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8 09:3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测试(70分)

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4分)
1.“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以上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
)
A.背景
B.进程
C.影响
D.特点
2.如图,英国农业、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变化图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文艺复兴的推动
B英国的殖民扩张
C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D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
3“创客”源于英文
Maker,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
)
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C将人类带入“铁路时代”
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便利
4中国是世界公认的高铁技术强国,正迅速进入“高铁时代”。人类社会发展中,为“铁路时代”的到来奠定基础的是(
)
A哈格里夫斯
B斯蒂芬森
C卡尔·本茨
D海厄特
5据统计,1800年英国有蒸汽机321台,到1825年,就已有近15000台。蒸汽机使工业生产摆脱了水力的限制,这与蒸汽机的改进密切相关。为此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斯蒂芬森
B阿克莱特
C克隆普顿
D.瓦特
6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棉纺织业动力不足的问题,后来又引发了其他产业部门的技术变革。这一表述说明了(
)
A蒸汽机的改良促使工人阶级的产生
B机器制造业引发了冶铁技术的革新
C人们开始使用畜力作为交通动力
D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7“19世纪中期,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50%的现代工业能力。”此时,这一“联合王国”强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垄断组织出现
C国家重新统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8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的最重要的创始、探索和实践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毕生友谊开始于(

A.巴黎
B.柏林
C.伦敦
D.纽约
9.被誉为“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的人物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也是另一个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
A资产阶级民主的倡导者
B共产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
C法国巴黎公社的建立者
D英国宪章运动的领导者
11.下列哪段材料和其他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思想(

A“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B“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C“每一个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如果它的统治就像无产阶级的统治那样,预定要消灭整个旧的社会形态和一切统治,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以便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普遍的利益,而这是它在初期不得不如此做的。
D“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的政府行政部门
1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应理解为(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有科学理论指导
C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
D巴黎公社精神的指引
13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产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是(

A巴黎公社
B苏维埃俄国
C中华苏维埃政权
D法兰西共和国
14.1864年在伦敦创立的“第一国际”,宗旨是采取各种措施发动各国无产阶级互相支援斗争,据此分析这个组织的性质是(

A英国的工人组织
B资产阶级组织
C宪章运动的组织
D国际性工人协会

材料分析提
1技术的创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对动力机器的改进,最终使工厂可以建立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一动力机器的广泛运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
材料一中所提及“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发明家及成果,并说说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项目
生产发展情况
煤产量
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
倍,法国的近10倍
蒸汽机产生的能量
占欧洲的一半以上
生铁产量
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是德国
的10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生产状况。(4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认识。(2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在描述近代西欧居民生活变化情况时说:“17世纪,100人中没有一人穿林子;18世纪,500人中没有一人穿袜子;19世纪,1000人中没有一人不穿袜子。”
材料二:工业革命的特征之一就是工厂制的形成,由此当然就造就了工厂工人这个群体,其人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应该说明的是,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时,矿业中许多行业并没有实行机械化,有些甚至到很晚都无法使用机器生产。但这时,“工厂”已经成了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无论是机器生产还是非机器生产都可以组织在“工厂”中。
材料三:在18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中,有一定读写能力的劳动者被认为是具有“危险性的和有颠覆性”的人,但是,到18世纪末期,无知识则被认为是社会秩序的最大威胁。1839年,一份名为《爱丁堡评论》的杂志写道:“我们要么多建监狱,要么多建学校。
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伴随着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两个新生事物?(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18世纪末期英国社会对“多建学校”的认识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开展工业革命的哪些需求?(4分)
(4)除了上述材料涉及的内容,工业革命还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4分)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每年生产200万码棉布“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树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吃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材料三:(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早期年代境况不错,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材料四: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威了冲击。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冋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五: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状况。请从中概括提炼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关信息。(不得摘抄原文)(4分)
(2)依据从材料中概括提炼出的信息,谈一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4分)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835年,马克思在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大学毕业后,马克思颠沛流离,时常面临饥饿的威胁,他初心不改。始终坚持忘我工作,终于在1848年和恩格斯发表了一部震撼世界的著作。该著作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在该著作发表71年后的1919年冬,陈望道开始翻译这本著作,并得到陈独秀等人的大力支持,第一部中译本终于在1920年8月出版。该书初版1000册,很快售罄,到1926年5月,已经重印了17版。之后,该著作的各种版本很快在上海、广州、四川等地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反复研读过该著作,并深受影响。
1921年,拥有50多位共产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170年来,该著作传播到世界各国,
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上千种译本,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社会政治和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1)材料中多次提到的“著作”指什么?该著作的发表标志着哪一重大理论的诞生?(4分)
(2)根据材料,指出是什么理想信念促使马克思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该著作对近代中国的影响。(2纷纷)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该著作为何具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2分)
答案部分
一选择
ADBBD   BAABB   DBAD
二1.(1)动力问题;瓦特改良蒸汽机;影响: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2)生产状况: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在世界占绝对优势;英国工业发展迅速。(答对两点即可)
(3)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答对一点即可)
2.(1)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便捷,提高了生活质量
(2)工厂制度;工厂工人。
(3)变化:由抵触(反对)到支持(重视);需求:有文化(知识)的劳动者稳定的社会秩序。
(4)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变了社会面貌;带来了经济大发展产生了破坏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为资产阶级获得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等。
3.(1)英国经济迅速发展(或成为世界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或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造成了大气、环境污染;贫富悬殊扩大,工人的生存境遇恶化;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答出三点即可)
(2)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还是一次社会关系的革命;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破坏和建设的双重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工业文明是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以某种代价为补偿的。(答出两点即可)
4.(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
(2)为人类福利而献身
(3)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4)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