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探究——“分数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对分数单位、分数的组成的认识。
2.能在“分数墙”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加减法和找到相等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分数墙”,尝试数学阅读,初步学会选取信息,体验选择局部或整体的观察方式,提高观察能力。
2.在使用“分数墙”解决分数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手势、标识、画线等,由具象到抽象、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并提升清晰有逻辑的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在学习活动中,倾听同伴意见并积极思考、发言,共享学习成果。
2. 在经历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工具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分数墙”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加减法和找到相等的分数。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式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分数墙”上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加减法和找到相等的分数。
【教学设计】
【环节一】尝试分数墙的数学阅读
1.思考:观察分数墙,关于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2.预设:1. 分数单位
2. 分数的组成
3. 整体1
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5.分数比大小
……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步尝试分数墙的数学阅读时,较易选择整体观察将其与三年级第二学期所学的《几分之一》(长度模型)中的多纸带主题图联系在一起。借此唤醒学生对于分数单位的认识,即:平均分的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分数的组成、分数单位的比大小以及整体1的认识等。
【环节二】根据信息,选取合适的观察方式——局部观察
1.思考:先选取“分数墙”中任意一条分数来交流这个工具的作用?(小组合作)
2.预设:1.分数单位的含义
2.分数的组成
3.同分母分数做加减法
4.同分母分数比大小
3.汇报:画图法、说理法
解读标识、手势、算式之间的联系(规则的表达)
【设计意图】在经历整体观察时对于分数墙中一些旧知的复习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观察方式——局部观察。通过聚焦在分数墙中某一条分母相等的分数,采取小组合作的开放式学习,摘录板书中分数墙的研究点,举例交流其作用。在交流过程中,关注学生能清晰有逻辑的表达说理,借助手势、标识等在图中圈画、写算式的方式,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提高数学的表达归纳能力。
【环节三】根据信息,选取合适的观察方式——整体观察
1.思考:○,如何利用分数墙来进行比较大小?
2.交流汇报:
(方法一)找出这两个分数在分数墙的位置;
总结:标识线越往右(左),这个分数就越大(小)。
(方法二)数学阅读非连续文本,小组讨论交流
1-= , 1-= ,
因为,>, 所以,<
3. 再思考:在分数墙上,找出比大的、小的分数?
【设计意图】前两个环节已对同分子分数(分数单位)和同分母分数进行了大小比较的复习与总结,本环节伊始,教师直接制造出异分母异分子的分数比较大小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观察方式该如何改变?再根据学生的学情不同,采用分层教学法。即一,可借助分数墙进行整体观察,通过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并用画线,感知从左往右看,线越往右,这个分数就越大。即二,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结合着分数墙的形以及非连续文本中的算式,在感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同时;体会对于相同的整体,减得越多,剩得越少;并由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双重表示法,感知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此外,在复习线右边的分数比左边分数大的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寻找相等的分数做铺垫。
【环节四】找相等的分数
1. 思考:在分数墙上,与相等的分数?
2. 总结规律
3. 直接找到与相等的分数
汇报:有序排列,分数的性质
思考:会在分数墙中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在分数墙中直观找到与相等的分数,引导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总结规律,并能通过分数中分子分母的数值的变化规律,有序排列直接找到与相等的分数,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环节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别从内容维度、能力维度、学习习惯与兴趣展开总结。在 “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感悟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建构学习,同时对数学阅读及数学表达的整合学习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