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一个以共同信仰为某础的穆斯林公社的建立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A.默德在麦加城传教
B.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D.穆罕默德病逝
2.“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材料中的“革新”指的是
A.大化改新
B.查理·马特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明治维新
3.下面是某九年级同学上“大化改新”一课记的笔记,其中有误的是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动荡。人物:源赖朝内容: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改革。影响: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A.背景
B.领导人物
C.内容
D.影响
4.“先知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下列符合这一看法的历史依据是
①创立了伊斯兰教
②建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
③建立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阿拉伯帝国
④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历史学习中,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历史事件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6.“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
D.促进本国封建制社会的形成
7.“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这种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穆斯林“朝觐”的“圣地”是(
)
A.埃及
B.雅典
C.罗马
D.麦加
8.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名篇的民间故事集,是研究某一国家的珍贵资料。这个国家是
A.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9.关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阿拉伯数字”和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B.给中国带来了第一个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C.将大量的希腊、波斯的典籍译为阿拉伯文
D.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
10.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次奴隶制性质的改革
B.仿效雅典民主制
C.使日本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D.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11.日本历史上有两次改革,一次是大化改新,一次是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
A.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B.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C.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
D.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12.阿拉伯帝国被
所灭
A.土耳其人
B.波斯人
C.蒙古人
D.日耳曼人
13.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时间:646年
B.学习对象:中国唐朝的封建制度
C.改革者:源赖朝天皇
D.后果:发展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4.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A.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B.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C.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D.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15.下列有关日本幕府统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开始于室町幕府,结束于德川幕府
B.实际上是天皇专制统治
C.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D.幕府统治在日本长达800多年
16.如果要从网上探究古代阿拉伯的历史,不适合作为关键词在“百度”中搜索的是
A.阿拉伯数字
B.屋大维
C.《天方夜谭》
D.伊斯兰教
17.在古代埃及,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这主要反映了( )
A.古代埃及推行种姓制度
B.埃及法老具有无上的权威
C.古代埃及吏治严酷
D.王权逐渐衰落
18.如下图图示表明( )
A.伊斯兰教的创立
B.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C.阿拉伯数字的演进
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9.“阿拉伯文化中心一直在不断转移、变动。最初的阿拉伯文化中心应推麦加和麦地那,倭马亚王朝时期转入大马士革,到阿拔斯王朝时期,巴格达成为阿拉伯文化中心,后来开罗取代了巴格达的地位,成为阿拉伯文化中心。”麦加和麦地那能成为最初的阿拉伯文化中心的原因是(
)
A.佛教的创立和传播
B.基督教的创立和传播
C.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
D.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20.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基督教②佛教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21.有史学家说:“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这是指日本哪一历史事件?( )
A.大和兴起
B.大和统一
C.大化改新
D.幕府建立
22.如下图条信息反映的是
A.印度文明
B.中国文明
C.希腊文明
D.阿拉伯文明
23.“这一宗教将松散的部落联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如商业、征战、移民等)使各个地区的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西方世界的哲学都由该宗教的教徒传播,完善。”其中“这一宗教”是指
A.犹太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4.帝国推行博采多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发起了一场“百年翻译运动”,由国家资助,将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古印度等的学术典籍译为帝国文字。通过这种形式,希腊古代典籍完整保存下来,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指路明灯。这个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5.644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二、简答题
26.7世纪中叶,日本大和朝廷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为了挽救危机,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制度进行了一次改革。请回答:
(1)历史上把日本的这次改革称作什么?当时在位的统治者是谁?这次改革是参照我国什么时期的制度进行的?
(2)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有什么优良传统?
(3)这场改革有何影响?
(4)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7.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符号是什么?是什么人发明的?
(2)它何时被什么人传到欧洲?
(3)想一想,这种符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8.(1)观察《阿拉伯帝国时期的商路》,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
内。
A.中国唐朝的都城:长安
B.
阿拉伯帝国都城:巴格达
(2)阿拉伯帝国的商路有何特点?
29.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
“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C
6.D
7.D
8.D
9.A
10.C
11.C
12.C
13.C
14.A
15.C
16.B
17.B
18.C
19.C
20.D
21.C
22.D
23.D
24.D
25.B
26.(1)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
隋唐
(2)善于学习
(3)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27.(1)阿拉伯数字(1分),古印度人(1分)
(2)12世纪(2分)阿拉伯人(2分)
(3)数字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4分)
28.(1)左框:B;右框:A。
(2)四通八达、沟通欧亚非三洲、沟通了东西方。
29.他们的足迹遍布欧、亚、非三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古代文化。例如:阿拉比人在印度人创造的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了“阿拉伯数字”。他们还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把古印度、古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启示: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2分)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