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8 17: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它给后世最大的启示在于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2.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开元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要注意调整统治策略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A.农民起义
B.匈奴的威胁
C.王国问题
D.统治者的腐败
4.历史年代计算方法是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3世纪末建立汉朝。这一时间在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5.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①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②巩固新的王朝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④废除严刑峻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刘邦建立西汉之初,国家是一片荒凉残破景象。为了巩固政权,他下令
A.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B.“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C.“以德化民”,废除部分严刑峻法
D.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全国标准货币
7.“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
D.适时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8.《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9.“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醉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B.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
C.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D.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10.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11.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阶级矛盾
D.反击匈奴袭扰
12.在建立汉政权前后,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如韩信为齐王,英布为淮南王。但后来,他以各种理由诛杀了其中6个异姓王。刘邦剪除异姓王
A.目的是强化专制皇权
B.深受分封制观念影响
C.体现他统治十分残暴
D.导致王国问题的形成
13.《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上(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同十)五而税一。”汉高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减轻负担
B.增加劳力
C.稳定民心
D.储备军食
14.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下列属于文景时期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③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5.汉初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因此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下列关于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凋敝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C.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D.是汉初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的需要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文帝弛山泽之禁,促进了盐铁业的发展,对农民的副业生产也有一些好处……他(文帝)在位期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无所增益。史载文帝为了节省黄金百斤而罢建露台……文帝废除了汉律中沿用秦律而来的收孥相坐律令,缩小了农民奴隶化的范围。此后数年中,又诏除诽谤妖言法,令列候、吏二千石无得擅征捕,废除肉刑……长期减免田租徭赋,对地主有利,对农民也不无好处。因而户口繁息迅速。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候大者至三四万户,小者自倍,富厚如之”。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未涉及”。
(1)汉文帝时,盐铁业和农民的副业都有所发展。
(2)汉文帝提倡节俭,但沿用了秦朝的严苛法律。
(3)文景时期,政府减免田租徭赋对地主和农民都有利。
(4)文景时期,国家的人口大量增加。
(5)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材料二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治国措施:“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使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采取的治国措施。
材料三
西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施行休养生息的治国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废除酷刑,勤俭治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国力增强的局面。
(3)材料三反映的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
(4)根据材料和问题,指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A
6.B
7.D
8.B
9.D
10.A
11.B
12.A
13.C
14.C
15.C
16.(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未涉及
17.(1)人口锐减、社会动荡
(2)与民休息或休养生息
(3)文景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4)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