶中的蚯蚓动逐渐减弱。
(2)实验中对蚯蚓生活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
(3)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_________的协助完成运动。
(4)该实验中甲瓶的作用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C 3.C 4.A 5.D 6.C 7.D 8.D 9.C 10.D
11.D 12.A 13.D 14.B 15.C 16.A 17.B 18.A 19.A 20.C
二、21.(1)腔肠 辐射 (2)外胚层 ⑤ 消化腔 ②
22.(3)身体呈鱼形 生活在水中 有肺等器官 怀有已死亡的幼体 (4)村民乙
23.(1)翅 (2)体表具有外骨骼(或胸部的一些体节两侧有气门,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
(3)气门 胸部和腹部 (4)D
24.(1)胎生、哺乳 成活率 (2)犬齿 (3)神经系统
25.(1)脊柱 无脊椎动物 (2)E (3)C、D (4)B、D (5)A
26.(1)环节 乙 (2)水分 (3)刚毛 (4)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