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8 17:3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课堂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子
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5.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关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他编订《诗》《书》和《春秋》等,成为后世重要的文献资料
C.他坚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
D.他晚年编订的《论语》为后人研究儒家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6.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围绕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下列哪个小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务属于犯罪行为,应依据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思过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7.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9.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王室衰微
②诸侯争霸
③可以长时期保存火种
④铁犁牛耕的出现
⑤思想勃兴
⑥精美的磨制石器开始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⑤
10.读下表
表中对人物“主张”的表述错误的是
A.(1)
B.(2)
C.(3)
D.(4)
11.阅读以下表格,可以说明
A.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古今思想认知一致
12.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是(  )
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
1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些“变化”表现在(
)
①王室衰微
②诸侯争霸
③民族融合
④变革创新
⑤思想勃兴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14.网上有这样一则“段子”: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又不听圣人“温故而知新”的教诲,他怎么会保佑你及格呢?材料中的“圣人”是指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15.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古人说:‘万物得其本者生’,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习总书记引用的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16.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其言论中指出这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和核心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17.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曾任美国副总统的切尼曾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的礼物是孔子像。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2)材料二中复旦校方为什么选择孔子像作为赠送给切尼的礼物?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4)材料四中体现的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参考答案
1.B2.C3.C4.C5.D6.A7.A8.A9.D10.D11.B12.C13.D14.B15.A
16.(1)共同问题: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2)核心思想:“仁”;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
17.(1)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
(3)百家争鸣;法家学说。
(4)依法治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开放性题目,取其精华,去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