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续)课时作业
1.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了同样的位移。已知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 km/h 的速度运动,在后半段位移上以 v2=60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 km/h的速度运动,在后半段时间内以v2=60 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2.中国“飞人”苏炳添在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马德里站男子100m比赛中用时9.91s,以10.45m/s速度冲线获得冠军;他在男子200m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是21.23s。关于苏炳添的比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0m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09m/s B.100m比赛中的平均速率约为10.45m/s
C.200m比赛中的位移小于100m比赛的两倍 D.200m比赛中的平均速率约为9.42m/s
3.国庆假日高速路上堵车,小明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30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
B.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m/s
C.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6.0km/h
D.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15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150分钟
4.如图所示,赛车手在某次汽车越野拉力赛训练前,先利用地图计算出A、B两地的直线距离为9km。训练中他从A地到B地用时5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km,那么赛车手从A到B的过程中
A.经过的路程为9km B.发生的位移大小为15km
C.平均速度大小为50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30m/s
5.2019年8月14日,某公安局交警大队发布了一条通告: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即日起,我县境内国、省道限速70km/h,学校及村庄路段限速40km/h。这里的70km/h和40km/h是指( )
A.瞬时速率 B.瞬时速度
C.平均速度 D.平均速率
6.十一假期中小明一家自驾游,高速路上堵车,小明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2公里拥堵,估计需要30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2公里
B.能够计算出此时汽车的速度约为1.1m/s
C.通过前方这2公里的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率大约为4km/h
D.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2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5小时
7.2019年6月7日,中国·东海世界名校龙舟赛在东海西双湖风景区开赛,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我国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12支龙舟,在锣鼓声中劈波斩浪、各展身手。如图是龙舟在200米直道赛展开角逐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岸边树木为参考系,水中的浮标是运动的
B.以龙舟为参考系,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C.获得第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大
D.获得第一名的龙舟,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一定最大
8.下列所说物体的速度通常指平均速度的是
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
B.物体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时的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D.物体下落后第2秒末的速度
9.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若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若物体在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其中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 m/s
10.上午9时30分下课铃响过之后,小明从教室到教师办公室去取数学作业本,沿直线走了60m,用了1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题中的“9时30分” 是指时间 B.题中的“1分钟”是指时刻
C.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是60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 m/s
11.某同学在操场沿400m跑道绕跑一周,用时80s,则在此过程中( )
A.位移是400m
B.路程是400m
C.平均速度是5m/s,是矢量
D.最大瞬时速度是5m/s,80s是时刻
12.如图甲所示为速度传感器的工作示意图,P为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P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P接收.从P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t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到小盒子P的距离越来越近
B.在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t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
C.超声波的速度为
D.物体在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13.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在此过程中( )
A.三个质点的路程相同 B.三个质点的位移相同
C.质点A通过的位移最大 D.质点A的平均速度最大
14.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如图所示),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现让甲远离(后退)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关于甲、乙两同学的平均速度之比和谁先到达终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1:10 B.=10:9
C.甲先到达终点 D.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15.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率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位移大小是9 km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9 km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
16.甲、乙两辆汽车相距600m,并分别以10m/s和20m/s的速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相向行 驶,在两汽车间有一只小鸟以20m/s的速率往返飞翔,这只小鸟从汽车甲前端开始,飞向汽车乙,遇到汽车乙前端时又立即掉头飞向汽车甲,如此往返飞行,直到两汽车相遇,求:
(1)这只小鸟飞行的路程;
(2)这只小鸟飞行的平均速度.
17.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则物体在前2 s内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m/s,物体在最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由题意可知设总位移为s,则对于甲有
代入数据可解得;
设运动的总时间为t,则对乙有
代入数据可解得;
比较可知,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
AB.100m跑道是直线,故苏炳添的位移是100m,路程也是100m,成绩为,所以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平均速率,为:
故A正确,B错误;
C.200m的跑道是曲线,故200m比赛中的位移小于100m比赛的两倍,故C正确;
D.200m比赛中的平均速率为
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3.C
【解析】
A.前面堵车,汽车要走走停停的通过,所以汽车不会匀速通过,故A错误;
B.并不知道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导航只是能给出前方的路况,故B错误;
C.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
D.因为汽车并不是做匀速运动,所以时间不能这样计算,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汽车在堵车时的行进不会一直走,而是走走停停;导航并不能给出此时的速度大小;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计算出平均速度的大小;因为是堵车,汽车并不是匀速前进,所以汽车经过的时间不能简单的比较。
要明白汽车堵车时的实际行驶情况,才能对此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题目虽然不难,但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
4.D
【解析】
A.路程为汽车运动轨迹的长度即汽车走过的路程,则为15km,故A错误;
B.位移大小为两地间的直线距离即为9km,故B错误;
CD.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A
【解析】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故70km/h和40km/h是瞬时速率,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A.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不能判断出汽车是否是匀速运动,由于前方2公里拥堵,所以估计汽车不能匀速运动,故A错误;
BC.通过前方这2公里的过程中,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汽车的平均速率为:
即汽车的平均速率大约为4km/h,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无法求出,故B错误,C正确;
D.可以计算平均速率大约为4km/h,但不能据此判断出2km以后汽车做怎么样的运动,所以并不能判断出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20公里,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故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A.以岸边树木为参考系,水中的浮标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岸边的树木相对于龙舟是运动的,所以以龙舟为参考系,岸边的树木是运动的,故B错误;
CD.获得第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大,但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不一定最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A
【解析】
试题分析: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为一过程的速度,为平均速度,故A正确;物体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某一位置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B错误;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某一位置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物体下落后第2秒末的速度为某一时刻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D错误;故选A.
考点: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名师点睛】瞬时速度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在学习中,要经常利用所学物理概念、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9.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根据知,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5m,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是5m/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5m/s,则在这1s内的位移不一定是5m,故B错误;
C、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在其中1s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5m/s,则位移不一定等于5m,故C错误;
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不一定是2.5m/s,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根据去求物体的位移,某段时间内的位移除以这段时间就是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时间对应的是一段过程,时刻对应的是一个瞬间,所以题中的“9时30分” 是指时刻,题中的“1分钟” 是指时间,AB错误;
CD.小明的位移为60m,所用时间为60s,所以平均速度为:
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
【详解】
AB.某同学沿跑道跑完一周,路程等于跑道的周长,即,位移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即;故A错误,B正确;
C.此段时间内的位移是0,则平均速度也是0,故C错误;
D.平均速率
考虑到起跑时的速度较小,所以最大瞬时速度一定大于。故D错误;
故选B。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超声波传播的最远距离第二次比第一次大,可知物体到小盒子P的距离越来越远,选项A错误;
BD.由题图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时,所用时间为t2-t1,物体在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选项B错误,D正确;
C.由图像可知,超声波的速度为,选项C错误.
故选D.
13.B
【解析】
【详解】
A.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由图可知,A的路程最大,B的路程最小,故A错误;
BCD.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由图可知,三个质点到达M点时的时间及位移均相等,故说明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明确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及平均速率的定义。
14.BC
【解析】
(1)百米赛跑中甲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即甲跑完100m和乙跑完90m的时间相等,即:,得:=10:9,A错误,B正确;
(2)让甲远离起跑点10m,而乙仍在起跑点,则甲需要跑110m才能到达终点,他到达终点的时间为,而乙跑完100m需要的时间为,所以甲先跑到终点,C正确,D错误.
【点睛】将两位同学的运动的全程处理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比赛时间相同的特点,通过比较相同时间的位移,来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15.AD
【解析】
【分析】
【详解】
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故赛车手的位移为9 km,路程为15km,AB错误;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为:,C错误;车内速率计指示的速率为汽车通过某位置的瞬时速率,D正确.
【点睛】
速度计上的里程表记录的是汽车的路程,速度计的示数是汽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16.(1)400m (2)10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两车相距,,,相遇时间为,则两车相距为:
这只小鸟飞行的路程为:
联立,代入数据可以得到:
;
(2)小鸟飞行的位移等于甲车前进的位移,即:
则小鸟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代入数据整理可以得到:
.
17. 0.75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前2 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
故平均速率为:
[2]最后2 s内物体的位移:
故平均速度:
[3]物体在全程的位移:
故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