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教学设计
江西省永丰县鹿冈中心小学 陈 颖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教材先介绍几个圆锥形的实物,再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接着介绍圆锥的特征,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里倒水的实验,推导出体积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教具,多媒体课件,水
学具:每个学生照课本后面的图形做一个圆锥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模型
[设计理念]:学生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设计思路]:先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从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入手,创问题情境。以提供学习单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圆锥的特征。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来推导圆锥体积公式。让学生一步步地自主探究数学问题,从而获得新知。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西行,一路团结奋斗,斩妖除魔,可每分到“食”时,八戒总是嚷:“我肚子大,一定要多分点。”悟空可不答应,他说:“我们打抱不平,追求公平,一定要平均分。”争吵之下,唐僧无奈,只得求助观音。于是观音为他们制了两种“碗”。说:“八戒肚子大,每餐用圆锥形的“碗”吃三碗,其余三人用同样的圆柱形“碗”吃一碗吧。”八戒这下可高兴了,悟空看了看,也暗中乐了。八戒多吃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建立模型,探究新知
(一)教学圆锥的认识
1、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课件上出示的学习单自学,讨论圆锥的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你的圆锥学具,说一说它有( )个顶点,( )个底面,( )个侧面。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形,侧面是一个( ),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 )形。3、什么是圆锥的高?你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圆锥的高?请你量一量自己的圆锥学具的高是( )厘米。4、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展示学习的结果。
3、课件演示:什么是圆锥的高以及测量高的方法 。
引导学生区分圆锥的母线和高
( 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①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用餐的画面。
师: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吃的多些呢?猜猜看!有办法验证自已的猜想吗?
②小组合作,操作验证
小组学习讨论,并用水代替“食品”进行实验,并完成课件上出示的学习单:
1、比一比,你们小组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大小和高度。2、圆锥里的水倒入圆柱体的杯子里倒( )次才倒满。
③交流,展示实验结果。
师:通过往圆柱里倒水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板书: V=sh
师: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乘呢?那么你知道唐僧师徒四人谁吃得多吗?
④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例1:学生尝试完成,然后简单讲评。
三、应用解释
1、完成第43页的“做一做”
2、课件出示:①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 )圆柱体积的
②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5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 )立方分米
四、拓展
1、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4.8分米,圆锥的高是( )分米
2、一个圆柱形木块的体积是27立方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木块,削去部分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1、总结:①圆锥的特征:一个顶点,一个底面(圆形),一个曲面
②让学生说一说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V=sh
2、作业:①第44页:第3题
②课外思考题:一个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课后反思]
1、这堂课,从小说情境片段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收效良好。
2、让学生大胆尝试,构建“猜想——尝试操作——发现——得出结论”的探索思维方式,使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从中感受探索成功的喜悦。
3、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