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基础知识测评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基础知识测评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8 18:0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测评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小明假期随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右图),头像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这个头部复原像反映的应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在北京周口店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的地方,丛林茂密,野兽经常出没,所以北京人(

A.必须凭借单个人的力量顽强地生存
B.必须很多人生活在一起,过着集体的生活
C.建造了房屋,种植了庄称,饲养了动物,努力改善生活条件
D.常常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并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的生活
4.王师傅收藏了一盒钻木取火牌老火柴(见右图),图案相棚如生地展现了原始人类钻木取火的情景,懂得“钻木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古猿
D.山顶洞人
5.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群居生活
6.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人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黄帝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7.如图是某同学参加自制教具活动比赛的作品——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请问该房屋可以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
)
A.黄河流域,温暖湿润
B.长江流域,寒冷干燥
C.黄河流域,寒冷干燥
D.长江流域,温暖湿润
8.河姆渡遗址是在1973年夏天罗江公社建造排涝站时偶然发现的。下面这些技术哪些是河姆渡人所不会的(
)
A.挖据水井技术
B.纺线织布技术
C.建造房屋技术
D.制作陶器技术
9.半坡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之处体现在(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开始饲养家畜
③能够建造房屋
④熟练掌握制陶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电影《石器时代之百万大侦探》,讲述了人类模拟新石器时代在原始森林中挣扎生存、经受饥饿和苦难的故事。那么,电影主角有可能遇到以下哪些居民(
)
①元谋人
②半坡居民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人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涿鹿,中华大地令人神往的地方!涿鹿,中华民族诞生的英雄山冈!涿鹿,中华民族从这里文明启航!涿鹿,中华民族灵魂的桑梓故乡!涿鹿,中华民族朝拜三祖的殿堂!”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是(
)
①黄帝
②炎帝
③蚩尤
④大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法,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13.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
A.仓颉——缫丝
B.隶首—文字
C.嫘祖—算盘
D.伶伦—音律
14.《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没有能力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15.学习这一单元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同学们畅所欲言。以下四位同学的发言,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最科学(
)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B.并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C.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D.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因为有尧、舜、禹这些杰出的首领,那时的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北京人遗址,是一个很大的洞穴堆积。最早在1921年被发现的,正式发掘从1927年开始,1929年发掘工作由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独立主持,并于当年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后陆续出土了200多块属于40多个北京人的骨化石,10万多件石器,以及大量的灰琴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
北京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界有着重大意义。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
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多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其中,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城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根据科学测定,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之间,这说明什么历史问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说明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北京人遗址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哪些特点?(4分)
17.识读图片,回答问题。(17分)
(1)图(a)的石块不是普通的石块,这是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石器和石块之间有什么区别?(2分)
(2)图(b)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图(a)、图(b)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3分)
(3)从图(a)到图(b)生产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4)图(c)和图(d)分别是什么结构的房子,分别属于我国哪两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两种房屋在结构上各自有什么优点?(6分)
(5)除居住的房屋结构不同外,图(c)、图(d)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还有什么不同?出现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邦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材料三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你根据所学内容,列举出这一时期原始居民的两个代表,(3分)
(2)根据材料二中诗歌的内容猜测,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农耕既普及”所描绘的原始居民种植的是什么农作物?(3分)
(3)郭沫若参观此遗址后最大的遗憾是什么?(2分)
(4)材料三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举例说明。(3分)
19.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多种,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以“华夏之祖”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请你也参加进来吧!(15分)
【赏文物】
(1)上述原始部落时期的文物出土于全国各地遗址中,据此你是如何认识史实与传说之间的关系的?(3分)
【览名胜】
(2)请你按生存年代排列三个景点所纪念的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用一句简短的话概述三位人物的优秀精神品质。(4分)
【读新闻】
2019年4月20日,公祭大禹陵典礼在浙江绍兴大禹陵广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大禹后裔及社会各界代表千余人汇聚浙江绍兴,追思治水英雄。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的公祭大禹陵典礼已产生了全国性影响,形成了“北有黄陵、南有禹陵”的中华民族祭祀先祖的格局。
(3)新闻中“黄陵”是谁的陵慕?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3分)
(4)禹继尧舜之后成为联盟首领,这体现了当时实行一种什么制度?你认为一个人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在这种制度下脱颖而出?(2分)
【悟历史】
(5)追忆先民的不朽功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应该怎么做?(3分)
参考答案
一、1.A
2.B
3.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恶劣,再加上生产工具简陋,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故A不符合题意。另外,B、C不符合北京人的生活特征,只有D和题干有因果关系。
4.D【解析】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
5.D【解析】“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说明在当时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上古人民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
6.C
7.D【解析】从题干“干栏式房屋”信息可知该房屋为河姆渡人的房屋。河姆渡人活动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
8.B
9.D
10.D【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新石器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半城居民和河姆渡人都普通使用磨制石器。
11.A
12.B
13.D
14.A
15.B【解析】虽然原始社会原始居民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使用具有的工具,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共同分配食物,过着群居的生活,没有贫富贵践的差别,没有压边,但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条件险思,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个人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更读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了氏族,面对的只有死亡,因此原始社会不是一个理想社会,故选B.
二、16.(1)说明北京人在这里的生活延续了五十万年左右,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开始用火烧烤食物。
(2)第一,北京人遗址的出土内容十分丰富且有价值,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第二,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分布范围广泛;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分布不平衡,多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数量众多等。
17.(1)石器是原始人类加工制作而成的,石块是自然形成的
(2)河姆渡原始居民。图(a):打制;图(b):磨制。
(3)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图(c)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图(d)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装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
(5)他们种植的粮食作物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粟,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
18.(1)我国的原始农业生产出现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2)半坡原始居民。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粟。
(3)没有文字记载。
(4)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比如半坡人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建筑。
19.(1)传说与史实不一定相符,但传说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2)尧、舜、禹,品行高尚,克已爱民,勤政为民。
(3)黄帝。后人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禅让制。有德有才。
(5)努力学习,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