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创造宣言 基础练+重点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创造宣言 基础练+重点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9 07:13: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第20课
创造宣言(基础练)
【基础知识·积累】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安详,苍松翠柏相映成趣。五彩斑斓的野花,遍地都是。林中鸟语,枝头蝉鸣,仿佛互相唱和,给人一种甜蜜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汤姆烦躁的心情也安定下来了。
A.ní
yìng


B.ní
yìn


C.mí
yìn


D.mí
yìng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陶行知,安徽人,教育家。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C.《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易》《大学》《论语》并称“四书”。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的《千秋岁·咏夏景》中的诗句。
B.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
C.谁能分得出哪一缕是树苗的?哪一缕是茅草的化身?
D.人的一生总是在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举例论证)
B.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引用论证)
C.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对比论证)
D.我承认就是东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为泰山剃头理发,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或眉毛剃掉。(道理论证)
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安徽歙县人,
______家,主要教育思想是“______”,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6.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班级将开展以“创新,提升你我”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班级的小记者就“你怎样理解‘创新’?怎样才能创新?”的问题对你进行采访,你应该怎样回答?
(2)我们生活在科技创新时代,享受着前人和现代人的创新成果。请你说出几种现代人的创新成果。
(3)班里要评选“智多星”,每天由一名学生、老师或热心的家长出一道富有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写在信纸上,贴在墙报栏中,供大家看题并积极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习惯。谁的办法最多,谁就成为“智多星”。今天的题目是:作文语言如何出彩?写出你的回答。
7.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兹润你的生命,只是因为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掩蔽了她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用心泉息灭如火的疾妒,用心泉冲尽如尘的虚荣,生命才会获得无限的轻松。倾听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纯净;倾听心泉,让生命愈加丰盈生动。
(1)给加点字注音。
洗濯(

琐碎(

丰盈(

(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8.仿照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现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


【基础文段·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创造宣言
陶行知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笨人借恋爱之名把爱人造成丑恶无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未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毋需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仑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东山的樵夫把东山的茅草割光了,上泰山割茅草,泰山给他的第一印象是:茅草没有东山多,泰山上的“经石峪”、“无字碑”;“六贤祠”、“玉皇顶”;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豢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至于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境界,也因急于割茅草看不出来。他每次上山拉一堆屎,下山撒一泡尿,挑一担茅草回家。尿与屎是他对泰山的贡献,茅草是他从泰山上得到的收获。茅草是平凡之草,而泰山所可给他的又只有这平凡之草,而且没有东山多,所以他断定泰山是一座平凡之山,而且从割草的观点看,比东山还平凡,便说了一声:“泰山没有东山好。”被泰山树苗听见,想到自己老是站在寸土之中,终年被茅草包围着,徒然觉得平凡、单调、烦闷、动摇,幻想换换环境。一根树苗如此想,二根树苗如此想,三根树苗如此想,久而久之成趋向,便接二连三的,一天一天的,听到树苗对樵夫说:“老人家,你愿意带我到东山去玩一玩么?”樵夫总是随手一拔,把它们一根一根的和茅草捆在一起,挑到东山给他的老太婆烧锅去了。我们只能在樵夫的茅草房的烟囱里偶尔看见冒出几缕黑烟,谁能分得出那一缕是树苗的,那一缕是茅草的化身?
割草的也可以一变而成为种树的老农,如果他肯迎接创造之神住在他的心里。我承认就是东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为泰山剃头理发,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或眉毛剃掉。
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栽培的幼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着雪亮亮的镰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到幼苗的美梦里。你不能放弃你的责任。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当你看见满山的幼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的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三日
写于凤凰山
9.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10.文中认为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你认为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D
【解析】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弥漫”:布满,到处充斥着。读“mí
màn”。再如“仿佛”:好像。“佛”读“fú”。注意据义定音。故选D。
2.D
【解析】D.《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周易》是五经之一;选项错误;故选D。
3.C
【解析】C.此处的两个句子属于选择疑问句,所以只在句末用问号,将“树苗”后的问号改为逗号。故选C。
4.D
【解析】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断。D.“我承认就是东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为泰山剃头理发,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或眉毛剃掉”该句运用的是比喻论证。故答案为D。
5.陶行知
教育
生活教育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创造宣言》的作者是陶行知,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6.(1)示例:创新就是求异,追求与众不同,力求新颖别致,人无我有,人有我变。就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过程,更是“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的过程。创新必须要保持好奇心,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要善于观察、联想、想象,能持之以恒地做各种尝试,还要敢于怀疑权威,怀疑陈规。(意对即可)(2)示例:液晶电视机、手机、电磁炉、电脑等。(3)示例:①巧用动词,把事物写活;②活用形容词,绘声绘色绘形;③多用修辞,尤其是比喻、拟人和排比等;④化用、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等。
【解析】(1)考查对问题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提出的问题“你怎样理解‘创新’?怎样才能创新?”要从“创新”的“概念”理解和“创新”方式上进行回答。对“创新”的理解不要求是科学的概念,可作形象化的描述。“创新”方式可从“观察”“想象”“尝试”“怀疑”等角度来谈。(2)考查对“创新”的理解。列举生活中创新的生活用品来作答即可。如:手机、电脑、摄像头等。(3)主观性试题。可以从使用“各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动词或形容词”“引用诗词名句”“叠词的运用”等。答案不唯一。
7.(1)zhuò
suǒ
yíng
(2)兹—滋
息—熄
疾—嫉
【解析】(1)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本题注意“濯”的读音。(2)考查字形的识记。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兹润-滋润;息灭-熄灭;疾妒-嫉妒。
8.示例:倾听是划破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不败的花,能绽放出生命之蕊。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要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等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即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协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9.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太小;④没有能力;⑤陷入绝境(或“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结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原语句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概括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由此作者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结论。
10.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作;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1)作答时可依据“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概括为: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2)这一问题综合性很强。要回答这一问,必须把握住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作者批判“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就是鼓励人们要敢于创造;其中批驳“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创造;最后一段对创造之神的呼唤,表达的是献身创造的愿望;谈到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说的是教育要明确创造的目标;要探索创造理论和技术;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从文章第三段可归纳出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这一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难。能基本概括就可以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第20课
创造宣言(重点练)
【重点知识·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崇拜(chóng)
彼此(b?)
塑像(sù)
中伤(zhōng)
B.豢养(juàn)
不朽(xi?)
和谐(xié)
卦辞(guà)
C.懒惰(duò)
沙漠(mò)
鲁钝(dùn)
桑叶(sāng)
D.懦夫(nuò)
雕刻(diāo)
樵夫(jiāo)
单调(dià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石像
繁植
倘若
用武之地
从天而降
B.惯通
单调
封锁
哑口无言
先知先觉
C.镰刀
枯干
茅草
走头无路
接二连三
D.屋檐
瀑布
飞禽
一丝一毫
参天大树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在作文时,我们一定要详略得当,绝不能添枝加叶,画龙点睛。
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者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地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
B.②③⑦①⑥④⑤
C.⑤②③⑦④①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语文老师在有关现代科技的综合性学习课上说:同学们,记得几年前美国女性总统竞选人卡莉?费奥里娜曾断言“中国人考试没问题,但他们不会创新,很缺乏想象力”。短短几年过去,就有外媒发文惊叹“中国已成创新之龙”!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井噴式”的科技成就,直接打脸“中国人缺乏创新力论”的同时,大大给国人打了气。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说法和下面一些科技成就热词热事,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高铁?
微信支付?
华为5G?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嫦娥四号”探测器首登月球背面
假如你上台发言,你会怎么说?(含标点限160个字内)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周六晚上,程璐一家正在讨论明天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事,爸妈想带程璐一起去给老人送些钱和生活用品,正在这时,同学也来约程璐一起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如果你是程璐,你会选择跟谁去?请说出理由。(含标点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影响很大。网络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学校准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全校大讨论。现在由你发言,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近,学校就“网络游戏该不该进教材”展开辩论。假如你是反对者,请根据下面的资料,有针对性地表明你的观点。
网络游戏可以进教材。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游戏进课堂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网络游戏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寓学于乐,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游戏进课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学会上网的基本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下面的对话情境,回答问题。
某中学长期采用电铃声作为上下课的信号有位学生特意给校长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建议改变铃声模式。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甲同学:我觉得用不着改变。铃声不就是一种信号嘛,听得清楚就行了。
乙同学:老弟,你的耳朵也太缺乏美感了!(众学生善意地笑)优美的铃声可以美化校园文化环境。电铃声单调刺耳,是该换换了。
丙同学:说得好!我觉得校园钟声挺有魅力的学校后山钟亭里就有一口大铜钟闲置着,我们为什么不建议校长聘请专人来敲钟呢?
丁同学:好是好,可太费事了。我觉得可以用播放“温馨提示语”来代替电铃声,例如“同学们,请做好课前准备,快上课了”。
甲同学:这种方式有点拖泥带水,还不如电铃声干脆利落呢!
乙同学:我也有个主意!建议校长用优美的歌曲来做铃声。比如《鼓浪屿之波》就挺好听,(哼唱)“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温馨、高雅,多棒啊!
假设你也参加了这次讨论,你想表达什么看法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中学的学生小明,星期五放学后,将共享单车骑回家,停放在自家楼下,准备下星期一再骑车返校。针对此事,有网友留言:“共享单车是造福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我希望我们都能换位思考,文明接力。”对小明的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看法?也请晒一晒你的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文段·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李秦卫
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
感与危机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共识,创新成为当代社会的高频词。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变迁,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
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顶风冒沙,在遍地盐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一种报效祖国、情牵百姓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中国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
④可以说,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拾级而上,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
⑤古人云:“日新之谓盛德。”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我们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为人
先的锐气、锐意开拓的勇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让当代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各方面都能实现爬坡过坎,再上台阶。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3月18日,有删改)
12.细读全文,选出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人机大战”中围棋高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让国人产生了中国围棋技艺不如韩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B.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要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向前,就能走向成功。
C.“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卖电脑的人太多导致电脑不值钱。
D.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据资料显示,科研创新有90%左右的失败率。
1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第③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14.作者认为,涵养创新精神需要做到哪方面?你认为作为中学生还需要做什么?
【参考答案】
1.C
【解析】A.中伤——
zhòng;B.豢养——huàn;D.樵夫——qiáo;故选C。
2.D
【解析】A.繁植——繁殖;B.惯通——贯通;C.走头无路——走投无路;故选D。
3.B
【解析】A.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选项正确;B.画龙点晴: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与语境不符;
C.山穷水尽:意思是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选项正确;D.众叛亲离:意思是形容不得人心,陷入完全孤立;选项正确;故选B。
4.B
【解析】B.搭配不当。把“模式”去掉。故选B。
5.B
【解析】通读语段结合选项可知,开头句有②和⑤两个备选项,②句总体介绍说话的两种方式,应该放在句首。⑤是阐述不应该一味追求说话方式,语意转折不能放在句首,应该是放最后一句。排除A、C两项。剩下B、D两个选项,前三句都是②③⑦,直接比较后面的排序即可。D选项把⑤列在第四句,否定过分追求说话方式,显然非常突兀,可以排除。另外,“⑥④①”这样的排序也可以排除。综合排序为:②③⑦①⑥④⑤。
6.微信支付:有时候想想,我们中国科技真是发达,日新月异啊,以前出门买东西要拿银行卡,拿现金,带钱包,很不方便,再看看现在,出门我那个手机,把钱放到微信上,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感觉好爽。
【解析】考查学生对科技创新的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答此类问题要紧扣题意,抓住某项科技的核心功能和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变化来写。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等,这些新科技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注意语句通顺,言简意赅即可。
7.示例:我选择跟同学去。敬老院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可以让他们更开心。
【解析】主观性试题。本题无论选择与父母去,还是选择与同学去,都要紧扣“敬老院老人的要求”方面来回答,并阐述选择同谁去的理由。答案不唯一。
8.示例一:我选择跟同学去。敬老院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可以让他们更开心。
【解析】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解答时,不论选择正方还是反方,立论还是驳论,个人的观点要围绕着“网络阅读是‘利’还是‘弊’”从一方面确立明确的观点,选择的理由必须充分,辩论的语言还要注意逻辑性和严密性。
9.示例:网络游戏不该进教材。社会虽已进入网络社会但游戏进课堂与教育进步无必然联系;中小学生自控力差,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结果会与学习目的背道而驰;学习上网的基本方法,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有许多其他更好的途径。
【解析】考查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反驳,是口语交际类试题。注意反驳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本题作答首先要确立自己明确的观点——网络游戏不该进教材;然后可结合学生的弱点来谈论理由。如: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等。再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更好的方法或途径等。答案不唯一。
10.示例一:我赞成乙同学的主意。因为采用优美的歌曲作为铃声,可以使同学们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精神上得到愉悦感。示例二:我赞成丙同学的主意。因为大铜钟的声音雄浑、厚重,可以振奋人心,所以适合作为校园铃声。示例三:我赞成丁同学的主意。因为采用“温馨提示语”来代替铃声,可以提示我们做好各项准备,充满人情味。示例四:我赞成甲同学的看法。因为铃声就是一种信号,电铃声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适合作为校园铃声。
【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首先要说明自己赞同谁的看法,然后阐述具体的理由,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我赞成乙同学的主意,因为采用优美的歌曲作为铃声,可以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情绪得到释放,精神得到愉悦。作答时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11.示例:共享单车是为了方便大众,爱护公物应从你我做起。每个国家发展共享经济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提升国民素质,支持共享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力。表达观点类的题一般比较灵活,即根据材料或题目要求针对某一现象、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本题围绕着“共享单车”私用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要注意有理有据,但表述不能过于生硬或过激。答案不唯一。
1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找到相关段落,分析解答即可。A.根据第一段“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可知A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第三段“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可知B选项中所说的“就能走向成功”太绝对,是错误的;C.根据第二段“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由此可知C选项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
13.示例一:假如不能正确对待一次次失败,居里夫人怎么可能从—堆废渣中提取出镭?示例二:假若没有对上千次失败的无惧,爱迪生如何能发明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灯泡?
【解析】本题考查了补写论据,需要结合文章第③段阐述的是“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从我们平时积累的事例中找出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仿照划线句,用一致的句式整理即可。
14.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需要有抗打击能力(不惧困难和挫折)。示例:学好各学科的课程。想要创新发明,没有知识作后盾是不行的;涵养创新精神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解析】本题第一问主要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第二段“创新从哪里来”可知答案去下文寻找,“首先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拾级而上,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据此提取概括即可解答。解答第二问就需要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谈谈看法,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