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8 15:1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战国七雄”是哪七雄?
2.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3.商鞅变法的时间、目的、内容、影响。
4.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主持者、地点、功能、影响。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币的新屋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艺术繁荣局面。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
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
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
各家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
史称“诸子百家”。
什么叫“诸子百家”?究竟有几家?地位如何?
先驱
—春秋时期的老子与孔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时间
春秋晚期
国籍
楚国
姓名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
思想
顺应自然;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
著作
《道德经》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难——
长——
高——
强——
前——
生——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如何理解“无为而治”?
“无为”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好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
“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过多干预而提出的;
“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
老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
骄傲使人落后
孔子个人简介
姓名
国籍
个人经历
思想主张
相关著作
成就
孔丘
春秋后期鲁国人
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官,后收徒讲学,中年
从政,后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教育,编订文化典籍
儒家学派创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有教无类”
《论语》,“六经”
孔子与儒家学说
核心思想
政治主张
教育主张
著作
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春秋》
其思想被整理为《论语》一书。
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②采用“因材施教”,
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核心思想“仁”
提出“仁者爱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体现均衡教育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大教育家孔子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学在官府”的局面,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从而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孔子与儒家学说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注意因材施教。
教育成就
因材施教。
从前孔子拜七岁的项橐(tuó
)为老师,古代
圣贤尚且勤学如此,我们更应勤学好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育成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知新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文化成就
孔子与儒家学说
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言论记录
《论语》
文化成就
五经:
四书:
《孟子》、《中庸》、《大学》
后世影响:
他的思想后来有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政治:周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士”兴起、活跃。
文化:私学的兴起和繁荣。
思想上怎么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瓦解。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
“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墨子
春秋战国之际的
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
”、“
”、“
”、“

墨子
非攻
兼爱
举贤
节俭
兵家
创始人:
孙武
思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代表作:
《孙子兵法》
作品地位: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孟子:
荀子:
(1)他主张实行“
”。
(2)他提出“
”的思想。
(3)反对一切
的战争。
(4)提倡做人要有骨气,名言警句:“
”。
主张实行“
”。
做人不卑不亢,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非正义
富贵…,贫贱…,威武…
礼治
《庄子》书影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1)要顺其自然和民心,(2)人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无为而治”
《庄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1、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末期的

他的著作是

2、他的主张有:
(1)君主治国要靠、

(2)强调

(3)主张

战国
《韩非子》
法令、权术和威势
以法治国
中央集权专制
韩非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法家学派代表人
02
探究3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
著作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思想:仁,礼;教育:创办私学、
主张有教无类。教学原则和学习方

典籍:《诗》《书》《春秋》
《论语》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孟子》
老子
顺应自然,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
《道德经》
庄子
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庄子》
韩非子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
《韩非子》
墨子
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孙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和谐社会”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爱和平、反战争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还有价值吗?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思考讨论:
1、儒、道、法哪一家思想更适应于当时大变革的时代?
法家。
2、什么样的思想更适应于稳定时期的统治?
儒、道、法兼存。
道家崇尚和谐的自然与人生;
儒家主张用道德的力量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法家试图用法律的强制构建一套合理的秩序;
墨家宣扬和平友爱的理念,希望人人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幸福生活;
兵家探索克敌制胜的谋略,但却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殊途同归,天下和谐。这就是伟大的中华精神。
感悟经典

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
请你谈谈:你准备用墨、儒、道、法、兵家中的哪一家的思想来管理你的班集体,请说明理由。
02
小结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政治主张:
“仁”
“爱人”
“为政以德”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主要著作:
《道德经》
孔子
老子
02
小结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孟子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荀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
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庄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韩非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百家争鸣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
要按自然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