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8 22: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以下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幅挽联:零一年生零一年逝,百岁人生誉青史;为国兵调为国兵谏,数载风云扭乾坤。主要称赞了他领导的哪一重大事件(

A.
百团大战
B.
西安事变
C.
东北易帜
D.
台儿庄战役
2.“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内容是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的一份电文。与此电文相关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3.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听命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方针,放弃抵抗的东北边防军司令是(

A.
李宗仁
B.
张学良
C.
杨虎城
D.
佟麟阁
4.下列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
B.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D.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5.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A.
九一八事变之后
B.
西安事变之后
C.
卢沟桥事变之后
D.
中共七大之后
6.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毙伤俘日伪军达4万多人的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淞沪会战
D.
徐州会战
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之所以修建在卢沟桥,其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军队在此进行了英勇抵抗
B.
日本在此屠杀了大量中国军民
C.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的文献在此
D.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8.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审议,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台儿庄战役
9.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下列歌曲以抗战为主题的是
A.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B.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C.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领导中国富强了”
D.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
10.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顾国际舆论谴责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疯狂扩充军备、制造“中国威胁论”……为此,中华儿女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下列导致我东北三省沦陷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安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1.“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起(

A.
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B.
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
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开始
D.
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
12.下列有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②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③洗雪民族耻辱,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13.“……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A.
东北
B.
北京
C.
上海
D.
南京
14.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
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
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6.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促使国共“两党分裂”。这些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军将士不惜牺牲
B.
后方同胞全力支援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八路军的支援配合
17.20世纪30年代,在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它是
A.
歌颂祖国
B.
追求理想
C.
抨击时弊
D.
抗日救亡
18.“给力”是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意即特别有力支持、有利于促进事物朝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等。纵观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下列最令中华民族“给力”的时间是(

A.
1911年10月10日
B.
1937年7月7日
C.
1945年8月15日
D.
1949年4月23日
19.下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初中版)》的封面。下列标题最可能出现在读本中的是(

A.
柳条湖事件
B.
血染卢沟桥
C.
南京保卫战
D.
台儿庄战役
20.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达(

A.
三万多人
B.
十三万多人
C.
将近三十万多人
D.
三十万多人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西安事变的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22.中国近代史是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抗争史。探究完成“民族屈辱与抗争”的相关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民族英雄邓世昌与舰同沉是哪一次战争中的悲壮场面?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哪一款最能说明从此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与列强以往的历次侵华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结果有何不同?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2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这场战争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知史]
(1)下图酷似“台历”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建立的?
[时事追史]
(2)2015年5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演讲中,高度赞扬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相互信任和团结一致的精神”。请问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名人说史]
材料一: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毛泽东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罗斯福
(3)结合两则材料,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史启示]
(4)综上所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战争”指的是哪四次战争?
材料二:“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指的是什么条约?
材料三: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提出了海权论: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这种观点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3)材料三中: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解放前,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4)东北人民“苦难十四年”开始与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材料五: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各举一例国共两党抗击日本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战例。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写出材料一中“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在“虎门”领导禁烟斗争的是哪位民族英雄?
(2)材料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共两党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写出两场抗日战争时期“血肉筑长城”的战役。
(3)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为国兵调为国兵谏”、“
扭乾坤”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挽联描绘的是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A是彭德怀领导的,D是李宗仁领导的,C不是材料中的内容,故选B。
2.【答案】C
【解析】1938年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故选C。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听命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方针,放弃抵抗的东北边防军司令是张学良,B项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
【解析】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故选D。
5.【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是指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或新编四军,改编后即着国军统一制式军服。这始于在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以丢失人为借口,攻击宛平城,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人民开始进入全面抗战时期。C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B
【解析】题干中“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由此可推断出题干中的战役是百团大战,故选B。
7.【答案】D
【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又被称之为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所以答案是D。
8.【答案】C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12月13日”“30多万死难同胞”,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春,所以答案是C。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以抗战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反映的中华民族实行全民族抗战,凸显以抗战为主题,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在全国解放后被广泛传唱;选项B是红军长征时期;选项C反映改革开放时期,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C
【解析】导致我国东北三省沦陷的历史事件是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所以答案选C。
11.【答案】A
【解析】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开始,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
12.【答案】A
【解析】③洗雪民族耻辱,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个是不正确的,标志着国家独立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所以答案选A。
13.【答案】D
【解析】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所以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南京,故选D。
1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有关知识的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抗日战争中华人华侨归国参战和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都是“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体现。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和中华民族的团结无关,排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外国人之所以关注延安,主要是因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延安,在抗日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A项“个人魅力”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外国对中国抗战的关注,体现不出中共抗日主张得到普遍的认可;C项料中记者们的来访并不是同情的表现,而是关注和重视。故选D。
16.【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得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因为国内同胞的共同奋斗,中国国力集中起来。反映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也是战争胜利的原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7.【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爆发抗日战争,在中国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抗日救亡。故选D。
18.【答案】C
【解析】通过对题干“给力”的解释和题干信息“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再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是中华民族最为骄傲、自豪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充满新希望的时刻。因此答案为C。
19.【答案】C
【解析】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在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所以答案是C。
20.【答案】D
【解析】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达三十万多人,故选D。
21.【答案】(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2)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日本。
(4)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谈判。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日本。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是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谈判。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2.【答案】(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或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英雄邓世昌与舰同沉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悲壮场面。
(2)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可以看出,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
(3)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扭转了屡战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4)中国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失败是因为中国的落后,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我的认识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或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23.【答案】(1)九一八事变(或柳条湖事件)。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抗日战争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4)和平来之不易;珍爱和平等。
【解析】(1)图片所示的纪念碑上“1931”“九月小”“18”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因此,这一纪念碑是为纪念九一八事变而建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题目是要求结合两则材料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材料一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反抗外国侵略的屡战屡败的局面。材料二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4)本题探讨的主题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洗劫,由此,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等。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世界各国要团结一致,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5)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其中两个即可)。
【解析】(1)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在近代史上发生的侵华战争有: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19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之后,都和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鸦片战争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其次分别是《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辛丑条约》。所有这些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辛丑条约》,其中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3)材料中提示时间,“1890年”,结合所学知识,五年后,即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侵略权益。但是同时也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注意其中的关键词:“东北地区”,“苦难十四年”。结合所学知识,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四个月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从此,东北地区的人民开始了苦难的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北人民苦难的日子结束。
(5)结合所学知识,1938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5.【答案】(1)鸦片战争林则徐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答出其中两例即可)
(3)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烧的斗争精神;抗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等。(答出其中之一即可)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依据课本所学,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领导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李宗仁领导了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彭德怀领导了八路军进行了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依据前面的材料,当民族利益受到危害时,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面对民族危机,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军民的奋勇抵抗。由此得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烧的斗争精神;抗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